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黑斑病Alternauin panax Whetz.是三七主要病害,植株各部位均可受害.受害叶片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水浸状褐色病斑,其余部位受害产生黑褐色病斑,常导致落叶、植株折垂而枯死.由于该病病原寄主范围较广[1,2];病害具有起病急、传播快等特点,七园常因该病导致产量损失在10%以上.对三七黑斑病的研究,有学者做了一些工作,如王朝梁等[3]探讨了三七黑斑病初侵染来源及传播途径,冯光泉等[4]研究了几种农药对三七黑斑病的防治效果,但尚未见对三七黑斑病的发生规律作系统的调查研究报道.了解和掌握三七黑斑病的发生规律,是有效控制病害的基础,为此,本项目开展了对黑斑病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
白僵菌的分布很广,世界各大洲和我国都有繁生,而且因专化性不强,其寄主范围相当广泛,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生物农药.白僵菌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碳氢营养,而作为主要食用纤维素的白蚁,在其中体内把纤维素转化成各种醣分后,最有利于白僵菌营养吸收.每当雨季来临,最适白僵菌生长发育.和一些光解农药作用相反,在一定光强度范围内,孢子数量的产生与光强度呈正相关.白僵菌所须酸碱度与白蚁的生活要求相仿.白蚁带菌后易于经过交哺而互相传布、感染、致病,所以对白蚁它是一种慢性杀虫剂.前人一致认为,白僵菌受自然条件、白蚁种类影响也较大,室内外试验结果往往出现差异,白僵菌的单用不如与其它药剂混用效果好.如宜昌西陵白蚁防治站采用玻璃粉、亚砷酸、硫酸链霉素作增效剂,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杨栋等人应用白僵菌和黄曲霉混合菌剂试验共同表明,混用批白僵菌单用的致残效果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