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农民,反复上腹疼痛伴呕血、黑便6月入院.腹痛为绞痛,多在进食后.伴腹泻,体重查后转入我院.体检:腹平软,上腹正中及偏右轻压痛,余正常.入院诊断:慢性胰腺炎并胰腺结石;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待诊.入院后检查:Hb86g/L.血糖6.1mmol/L.血生化肝肾能功能正常.B超:慢性胰腺炎声像,胰管明显扩张,主胰管明显扩张,主胰管24mm,胰管多发性结石;胰头增大,胰头均不匀低回声包块.胃镜: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胰腺结石较少见,作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B超诊断仪共检出9例胰结石患者并追踪观察术后随访,现就其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及术中超声在胰腺结石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胰腺结石患者行经腹和术中超声检查.经腹超声主要观察胰管扩张程度,胰腺结石大小、位置,是否合并胆囊及胆道结石、胰腺假性囊肿等.术中超声观察是否有结石残留.结果:经腹超声显示25例患者主胰管扩张,胰腺实质增粗、增强.结石位于头部9例,位于全胰腺16例,伴有胆道梗阻征象13例,其中合并胆囊及胆道结石8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3例,合并胰腺癌2例;术中超声形式显示6例未见残留结石,19例有残留结石,手术取出残留结石24枚.结论:经腹超声诊断主胰腺管结石敏感性较高,术中超声在判断残留结石及鉴别胰小管结石与胰腺实质钙化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胰腺结石是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特征性病理改变,90%的CP患者在病程中伴有胰腺结石[1].对结石化学成分和形成机制深入研究,可望为胰腺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一、胰腺结石化学成分分析1.元素分析:构成胰腺结石的主要化学元素为钙,占90%以上,此外还含有磷、硫、钾以及铁、铬、镍等元素.Pitchumoni等[2]通过直流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DCP)发现胰腺结石主要由钙和其他17种元素组成.但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对胰腺结石的形态结构以及元素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发现,结石中心由致密的网状纤维构成,富含铁、铬、镍3种元素,几乎不含有钙,而结石表面呈波浪状,存在大量细小颗粒,富含钙元素,不含镍元素.景在平等[3]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对胰腺结石进行分析发现胰腺结石外层致密光滑,主要含钙(96.26%),中心部分呈不规则海绵状结构,主要含硫和氯.
患者女性,66岁.因上腹部隐痛3年,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于2003年5月22日入院(住院号:201596).4年前患糖尿病,一直服用优降糖等降糖药,空腹血糖控制欠佳,无酮症史,无烟酒嗜好.入院体检:神清合作,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扪及,Murphy's征(-),移浊(-).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为6.17 mmol/L,餐后2 h为16.13 mmol/L,尿糖(++++);肝肾功能正常.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和ERCP对胰腺结石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慢性胰腺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胰腺组织纤维化,胰腺变细或呈不规则结节样硬变,胰管扩张或不规则狭窄,胰管内并可发生蛋白栓子或胰腺结石.随着病程的进展,胰腺的内外分泌不足发生消化不良症状,糖尿病、脂肪泻等亦可随之发生.因此治疗问题就涉及胰腺病理改变在什么阶段是可逆和不可逆.如果发展至不可逆时,一切治疗只是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今年4月,由中华消化病学分会召开了2005年全国慢性胰腺病学术会议,向全国消化工作者吹响了深入研究慢性胰腺炎的号角.
已明确胰腺结石的形成与Reg家族成员有密切关系,其临床治疗效果不完全尽人意,本文介绍胰腺结石的形成机制及诊断的治疗方面的进展.
胰腺结石是慢性胰腺炎的一种病理和临床类型,比较少见.本文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34例慢性胰腺炎伴胰管钙化、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患者女,13岁.因反复上腹痛伴发热4年入院.患者出生7 d时曾因呕吐胃内容及黄绿色液体在当地医院住院.40 d时以"肠梗阻"行"剖腹探查,胃空肠吻合术".1个月前在外院诊断"胰管结石"行抗炎、胰管镜取石失败.查体:一般情况可,消瘦.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右上腹见一长10 cm手术瘢痕.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9岁.上腹部持续性隐痛1年入院.1年前开始出现腹痛,阵发性加重,并向左肩背部放射,常持续1 h左右自行缓解,与饮食无关.伴恶心、呕吐、纳差,体重下降,无多饮、多食、多尿、发热等.
本文报告19例胰腺结石超声检查结果.其资料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文中阐述了胰腺结石超声诊断的重要性,描述了胰腺结石的回声表现,探讨了胰腺结石及其并发症-胰腺囊肿、脓肿以及癌肿超声诊断价值及局限性,并分析了癌肿漏诊原因.
