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是老年期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病因病机尚未明确,治疗上缺乏确切的疗法.文章从心脾与痴呆的关系入手,认为心脾与脑在生理病理上存在着相关性,以补益心脾法为主治疗老年性痴呆,能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延缓智力衰退.为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Tonifying the Heart and the Spleen (补益心脾) (补益心脾) [bu yi xin pi]: a therapeutic method by administering tonics to treat insufficiency of both the Heart and the Spleen, e.g., deficiency of Spleen Qi and Heart blood.
失眠症又称"不寐"或"不得眠"、"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症.笔者自1994年以来,以特定穴为主,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症5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5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3个月.2 治疗方法2.1 辨证分型施治2.1.1 心脾两虚型以睡眠时间短,入睡不困难,但易醒为主证,兼见神疲心悸、纳差等症状,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则:补益心脾.取穴:神门.
寐复康胶囊为医院制剂,由五味子、酸枣仁、甘草等15味药组成,其有补益心脾、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心脾两虚证,症见平素失眠多梦,心悸气短,头晕健忘.为控制其质量,根据本品的功能主治,本实验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了制剂中有效成分五味子甲素.
1、张氏四物汤方药:熟地黄24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9克.水煎服.能调理气血、化瘀散结、补益心脾、活血逐瘀、调节内分泌及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2、张氏白虎汤方药:石膏30克、知母15克、炙甘草9克.水煎服.用于温热及中暑烦渴.并治小儿痘疱、麸疹,癍疮赤黑、出不快,及疹毒余热.
龙眼,又称"龙目",俗称"桂圆".为无患子科常绿乔木龙眼树的成熟果实.中医学认为,龙眼肉性味甘温,入心、脾经,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民间不少用龙眼肉、核、壳、叶治病的验方.
归脾汤是严用和治疗失眠证的方剂,由白术、茯苓、黄芪、党参、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炙甘草八味组成.有补益心脾、养心安神之功,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现将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几种妇科病,举隅如下.
胸痹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为瘀血、气滞、痰浊、寒凝交互为患.治疗当分清标本虚实,本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原则,兼顾同治.实证宜活血化瘀、温化痰瘀、通补开泄,尤重活血通脉之法;虚证当补气温阳、滋阴益肾、调理脾胃,尤重补益心脾.临证时必须严密观察病情,灵活掌握,辨证论治,配合西医基础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杨志敏教授倡“五脏六腑不和皆能令人不寐”之论,善于从阳虚、脾肾不足入手诊治慢性失眠.杨志敏教授认为,填精固肾,恢复肾主封藏的机能有益于部分慢性失眠患者康复.菟丝煎,由菟丝子、人参、山药、当归、酸枣仁、茯苓、炙甘草、远志,配合鹿角霜、白术共十味中药材组成,具有固肾填精,补益心脾的功效,适用于不寐病证见肾虚不固,心脾两虚者.该方药是杨志敏教授学术经验的延续,丰富了《中医内科学》应用温补药、从肾论治不寐学术思想.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服用柴胡疏肝散联合归脾汤治疗,对照组服用归脾汤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周和治疗第4周的睡眠情况,并分析量表总分及各睡眠因子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第2、4周的PSQI总分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4周时,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因子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归脾汤可有效提升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的睡眠质量,为中药治疗不寐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按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将脑外伤后综合征分为瘀血阻滞、肝胃不和、肝阳上亢及心脾两虚4证,分别予以通窍活血汤、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天麻钩藤饮和归脾汤等加减治疗.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失眠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1998年以来,我们试用自拟加味归脾汤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龙眼(桂圆)Dimocarpus longan Lour.(Euphoria longan(Lour.) Steud.)既是一种重要的补益中药,又是一种常用食品;具有养血安神,补益心脾的作用.市场出售的龙眼中经常出现由与其同科同属的植物龙荔Dimocarpus Longli(Hou et.Ho)的果实冒充的伪品,二者形态极为相似,易混淆.龙荔俗称"疯人果",果实有毒,尤以果核毒性最大,误食过量易导致死亡[1].查阅文献,未见有关龙荔果实的生药研究报道.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用药安全,我们对龙荔果实进行了性状、显微、理化反应、紫外光谱的研究,并与龙眼做了比较,为准确鉴别提供依据.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国内发病率10%以上,分功能性(又称心理性)、器质性和混合型三类,功能性占50%~70%[1].中医学称ED为阳痿,传统多以补肾壮阳、补益心脾中药内服为治.但运用此法治疗青壮年患者,其疗效常不尽人意.有鉴于此,笔者于临床中试从疏肝补肾宁心立法,以虫蛾枸菟散为主,辅用意疗法,于2001年8月至2004年2月间,治疗青壮年功能性阳痿63例,收心身康复之良效,现总结如下:
龙眼肉,又名桂圆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主产于广东、福建、台湾、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早在汉代,龙眼就已作为药用,李时珍说“龙眼大补”,“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中医认为,龙眼味甘、性温,入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宁神、健脾止泻、利尿消肿等功效,适用于病后体虚、血虚萎黄、气血不足、神经衰弱、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病症.现代研究发现,龙眼鲜食,甜美爽口且营养价值甚高,富含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钙、磷、铁、酒石酸、腺膘呤和维生素B、C、P等.维生素P对中老年人而言,有保护血管、防止血管硬化和脆性的作用.现介绍龙眼治病验方数则,供参考.
