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从单胺神经递质方面探讨抑郁症病理机制及中药颐脑解郁方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中药颐脑解郁方组(中药组),每组12只,复制大鼠抑郁状态模型,以蔗糖水消耗量、OPEN-FIELD进行行为学评价,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脑前皮质、海马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蔗糖水消耗量、OPEN-FIELD水平得分和直立得分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脑前皮质5-HT、5-HIAA及NE含量,海马5-HT、NE、5-HIAA及DA含量,均明显减少.盐酸氟西汀组、中药组大鼠蔗糖水消耗量、OPEN-FIELD水平得分和直立得分较模型组显著增加;盐酸氟西汀组脑前皮质和海马5-HT及5-HIAA含量显著增加;中药组前皮质5-HT、NE和海马5-HT,NE、DA含量显著增加.结论 抑郁症存在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的减少,中药颐脑解郁方对抑郁症有干预作用,其作用机理与增加中枢5-HT、NE、DA含量相关.
目的:本研究评价了青阳参总苷(QYS)在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CUMS)大鼠模型上的抗抑郁活性,并通过研究其对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浓度的影响探讨QY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QYS低、中、高剂量组(0.625,2.5,10 mg·kg-),每组9只.随机给予21 d不可预知刺激建立抑郁症模型,建模同时ig给予相应药物.造模结束后,采用旷场实验观察QYS对大鼠自主活动的影响,采用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QYS的抗抑郁作用,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大鼠脑内单胺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及多巴胺(DA)的浓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悬尾时间及大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明显延长,自主活动时间明显减少;大鼠脑内额叶皮层中NE,5-HT及DA的浓度明显降低,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QYS(0.625,2.5,10mg· kg“)能够显著缩短模型大鼠悬尾实验中的不动时间,QYS高剂量组显著缩短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QYS在旷场实验中对模型组大鼠的自主活动无明显影响,QYS高剂量组显著升高模型组大鼠脑内额叶皮层中NE,5-HT及DA的浓度.结论:QYS高剂量对模型抑郁大鼠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活性,其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是QYS提高了模型大鼠脑内额叶皮层NE及5-HT水平.
目的:建立辐照结合束缚应激致血虚肝郁证大鼠模型.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辐照组、束缚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大鼠单笼饲养、辐照结合束缚21d造模,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外周血象并进行糖水实验、敞箱实验和跳台实验,测定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大脑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等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生长缓慢,外周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明显(P<0.05),血浆中ACTH明显升高(P<0.05),CORT和下丘脑CRH含量有升高趋势,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和D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从血象、行为学、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等方面验证了辐照结合束缚应激造成的大鼠模型可作为中医血虚肝郁证的动物模型.
目的:慢性应激结合孤养制备抑郁大鼠模型,观察郁乐疏对大鼠抑郁行为和脑内单胺氧化酶及单胺递质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孤养结和慢性未预知温和刺激制备抑郁大鼠模型.运用糖水消耗量和敞箱实验评定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并用荧光分光度法测定大鼠脑内的单胺递质及单胺氧化酶含量,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说明郁乐疏对抑郁大鼠的影响.结果:模型大鼠出现了明显的行为学异常,脑内单胺递质、MAO含量均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郁乐疏高、中剂量组可显著提高抑郁大鼠的糖水消耗量、敞箱实验评定、脑内单胺递质含量,降低MAO其疗效与西药百忧解相当.结论:孤养结合慢性未预知的温和刺激可制备比较理想的抑郁症模型,郁乐疏可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增加脑内单胺递质含量,降低MAO活性,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郁乐疏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增加脑内单胺递质含量和降低MAO活性有关.
