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在老年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A型行为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64例健康老年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51.56%的冠心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而健康对照组仅为18.75%;冠心病组SCL-90阳性症状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ES显示冠心病组总生活事件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DS评分值无显著差异(P>0.05);EPQ调查两组E分差异显著(P<0.04);A型行为与SCL-90各因子(7因子除外)的相关系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折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结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胆道肿瘤的2/3左右.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它常发生于60~70岁的中年老人,女性多于男性,胆囊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困难且误诊率高达60%~80%,大多数患者在临床确诊时,癌症多已发展到中晚期,手术预后不佳,5年生存率低于5%.若能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改善预后.胆囊癌早期诊断是手术治疗和延长生命的关键,超声在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胆囊癌的首选诊断方法之一.
孩子进入中学以后,不少家长都会明显感到孩子"变了",他们从原先"叽叽喳喳"的"小百灵鸟"变成现在的"少年老人"——难得同家长讲心里话.他们不再像幼年时那样喜欢尾随家长上街,却爱和同学一起外出游玩.家长关心地问问他们,他们总是简单地回答"没啥",甚至表现得很不耐烦.可是遇到了同学,却有说有笑,谈个没完.不少家长对此很不理解.他们错误地认为"孩子大了,翅膀硬了,不听话了".其实,这些家长不懂得,孩子的这些"反常"现象,正是青春期闭锁心理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医学的进步,老年人口的社会比例将逐渐增大.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28亿,占总人口的10.1%,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多,占总人口的27.7%;而美国到2030年老人将占美国人口的22%.由于老年人头及颈部疾病的发病率特高,引发的障碍与病残亦重.因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因.现就下列有关的一些进展综合介绍如下,以供借鉴.
今年101岁的张克英,精神矍铄,眼不花耳不聋.在张克英卧室的床头柜上你可以看到好多小瓶装的零食:巧克力、奶糖、曲奇、黄花鱼片、冰糖、山楂片、生花生磨成的面等.老人特别喜欢吃甜,尤其爱吃巧克力.前些年老人比较瘦,身上脂肪少.做儿女的想起吃巧克力能补充能量,而且老人也非常喜欢巧克力的味道,自此每天上午一小块,下午一小块德芙巧克力或者是孙子孙女带来的韩国巧克力,吃巧克力的习惯有八年了.平时喝稀饭时老人也爱加点红糖,虽说吃甜食比较多,但是老人的血糖不高,也没有其他老年病,身体很健康.
"黑客"之一:食物污染你知道吗?人类最残酷的"杀手"癌症正逼近儿童!一份来自某省级肿瘤医院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不仅常见的儿童肿瘤发病率上升,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而且一些中年老人多发的鼻咽癌、食道癌、肝癌、肺癌、脑癌等在14岁以下的孩子中也屡见不鲜.对此,医学专家们也感到惊诧:来得太早啦!
性欲为人类一大欲望,以前病患的性问题往往被人们疏漏,现在这种观点已经开始改变了.由于社会方面的原因越来越认识到性是所有人生来就有的权利,无论是年轻人或年老人,男人或女人,健康人或病人)以及由于对性问题的专业兴趣和了解日益增长,有力地促进了这一转变.因此,病患的性健康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和重视的一个问题.但是,应该很清楚地认识到,医护人员并不能完全恢复病患的性健康.本文针对几种疾病患者的性健康,提出性生活指导.
人活百岁,并不只是一种愿望,而是伸手可及的现实.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74岁算青年老人,75岁以上,才算正式老年人.那么,人的生理寿命应该是多大岁数呢?按照生理学的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是用最后一颗牙长出来的时间(20~25岁)来计算的.因此,人的寿命最短是100岁,最长可达175岁.中国古代就有"上寿百二十"之说.可见,人人都应该健康百岁,这是个正常的生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