八法为:清肝泻火,镇心安神法;清热化痰,开窍安神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法;消食导滞,和胃安神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法;疏肝解郁.宁心安神法;补肾填精,健脑安神法.
龙眼肉、紫草是中药房处方调配的常用中药。因其价格较贵,常有不法商贩采取掺假手段以谋取暴利。现就掺假现象报道如下,以引起大家的注意。1 龙眼肉中掺红糖 龙眼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本品为纵向破裂的不规则薄片,常数片粘结。长约1.5 cm,宽2~4 cm,厚约0.1 cm,棕褐色,半透明。一面皱缩不平,一面光亮而有细纵皱纹。质柔润。气微香,味甜。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作用。 掺有红糖的龙眼肉,棕红色,透明度差,粘度大,眼观有砂粒样物质,口嚼有砂粒感。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以慢性持久或反复发作的脑力和体力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笔者通过学习结合临床观察认为,CFS一般病程长,症状表现复杂、多样,病机虚实错杂,且与患者性格、体质多因素密切相关,故治疗颇为棘手,如分步骤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随着我院心脏中心的成立和心脏介入技术的开展,邓铁涛教授将中医理论结合现代介入治疗的实践,初步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现撷验案数则,介绍如下.
患者,宋某某,女,37岁,因"经行时自汗出两年余"于2013年10月20日前来就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5 ~ 7/25天,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末次月经2013年10月5日.两年前始有经行汗出,每遇经期或行经前后,即出现昼日及寐中的全身溱溱汗出,可持续5~6天,经净则愈,近来情况逐渐加重,严重时汗多湿衣;同时伴有经来小腹冷胀,得温则减.夜寐不安,神疲体倦,食欲不佳,大便溏,小便正常.语声低微,面色萎黄,舌质淡嫩,苔薄白略腻,两脉沉细.辨为心脾气血两虚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针灸临床亦必须辨证论治.针刺补益心脾之法是家传五世针灸临床经验的总结.临证时,凡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的病证,均可取补神门、三阴交二穴.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临床发病率较高,病变涉及范围广泛,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其导致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是快而固定的心动过速,易发生猝死,目前尚缺乏格外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运用魏执真教授的辨证施治的思路,将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分两型进行施治,即心气阴虚,血脉瘀阻,瘀郁化热型和心脾不足,湿停阻脉,瘀郁化热型;分别采用益气养心,理气通脉,凉血清热和补益心脾,理气化湿,凉血清热方法治疗.
20年来,笔者辩证治疗阳萎取得满意疗效,体会如下.1 心脾受损常因忧思太过,损伤心脾,以致气血两虚导致阳萎.主要表现为阴茎临房不举或举而不坚,面色不华或少华,精神、食欲不振,夜寐不安,舌质淡苔厚,脉沉细.治宜补益心脾,方选归脾汤加减,药用党参、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远志、炙甘草、巴戟、淫羊藿、仙茅、夜交藤.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失眠的治疗,不外乎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平肝潜阳、重镇安神、清热化痰,和中安神等,而采用温阳祛湿法治疗失眠屈指可数,现介绍导师治疗失眠医案一则如下.
甘草味甘,生用偏寒、炙用偏温,归脾、胃、心、肺经,功能补益心脾、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泻火解毒、润肺止咳.甘草味甘益脾,凡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面黄肌瘦、食少便溏等,多用甘草,配党参、茯苓、白术等药,如<和剂局方>四君汤.若气虚血少,心阳不振所致心动悸、脉结代等,则须重用炙甘草为君药,以益气补中,化生气血,资脉之本源,如<伤寒论>炙甘草汤.气血两虚的其他病症,甘草亦用于气血双补方中,如<济生方>归脾汤、<正体类要>八珍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