研究阿魏酸慢性给药的镇痛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热觉过敏和机械超敏实验,观察阿魏酸慢性给药对坐骨神经结扎(CCI)小鼠的影响.应用神经化学检测方法,观察阿魏酸慢性给药对单胺递质和单胺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CCI小鼠的热觉和机械性痛阈都显著降低,而阿魏酸(10,20,40,80 mg·kg-1,po)能显著逆转这一现象.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阿魏酸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海马、额叶皮层和杏仁核的5-HT和NE水平,并能抑制脑内MAO-A的活性.阿魏酸具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进而增加脑内胺类神经递质有关.
目的 探讨心理应激时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大鼠海马单胺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旁观电击的方法建立大鼠心理应激模型.低氧处置为将大鼠置于模拟海拔6000m的低压舱内24小时.现察下列心理应激对低压低氧环境下大鼠海马细胞外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其中的单胺递质的含量.结果 ①低氧能显著降低大鼠海马细胞外液中NE的含量(P<0.01);心理性能显著增加低氧环境下NE的含量(P<0.01);②低氧能显著增加大鼠海马细胞外液中5-HT的含量(P<0.01);心理应激不能进一步增加低氧环境下5-HT的含量.结论 心理应激能影响低压低氧环境下大鼠海马单胺退质的含量.
目的:探讨心理和生理应激对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大鼠海马单胺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用旁观电击的方法建立大鼠心理和生理应激模型.低氧处置为将大鼠置于模拟海拔6000m的低压舱内24小时.比较不同方式和强度的应激对低压低氧性环境下大鼠海马细胞外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和5-羟色胺( 5-HT)含量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其中的单胺递质的含量.结果:(1) 低氧组大鼠海马细胞外液中NE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813.8±196.1/1209.2±282.0,P<0.01);心理性(应激2次+低氧组:906.0±227.6,应激4次+低氧组:1103.7±270.6)和生理性(应激2次+低氧组990.3±93.7,应激4次+低氧组:610.8±104.1)应激+低氧组大鼠海马NE含量均高于低氧环境下(813.8±196.1)大鼠(P<0.05).(2)低氧组大鼠海马细胞外液中5-HT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 82.7±23.4/52.3±27.9, P<0.05);生理应激2次+低氧组5-HT含量高于低氧组(134.2±51.5/82.7±23.3),生理应激4次+低氧组5-HT含量则低于低氧组(41.9±13.4/82.7±23.4,P<0.05).结论:不同方式和强度的应激对低压低氧环境下大鼠海马单胺递质的影响存在差异.
目的观察短期重复使用几种精神药物对小鼠自主活动和脑单胺递质的影响,以评价药物作用的耐受性和副作用。方法雄性小鼠作为实验对象。中枢兴奋药实验分3组(每组n=6):①对照组;②咖啡因(Caf)组30 mg/kg;③右旋苯丙胺(Dex)组10 mg/kg。催眠药实验分4组(每组n=6):①对照组;②三唑仑(TZ)组0.04 mg/kg;③速可眠(Sec)组60 mg/kg;④褪黑素(Mel)组120 mg/kg。小鼠灌胃给药,1次/d,共7 d。于第1天和第7天称重和测定自主活动。Dex和TZ连续用药7 d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大脑皮层单胺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①对照组和用药组的体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连续用药7 d,Caf和Dex对自主活动的兴奋作用较第1天明显增强(P<0.05);③连续用药7 d,虽然催眠药对小鼠自主活动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作用强度较之第1天明显降低(P<0.05);④Dex和TZ连续用药7 d,小鼠大脑皮层单胺递质水平无明显改变,但Dex组的双羟基苯乙酸(DOPAC)和5-羟基吲哚乙酸(5-HIAA)及TZ组的5-HIAA明显降低(P<0.05)。结论①连续应用催眠药1周,其作用有一定的耐受性;②重复使用Dex和TZ 1周对鼠脑单胺递质的代谢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抑郁症病因复杂,其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和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异常等多因素有关。抗抑郁药通过影响抑郁调节系统中一个或多个环节而发挥抑郁治疗作用。本文基于现有的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各种假说,提出抑郁的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到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神经营养物质、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免疫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并且从抑郁的调节机制出发,综述了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双侧卵巢切除加慢性温和应激建立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卵巢切除组、模型组(卵巢切除+慢应激)、雌激素(雌二醇,E2)治疗组、西酞普兰治疗组和卵巢切除+雌激素共6组.采用旷场和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尼氏染色观察海马齿状回(DG)区神经元数量变化;高效液相检测海马5-HT、5-H1AA、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相关指标的含量.结果 E2治疗可逆转模型组导致的大鼠水平、垂直运动得分降低、糖水偏好率减少及海马DG区神经元数量减少;且可逆转减少的海马单胺递质和HPA轴亢进状态.结论 雌激素可通过改善海马神经元损伤、增加脑组织单胺类递质含量及缓解HPA轴的亢进发挥抗围绝经期抑郁作用.
