自20世纪初至今,罂粟霜霉病Peronospora arborescens de bary一直威胁着罂粟生产,引起不同程度的减产和品质下降.根据我国几个种植区记载,系统型病株率可达10.6%,非系统型病株率高达100%[1],但造成的产量损失没有记载.为此作者对1997年罂粟霜霉病造成的成株期产量损失进行了估计,并提出了罂粟霜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三七黑斑病Alternauin panax Whetz.是三七主要病害,植株各部位均可受害.受害叶片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水浸状褐色病斑,其余部位受害产生黑褐色病斑,常导致落叶、植株折垂而枯死.由于该病病原寄主范围较广[1,2];病害具有起病急、传播快等特点,七园常因该病导致产量损失在10%以上.对三七黑斑病的研究,有学者做了一些工作,如王朝梁等[3]探讨了三七黑斑病初侵染来源及传播途径,冯光泉等[4]研究了几种农药对三七黑斑病的防治效果,但尚未见对三七黑斑病的发生规律作系统的调查研究报道.了解和掌握三七黑斑病的发生规律,是有效控制病害的基础,为此,本项目开展了对黑斑病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是著名中药"浙八味”之一,以块茎入药,是重要的常用中药,有"十方九术”之称,主产地浙江磐安县.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是白术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且危害严重,常年产量损失达20%~40%,目前在生产上尚缺乏理想的防治方法和农药.据报道[1~4],哈茨木霉在茉莉花的白绢病防治上取得较好的效果,防效达90%以上.为此我们利用我所的科研产品哈茨木霉在白术主产区磐安进行了二年二点的试验,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