1病历摘要男患,42岁.因腰背胀痛、消瘦2周入院.无发热、纳差、稀便、混浊尿.既往无酗酒、慢性胰腺炎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史.查体:消瘦,无黄疸,右上腹可触及5cm左右包块,光滑、界清、轻度触痛,无腹膜炎征象.MRCP磁共振成像及B超显示主胰管扩张3.5cm,胰头充满结石,体尾实质萎缩,可见结石沿主胰管向尾部延伸,胰钩部存在3.0cm占位病变.腰腹部X线片可见胰腺结石影,腰椎无骨质破坏,骶椎裂.诊断为胰腺多发结石.
慢性胰腺炎并发结石者国内文献报道不多,对其影像学诊断则阐述较少.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94~2000年5月收治的20例胰石,以探讨CT对其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胰腺结石的超声内镜声像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25例胰腺结石患者的超声内镜声像图,结合病理和ERCP统计并分析图像特征.结果(1)单纯胰管结石84例(67.2%);单纯胰腺实质结石11例(8.8%);胰管结石并胰腺实质结石30例(24.0%);(2)结石位于胰头部占40.8%;全胰26.4%,胰体24.0%,胰尾8.8%;(3)声像图:强回声100%,后方伴典型声影32%,伴弱声影36.8%,伴胰管扩张91.2%,伴胰腺萎缩64.8%.结论内镜超声检测术对胰腺结石的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均有较大价值.
患者,男,49岁,因糖尿病控制不佳05年2月24日入院.患糖尿病十余年,不规则用药,血糖控制一直不佳.入院前一周,自觉左侧头痛,头晕,腰酸,乏力,一月来体重减轻20斤,有无发热主诉不清.3年多前,CT及超声检查发现胰管扩张,胰腺结石.有吸烟,饮酒史,平均每天吸烟1包,饮白酒1~2斤.查体:BP:90/60mmHg,神清,精神萎软,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心肺无异常发现,腹平软,肝脏剑突下三横指,肋下一横指,质中,轻压痛,移动性浊音(+).人院后出现发热,在以优必林控制血糖,丹参改善循环,Vit B1营养神经同时,相继给予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罗氏芬、灭滴灵等抗感染治疗,仍反复发热,精神萎靡,反应淡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环境的改变,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日益增多.慢性胰腺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胰腺组织纤维化,胰腺萎缩或呈不规则结节样硬变,胰管扩张或不规则狭窄,胰管内可并发蛋白栓子或胰腺结石.随着病程的进展,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不足产生消化不良症状,糖尿病、脂肪泻等亦可随之发生.因此,治疗问题就涉及胰腺病理改变在哪个阶段是可逆和不可逆.如果发展至不可逆时,一切治疗只是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所以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祛除病因,对症治疗以及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目的 探讨胰腺结石合并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例胰腺结石合并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见胰腺结石周围内芽组织增生,术中快速冰冻检查未能排除癌变.遂予例1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例2行姑息切开取石、解除梗阻手术.术后均确诊为胰腺癌,例1预后良好,例2术后半年出现癌转移.结论 胰腺结石患者要注意排除合并癌变可能;活检癌变阴性者,必要时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结石是少见的胰腺疾病.我院1985~2001年共收治1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7例.年龄18~61 Y,平均40.3 Y.4例有嗜酒史.临床表现:上腹痛17例,疼痛部位以上腹正中多见(11例),也有以左上腹(4例)或右上腹(2例)为主者,可为隐痛(11例)或剧痛(6例),大多呈持续性(14例),少数呈间歇性(3例),可向腰背部放射(10例);继发性糖尿病4例;脂肪泻3例;阻塞性黄疸2例.本组病例中,合并胰头癌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农民,住院号:280034.反复上腹疼痛伴呕血、黑便6月入院.腹痛为绞痛,多在进食后.伴腹泻,体重下降10 kg,无黄疸.既往健康.在当地医院行B超、CT等检查后转入我院.
目的 总结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5例,女性3例.6例有慢性胰腺炎病史,3例有酗酒史,1例有糖尿病史.主要症状为上腹痛、背痛及黄疸.影像学显示胰腺肿大、胰管扩张、胰腺结石或胰腺钙化.5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脾脏切除、头颈段胰管取石术,其中2例附加胰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附加残胰管置管外引流.结论 胰管结石是胰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胰管结石并发胰腺癌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主要手段.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病人应争取及早手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首选术式.