建立利血平引起的疼痛抑郁模型,摸索不同剂量的阿魏酸对疼痛抑郁症的改善作用,从而为阿魏酸临床应用于人体的疼痛抑郁症治疗提供依据.将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利血平+溶剂组、利血平+阿魏酸组(5、10、20、40及80 mg·kg-1);建立小鼠疼痛抑郁症模型,采用热觉痛阈实验、机械痛阈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来检测小鼠的疼痛抑郁样行为;测定疼痛抑郁小鼠海马和额叶皮质的SOD和NO水平;最后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这两脑区的单胺递质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利血平组小鼠的痛觉敏感性显著升高,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也明显延长;海马和额叶皮质的SOD水平显著下降,NO水平显著升高;5-HT和NE水平显著降低.而阿魏酸可剂量依赖性地逆转这些指标的改变.结果表明,阿魏酸(80 mg·kg-1)可改善疼痛抑郁症,而且能影响氧化应激以及单胺递质水平.
抑郁症已成为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现有一线抗抑郁药物绝大多数基于单胺策略研发,普遍存在效率不高、起效缓慢(2~6周)以及导致认知功能损伤、性功能障碍等诸多缺陷.尤其是其临床起效的延迟效应,会大大降低患者的临床依从性,从而增加患者自杀及自残风险.因此,开发快速起效、低毒副作用的新一代抗抑郁药物已成为国内外药学家的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靶标的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抗抑郁药物研究从传统的增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N E/5-HT)等单胺水平,逐渐深入到调控神经系统适应性和可塑性变化,尤其是发现了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o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AMPA)受体、M胆碱受体等在内的一系列基于非单胺递质的潜在的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分子靶标.围绕着这些潜在靶标,本文对广义的快速抗抑郁药物进行总结和分析,综述其靶标价值及作用机制,旨在对新型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目的和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分析7 d-6°头低位卧床模拟微重力,40~60℃热应激及其复合因素作用下人外周血中单胺类递质的含量,研究模拟微重力对热应激时人外周血中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以探讨航天热应激的人体反应机理.结果:①模拟微重力单一因素暴露后,5-HT,NE,E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②热应激单一因素暴露:40℃,50℃,60℃热应激时,与对照组相比,5-H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而NE,E含量,在40℃热应激时无显著变化(P>0.05),50℃,60℃热应激时均显著增加(P<0.001);③热应激与模拟微重力复合因素暴露时,与对照组相比,5-HT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NE,E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热应激单一因素暴露组相比,50℃,60℃热应激时,NE,E含量均显著降低(P<0.001),5-HT的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模拟微重力可使热诱导的NE,E含量显著降低,而对热应激引起的5-HT含量降低无显著影响.模拟微重力引起热应激时NE,E含量显著降低的变化,可能在航天热应激的人体反应机理中起重要的作用.
[目的]观察芍药苷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观察芍药苷对小鼠不动时间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单胺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结果]芍药苷(100、200mg/kg组)可显著缩短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并且芍药苷(200 mg/kg组)可升高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结论]芍药苷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内单胺递质含量有关.
