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1995 2002年本科门诊,男19例,女14例;病程1~3月20例,4~6月9例,大于6月4例;左侧损伤14例,右侧19例;足月生32例,早产1例;难产15例,顺产18例.损伤胎次:第1胎21例,第2胎12例.母亲年龄24~35岁.出生胎位:头肩位8例,头位16例,臀位9例.生后体重:3~6kg,平均3.9 kg.生后并发疾病:颅内出血1例,窒息2例,右锁骨骨折、肩关节半脱位、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临床分型:上干型12例,下干型2例,全臂丛型19例.肌电图诊断:神经源性受损.
低压低氧可诱导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疾病.低氧可刺激肺小血管平滑肌增殖,致肺小血管官腔变窄.胍丁胺是L-精氨酸在精氨酸脱羧酶作用下的产物,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体内,可抑制多种细胞的增殖.本研究胍丁胺对对低压低氧环境所形成肺动脉高压的干预产生的影响.
据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研究组”的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达10.6%和8.8%,总体患病率已达9.7%,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是高达15.5%,据此可推算我国糖尿病患病总人数已达9240万,糖尿病前期人数已达1.48亿[1]。糖尿病的防治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慢性血管并发症,是肾衰竭、新发致盲及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2]。2型糖尿病的治疗多年来一直通过饮食、运动与药物治疗等综合方法来控制血糖,但是,很难保持血糖的长期稳定,而且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糖尿病各种并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国外一些外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原本用于治疗单纯肥胖症的减肥手术,可明显改善肥胖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甚至可以使一些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缓解”[3-4]。随着减肥手术的广泛开展,2型糖尿病的疗效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糖尿病专家和外科医师的关注和认可,为进一步提高糖尿病防治效果开辟了新途径。
防病香港着名演艺明星沈殿霞病故的消息震动一时,人们在为这位受观众喜爱的"开心果"刚满60岁就离世而惋惜的同时,对沈殿霞生前长期患有糖尿病,以及因糖尿病导致的各种并发疾病有了特别的关注,引发了各界相关的话题.
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问题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二者共患使得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影响临床正确决策.患者生活质量将会严重受损,临床预后不断恶化,病死率明显升高.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抑郁问题,在过去的25年内证据逐渐增多.抑郁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疾病,它具有多种危害,会提高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和死亡风险.
近年来,肥胖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对公共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据统计,美国每年有40万人死于肥胖病[1].世界卫生组织已承认肥胖病是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病[2].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首次调查并公布我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并据此估算出我国现有超重和肥胖者超过2.8亿人,其中超重者约为2.15亿人,肥胖者约为6844万人[3],这一结果表明,我国人群中肥胖者也已大量出现.
吸毒人员长期滥用毒品,不良嗜好多,生活起居无规律,饮食营养不重视,食物摄入量少、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使机体处于入不敷出的负平衡状态[1],造成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吸毒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损伤或机能障碍,多有并发疾病,许多疾病的患病率远高于正常人群[2],再加上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高危行为,极易感染各种传染病.使得强制戒毒所相比其它监管场所,在管理传染病被监管人员问题上矛盾尤为突出.
强制戒毒所是公安机关依法通过行政强制措施,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生理脱毒、心理矫治、适度劳动、身体康复和法律道德教育的场所.由于吸毒人员成分复杂、素质不同,对强制戒毒的认识不同,收治与反收治的问题比较突出.随着管理的规范化,戒毒学员的反收治从公开与民警的直接对抗逐渐向吞食异物和诈病方式发展.吸毒人员长期滥用毒品,生活长期不规律,食物摄入量少、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而使机体处于入不敷出的负平衡状态[1].吸毒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损伤或机能障碍,多伴有并发疾病,许多疾病的患病率远高于正常人群[2].吸毒是一种特殊的违法行为,而诈病的发生又多见于违法犯罪人员[3],其诈病方式又多种多样,这就为识别诈病带来不小的困难.