胰腺结石是慢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之一.正常人群中胰腺结石的发生率不超过1%,但慢性胰腺炎的患者90%伴有胰腺结石[1].
胰管结石是少见疾病,常伴发慢性胰腺炎,对26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人体处处可罹患结石病,常见的有胆结石、肾结石、尿路结石等,偶可见眼睛内结石、鼻腔内结石、牙结石、唾涎腺结石、喉部结石、肺泡内结石、胃结石、支气管结石、乳房中结石、胰腺结石、阑尾结石、精囊结石,以及痛风所致耳壳皮下,手、足膝关节处的结石.
目的探讨胰腺结石的外科诊断方法与外科手术方式.方法对10例胰腺结石病人的诊治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诊断结石6例,ERCP检查4例,腹部X线摄片检查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切开胰管取石、胰管空肠侧侧吻合术5例,囊肿Roux-Y吻合术1例,脾胰体尾切除与胰体尾切除各1例.结论 B超、腹部平片、CT和ERCP对胰腺结石是有效的诊断手段.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胰腺结石的部位、主胰管狭窄程度、是否合并胰腺癌肿与胰腺囊肿、有无慢性胰腺炎与糖尿病情况.
患儿:男,8岁.自幼经常腹痛,未重视,近2年进油腻或过饱饮食后上腹部疼痛频繁,伴恶心呕吐,多次诊为急性胰腺炎经保守治疗好转,此次发作9 d症状加重入院.体检:腹平坦,软,肝脾不大,无肿块,左肋弓下及周围有局限性压痛,无肌紧张,无腹水征.化验血常规正常;血淀粉酶202 U/L;尿淀粉酶1714U/L;血糖9.33mmol/L.彩色超声波示:胰腺弥漫性肿胀,主胰管囊球样扩张,内有数个0.2 cm左右结石样物;CT示胰腺增大,主胰管扩张,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示:主胰管串珠样扩张,左右肝管、胆总管正常,胆总管末端与胰管汇合部未见异常.综合各项检查诊断为慢性胰腺炎,胰腺结石.
1 临床资料患儿,男,13岁,因"反复发作性腹痛1年余,加重2天"于2006年8月18日入院.患儿于2005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左下腹疼痛明显,疼痛加剧时呈胸膝位,不向其他部位放射,伴有大汗、面色苍白、牙关紧闭、恶心,有时伴呕吐,呕吐后腹痛无缓解,平均3~5天发作一次,每次持续5分钟~1小时不等,疼痛多在进食后出现,曾间断在当地医院给予"消炎、止痛、解痉"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有所缓解,但发作仍频繁,4天前再次因腹痛入住当地市医院,入院后给予相应治疗(具体用药不详),腹痛无缓解,于2天前腹痛发作次数增多,每天平均3~4次,并以右下腹疼痛为主,于今日转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腹痛原因待查"收住院.
目的 探讨全胰腺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移植(TP-IAT)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对1例合并多发假性囊肿、胰腺结石的难治性慢性胰腺炎患者行TP-IAT治疗,并对其随访3个月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患者TP-IAT术后恢复顺利,无发生出血、严重低血糖等并发症,腹痛完全缓解,未服用镇痛药物.随访期间患者使用外源性胰岛素,空腹血糖控制理想,胰岛细胞功能部分恢复.结论 TP-IAT既能缓解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也能预防术后糖尿病的发生,是治疗难治性慢性胰腺炎的有效手段.
胰腺结石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常规经腹超声诊断胰管结石敏感性较高,术中超声可弥补经腹超声的不足,对胰腺结石进一步准确定性及定位.1998年9月~2005年12月以来采用超声检查出胰腺结石10例,现就其超声声像图分析如下.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治疗及发病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1日至2004年11月31日期间收治的有完整病史资料的88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88例患者病史不典型,以上腹部疼痛最常见,所有病例均伴有慢性胰腺炎.B超检查81例,诊断为胰管结石76例,胰腺钙化5例;CT检查51例,诊断为胰管结石47例,钙化4例,其中有5例疑伴胰腺癌;MRCP检查47例,诊断为胰管结石45例,胰腺钙化1例,胰腺钙化伴胰管扩张1例,其中6例疑伴胰腺癌.56例行手术治疗,53例痊愈出院,2例好转出院,1例胰管结石伴酒精性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第23 d死于肝、肾功能衰竭.25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17例痊愈,8例好转出院.另7例主动放弃治疗.结论 B超是胰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MRCP对其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胰管结石伴有严重的临床症状或疑伴胰腺癌时,手术是其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