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杭锦后旗法定传染病流行规律及特点,评估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和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防治效果,现对杭锦后旗建站以来法定传染病的疫情资料统计分析如下.
目前,虽然急性传染病的发病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急性传染病一旦传染源扩散,极易引发暴发流行或死灰复燃,因此,急性传染病,尤其是急性肝炎仍然是当前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实际发病、防治措施、各型肝炎的流行情况,调查分析了1997~1999年内发生的985例急性肝炎病例,以利于改进、提高防治效果.
目的 根据2009年人体土源性线虫病调查结果以及历史数据资料,分析浙江省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成效.方法 采用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土源性线虫.结果 2009年调查共检测10 307人,检出蛔虫、钩虫、鞭虫、蛲虫4种寄生虫虫卵,虫卵阳性人数为162人,感染率为1.57%.1999年较1989年寄生虫感染率下降71.51%,2004年较1999年下降67.25%,2009年较2004年下降79.01%.结论 1989-2009年间,浙江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总体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总感染率较低的情况下,仍需继续采取适当、可行的防制策略以降低城市儿童蛲虫和农村居民钩虫感染.
目的 分析克拉玛依市结核病防治工作效果,为今后开展执行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对2001-2015年全市结核病初诊患者登记簿,肺结核患者登记簿和《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结核病流行病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结果 2001-2015年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 340例,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1 217例、涂阴肺结核患者1 12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 =0.001);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平均治愈率为93.63%,达到国家要求的85.00%以上;减少因结核病死亡病例587例,避免了986例新发结核病病例,减少医疗费用75.11万元,挽回社会经济价值14.28亿元.结论 克拉玛依市结核病疫情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治疗管理、追踪到位率等指标有待进一步提高.
布鲁氏菌病为法定乙类传染病,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病.西安市1989年通过陕西省卫生厅、农业厅组织的布病防治效果验收达基本控制区标准1990年至200年仅报告7例,分别发生在1990年(2例)、1991年(4例)和1996年(1例),自1997年后连续7年无病例发生,同期在本市疫源区(县)连续14年开展布病监测,累计监测高危职业人群达1.8万人,未发现现症病例.2004年6月在本市莲湖区一家收集牛、羊血的个体户中先后报告2例急性布病病例,经西安市疾控中心组织该区疾控中心专业防治人员积极开展疫点调查、落实防治措施,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非心脏手术患者手术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 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手术中侵袭性操作、失血、缺氧、麻醉刺激、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均可导致阵发性房颤的发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都是临床上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常用药物,对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AF)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本研究对我院近年来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手术后心房颤动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比对分析,以期总结经验,为临床合理使用转复阵发性房颤的药物提供建议。
目的:本研究将对疟疾的监测措施以及防治效果展开分析探讨,以此来为疟疾研究以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区2006年12月-2012年12月的疟疾监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疟疾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疟疾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控,我区的疟疾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平均每年下降9.97%,本地区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10%和3.57%.在本研究的所有被检人员中,流动人口发生疟疾的危险度(RR)是本地人口的3.25倍左右,在每年的检测过程中发现,微小按蚊、大劣按蚊是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结论:在对疟疾进行监测的过程中,采用流动人口管理、现症患者根治、主要疟疾传播媒介监测、发热病人血栓的病原学监测等综合监测措施来达到监测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具有可行性,其防治效果也较为明显,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氟幼灵是农业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杀虫剂.尤其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显著.本实验根据<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要求,在小鼠急性经口LD50属于低毒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致突变毒性的初步探讨.
目的 了解洪庙社区公立学校学生在采取浅、中龋在校即刻充填的防龋措施后,对学生牙病的防治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整理洪庙社区2013~2017年五年间每年度公立学校学生牙病普查普治数据资料进行年度间的纵向对比,并将2016年度洪庙小学(公立)和致和小学(私立)学生的牙病患病情况和龋齿充填情况的调查数据资料进行横向比对.结果 进行了浅、中龋在校即刻充填的公立学校学生的龋齿患病率基本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其中2013年跟2017年相比较,下降尤为显著,洪庙小学学生的患龋率明显低于致和小学,充填比远高于致和小学.结论 浅、中龋在校即刻充填,在学生牙病防治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目的:分析彭州市疟疾防治效果,评价疟疾防治措施,为制订今后的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加强政府领导、强化部门职责,开展发热病人镜检,及时发现病例,规范处置,杜绝二代病例发生,坚持培训和健康教育.结果:2005-2012年共检出27例病例,无本地疟疾及输入性疟疾二代病例发生.结论:我市实现了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建立和完善了消除疟疾监测体系,达到了消除疟疾标准,但应继续加强疫区回乡人员的管理,进一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目的:对针对性健康教育及药物治疗防治高血压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卫生保健所接收的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 =34)和对照组(n =3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及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及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及药物治疗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目的 普洱市景谷县民乐乡大河边村7-14岁学生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调查.方法 对民乐乡大河边村村小学校和该村曾家社小学校7-14岁共240名学生进行甲状腺触诊法检查(甲状腺检查诊断标准(触诊法)[3]).结果 经过三年以合格碘盐为主,碘药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民乐乡大河边村村公所小学校7-14岁学生甲肿率由1994年的20.21%下降到1998年的7.69%,两次甲肿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Κ2=13.80,P <0.01);大河边村村公所曾家社小学校7-14岁学生甲肿率由1994年的59.57%下降到1998年的6.67%,两次甲肿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Κ2=21.55,P <0.01).结论 由此可见,合格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根本措施,这次调查为我县今后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的:分析和研究低磷血症在普外科患者术后发生与防治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0月普外科手术患者124例,将其按双盲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不给予补磷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应用格利福斯进行补磷治疗,将两组患者低磷血症的防治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低磷血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3-7天的血磷浓度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及时给予补磷治疗,能够有效纠正与防治低磷血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新生儿软疹的防治和护理.方法 100例新生儿软疹病的观察,观察新生儿软疹的临床表现,软疹发病原因分析,防治方法 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 新生儿软疹临床表现为皮损分布以头面部为主占 60%,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患儿,占42.8%.湿疹复发率新生儿软疹的发病率约为75.6%,新生儿软疹的病因最主要的对食物或者环境过敏,也与婴儿溢奶、吐奶有关,与遗传因素关系最大.结论 新生儿软疹的预防应注重有家族遗传史的新生儿开始,注重新生儿食物和环境中过敏原的排除,提高家长对新生儿软疹的防护意识.