全世界每年因为肺癌死亡的患者数量比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死亡患者的总和还要多.众所周知吸烟是导致肺癌的最大危险因素,在肺癌患者中吸烟者占80%.外科手术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首选治疗方法,其5年生存率达70%[1].由于患者惧怕手术或并发疾病较多无法耐受手术等因素,多数患者不能行手术治疗.因此出现了各种方法来治疗这部分肺癌患者.我们现将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在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原发性痛风是一种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引致组织损伤的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以及在病程后期出现肾尿酸结石和痛风性肾实质病变[2]。正因为其症状缺少特殊性,主要以关节炎表现为主,加之对本病认识不足、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其并发疾病上,故易造成误诊、漏诊。在本文32例误诊、漏诊病例中,最长误诊达20年之久。为引起注意,现把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乔咽和咽部,由于小儿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低下,常可累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部淋巴结等,有时鼻咽部原发疾病的症状已经好转或消失,而其并发疾病却可迁延或加重,故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才能提高疗效.近年来,我院用清热解毒口服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2004年3月-2006年4月,胆囊良性疾患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30例,全组无胆道损伤,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0例患者,其中男50例,女80例,年龄21~69岁.急性胆囊炎45例,胆囊息肉41例,慢性胆囊炎20例,胆囊颈结石嵌顿15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5例,胆囊管开口变异4例.并发疾病:高血压26例,冠心病病史6例,糖尿病病史5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病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每年的骨折并发患者的群体数据也在不断攀升。而老年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多伴随有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糖尿病等并发疾病,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术后恢复非常不利[1]。本研究对50例在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腹膜透析(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1],因其具有操作易掌握、对机体内环境影响较小等优点,故临床广泛应用于慢性肾衰伴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者以及老年肾病患者的治疗当中[2].我院肾内科自1994年开展PD治疗,至2000年共收治65岁以上老年患者38例,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采取同样的护理方式,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远远大于年轻患者,韩庆烽等对老年PD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也表明,并发疾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3].2000年7月我科建立腹膜透析中心,至2005年7月共收治老年PD患者72例.我们改进了护理方式并进行观察,在减少营养不良、引流不畅等并发症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阑尾炎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外科并发疾病,而孕妇心理、社会因素与患者的康复和胎儿存活率有直接关系[1],本院对35例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有典型肝纤维化改变的肝硬化,同肝细胞癌和食管胃静脉曲张等影响生命预后的重笃并发疾病密切相关.从而,在肝纤维化治疗上着眼于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的生命预后这一点非常重要.最近,有关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已渐有所阐明,而对于其治疗的研究亦悄然兴起.
目的比较各项生化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作用及了解分析脂肪肝与相关疾病的情况.方法将受检人员进行体重、血压、心电、超声波、血生化检测.结果脂肪肝组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升高最为显著(P<0.01),有87%以上的脂肪肝患者血清CHE活性明显升高.老年脂肪肝组与某些相关疾病极其显著(P<0.01).结论老年脂肪肝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血清CHE活性明显增高是脂肪肝最突出的生化特征.
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并发疾病.由于我国目前结核病的流行在许多地区仍较严重,尤其是因肺结核病的延误诊治或治疗不彻底,久之导致肺组织的严重破坏,病灶不逆转而严重影响肺功能,以致并发肺心病已属临床常见,且多预后不良.曾有学者对肺结核并肺心病的临床分析进行过报道和讨论,为提高对此认识和总结经验,现将我所1990年~2000年诊治的肺结核并肺心病43例进行分析.
1980年,我国在河北省渤海湾海滨发现了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1],1983年,于志恒在高碘甲状腺肿综述中作了较系统的论述[2].此后十几年来,在这个病的流行范围、临床与化验室检查、并发疾病、发病机理以及高碘对儿童智力影响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现根据国内外主要文献进行综述.
4 高碘地甲病的并发疾病4.1 碘性甲亢4.1.1 防治碘缺乏病过程中引发的碘性甲亢[28]早在1820年,Coindet用碘(250mg/日)治疗甲状腺肿病人时,在150例中就有6例发生了甲亢(4%).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糖代谢紊乱疾病,且并发疾病较多.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不同与并发疾病有一定的关系.Hcy是蛋氨酸向胱氨酸转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研究发现,高Hcy与动脉硬化有着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血清中Hcy浓度升高,会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并与高血压、高尿酸、肾功能受损等因素有关.
背景:阴道生产后的会阴部创伤与许多严重的短期或长期疾病有关.人们提倡运用产前会阴部按摩以减少会阴部创伤的发生率.目的:评价产前会阴部按摩对于控制妇女生产时会阴部创伤以及随后并发疾病的作用.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非手术治疗难以奏效,手术对伴有主要器官功能减退或并存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有一定的风险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病人的人数近年来日益增多,肥胖带来了一系列并发疾病,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体质量管理手段主要包括饮食、运动、认知行为疗法、药物和手术等[1].减重手术是治疗肥胖最有效的手段,其减重效果和对肥胖相关并发症的缓解均显著优于非手术治疗[2].
静脉血栓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疾病和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外科住院患者特别是手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预防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和有效治疗,然而,内科住院患者中静脉血栓的预防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原因可能是内科住院患者病情较外科患者复杂,难以及时识别高危静脉血栓患者.将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的预防治疗及护理进行综述.现报告如下.
妊高征是孕妇并发疾病之一,尤其是重症妊高征孕妇其血小板变化明显,有严重出血倾向.血小板四项参数是预测和早期防止妊高征简单、易行的检验指标.本文对我院52例妊高征妇女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四项参数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目的:探索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后,心脑肾并发疾病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06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结果: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总发病率为71.9%.高血压合并与未合并代谢综合征各并发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随病程和年龄的增加而上升.高血压合并与未合并代谢综合征各并发疾病比较: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肾脏损害的发病率极度上升(P<0.001);而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病死率上升幅度不如以上并发疾病,但也有显著上升(P<0.05).高血压患者病程15~19年,50~59岁阶段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与总发病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越短、年龄越低,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越低于总发病率;反之则越高.
目的 探讨本地区老年体检人群血清尿酸(UA)水平与临床多种并发疾病之间关系.方法 在本院体检856例老年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检测UA及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C/LDL-C、HDL-C/TC水平;根据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UA(对照组),讨论其与临床多种并发疾病的关系.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为205例,占23.95%,60~岁、70~岁、80~岁年龄组高尿酸血症分别为15.43%、31.23%、54.17%;与对照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FBG、HDL-C、HDL-C/LDL-C、HDL-C/TC水平明显降低,TC、TG、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患高脂血症(HLP)、冠心病(CHD)、肥胖、高血压、糖尿病(DM)、脑梗死等临床多种并发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发病率较高,有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加趋势,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Gilbert综合征(GS)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的不完全外显的疾病,其特点是在没有肝细胞疾病或溶血的情况下出现间歇性的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它由Augustin Gilbert和Pierre Lereboullet在1901年最早发现[1].1939年德国学者Meulengracht认为这个综合征的主要特征为青年时代开始的终生黄疸[2].因为GS是一个良性的疾病,所以不需要特殊的治疗.然而临床工作中在出现不明原因的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时,应该想到GS.1临床表现GS典型的表现为青春期开始轻微的间歇性黄疸[3].患者的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在脱水、禁食、并发疾病、月经和过度劳累后通常超过正常值上限,少有腹痛、上腹部胀满感、疲劳和厌油等其他非特异性症状[4].
自1998年1月~2000年12月采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56例(62耳),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患者104例,均符合1997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突发性聋的诊断标准.将104例患者分为灯盏花组和对照组.灯盏花组:56例(62耳),男35例,女21例,年龄15~71岁,平均39.1岁;单耳50例,双耳6例;发病至就诊时间6 h~40d,平均7.5 d,其中7 d以内就诊者42例(占75%);耳聋程度:轻度5耳,中度21耳,重度28耳,极度8耳;伴随症状:耳鸣48例(54耳),眩晕13例;并发疾病:高血压病7例,糖尿病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