目的:研究健康宣教对艾滋病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本辖区的150名艾滋病高危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未实施健康宣教)和观察组(n=75,实施健康宣教),对两组艾滋病感染率、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艾滋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其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艾滋病,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值得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泛应用.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社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社区护理管理模式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及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本组护理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护理管理模式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状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评分.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儿童龋齿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我院84例采用氟化泡沫预防龋齿的儿童随机分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儿童龋齿发生率及儿童治疗配合情况.结果 研究组儿童龋齿发生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4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龋齿预防治疗配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采用氟化泡沫预防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率,提高儿童的预防治疗配合率.
为准确掌握本市肺结核病流行特征,正确评价防治效果,改进防治对策,本所于1992~1998年通过项目工作,对本市肺结核控制7年效果进行分析.
在我国,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老年肺结核已成为主要传染源[1],全国第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结核病患病率呈直线上升[2],防治效果相对较差,本文就我县结控项目期间的老年新涂阳肺结核患者重点进行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从1994-2001年问实施了卫生部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本文对1998-2001年项目地区和非项目地区结核病防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卫生部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
当前结核趋势上升,为了控制结核病疫情,痰菌检查对发现传染源、确定诊断和化疗方案、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痰检工作必须严把三关(痰质量关、操作程序关、仪器关).及时、准确、认真负责、严格操作,提高检验质量和痰菌检出率.九二年以来,我所化验室狠抓了痰质量控制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庆阳市位于甘肃东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共辖7县1区.2005年底总人口256.8万,财政收入16.5亿元.2001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积极组织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第一轮和第四轮(一期)"以及加拿大国际发展部通过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提供经费在我国开展的"在边远地区由乡镇卫生院涂片送县级结防机构染色镜检,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项目",以提高新涂阳肺结核发现率和治愈率为主要任务,切实加强医疗机构与结防机构合作、宣传培训和涂阳病人化疗管理,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人口46.3万,回族人口占51.85%,属国家级贫困县,2006年县财政收入2000万元,农民年均收入1.800千元,于2003年3月启动"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现将项目实施4年来结核病防治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我国是结核病广泛流行的国家,国务院于2001年下发了《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以下简称《规划》),现将宁波市5年来对《规划》的执行情况简述如下.
结核病的监测评价系统是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在全球积极推行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中的五大要素之一,是制定和修改结核病防治规划及有关政策、评价结核病防治效果与工作质量、指导结核病防治工作实施、监测结核病疫情流行趋势的重要依据.
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痰结核杆菌检查对发现传染源、确定诊断和化疗方案、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肺结核病人的痰标本直接涂片和痰分离培养又是结核杆菌检查的最原始、最传统、最经典的方法,两种检查方法及经济、操作简单易行,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之一,目前,已被各级实验室广泛应用.
流行病学调查是准确获得某一地区结核病疫情和评价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全区普查往往困难并且也非必要,抽样调查同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抽样方法合适,不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及时间,并能较准确获得有价值的结果.本文以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调查为例提供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结核病流调的抽样方法供各地参考.
1995~1996年我们在寄生虫感染率较高的河南省卫辉市进行了以健康教育宣传为主的综合性肠道寄生虫防治策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目的:了解鄞州区1950-2010年疟疾流行概况,总结疟疾防治经验,评价疟防成果,分析消除可能性.方法:回顾鄞州区61年来疟疾防治历程,阐述不同年代和不同发病时期所采取的防制措施、成效及经验教训.结果:鄞州区1970年代前间日疟高度流行,发病率自1979年来一直控制在1/万以下,1987年达到基本消灭后进入监测阶段,2006-2009年输入性病例增加,疫情有所回升,但未发生输入性继发病例,2010年降到1/10万以下.其防制过程可分为重点调查及防治试点研究、控制流行、降低发病率、巩固防治成果4个阶段,每个阶段均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论:61年以来的防治经验为消除疟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仍须大力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努力提高疟防人员素质和技能,坚持多部门协作,及时发现病人并有效处置,从而达到消除的目标.
目的:分析在经腔内泌尿外科技术之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原因,且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1例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引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均予以抗感染以及抗休克对症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显示收治的21例上尿路腔内碎石手术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中,18例患者逐渐降低升压药的使用,其中2例患者在使用大量升压药之后才能够恢复,但术后患者病情发生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4.76%.结论:感染性休克是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主要并发症,治疗的关键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升预防措施以便于降低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