目的:探讨脾肾两助丸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强迫游泳法、悬尾法制造抑郁模型,观察脾肾两助丸对小鼠自主活动、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观测脾肾两助丸对利血平化小鼠脑单胺递质(NE、DA、5-HT)的影响.结果:脾肾两助丸可增加小鼠的自主活动,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P<0.01).提高利血平小鼠脑NE、DA、5-HT含量.结论:脾肾两助丸可通过改变中枢单胺递质含量,继而影响其他系统功能活动而实现抗抑郁作用.
[目的]探讨小补心汤总黄酮(代号:XBXT-2)对慢性应激小鼠脑组织单胺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慢性应激模型,XBXT-2(25、75 mg/kg)或丙咪嗪(10 mg/kg)每日单次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1 d.用高效液相加电化学检测(HPLC-ECD)的方法检测全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AV)、五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五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HPLC-ECD结果表明,慢性应激小鼠脑组织DA、DOPAC、HAV、5-HT、5-HIA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XBXT-2(25、75 mg/kg)长期给药可显著增加5-HT的含量,分别为(365.0±215.0)、(313.5±203.0)ng/g脑组织,P<0.05;及其代谢产物5-HIAA的含量,分别为(352.4±162.7)ng/g脑组织,P<0.01和(295.4±116.6)ng/g脑组织,P<0.05.且XBXT-2(75 mg/kg)具有促进DA代谢转化为HAV的作用(P<0.05).[结论]XBXT-2能增强中枢5-HT系统的功能,这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的神经生化机制之一.
目的 研究疏脑解郁汤(柴胡、黄芩、半夏等)对卒中后抑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Zea-longa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结合孤养及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复合制备卒中后抑郁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卒中后抑郁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疏脑解郁汤大、中、小剂量组及帕罗西汀组5组,每组15只,另加空白对照组15只.疏脑解郁汤大、中、小剂量组给予疏脑解郁汤水溶液(3.015、1.058、0.704 g/kg)灌胃,帕罗西汀组予盐酸帕罗西汀水溶液(0.001 7g/kg)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灌胃第4周,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给药结束后,将各组大鼠断头取脑进行脑组织病理学观察,并检测海马组织内单胺递质的含有量.结果 疏脑解郁汤大剂量能显著降低大鼠定位航行逃避潜伏期时间及空间搜索时间(P<0.05或P<0.01),并能提高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有量(P<0.05或P<0.01).病理结果显示疏脑解郁汤各剂量组能改善模型大鼠的海马组织病理损伤.结论 疏脑解郁汤大剂量组能有效提高卒中后抑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卒中后抑郁大鼠的抑郁症状,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海马组织内单胺递质含有量有关.
目的 研究开心解郁丸(人参、柴胡、巴戟天,等)对血管性抑郁的治疗作用和机理.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叠加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和孤养方法建立血管性抑郁大鼠模型,分别连续给予开心解郁丸和氟西汀28 d.通过糖水偏好试验和旷场试验评价抑郁样行为,通过激光散斑血流检测仪视频系统测定脑血流,分别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法测定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等单胺递质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结果 血管性抑郁大鼠模型中,开心解郁丸可显著增加糖水消耗百分比和旷场试验中的运动距离,增加脑血流量,可不同程度地增加海马中5-HT、NA、DA的水平,促进海马组织中BDNF蛋白的表达.开心解郁丸在改善行为学、调节单胺递质和BDNF方面与氟西汀相似,而增加脑血流的功能上优于后者.结论 开心解郁丸对血管性抑郁大鼠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调节单胺递质及BDNF有关.
抑郁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情绪性障碍,其病理机制尚未彻底阐明.传统认为抑郁症与脑内单胺能神经递质系统失调有关,但抗抑郁药引起单胺递质的快速变化与产生临床疗效需要数周之间的矛盾,难以用此做出合理解释.进而研究者把目光投到了单胺类以外的递质和受体,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提供新的作用靶点.本文将就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目的研究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ice,SAM)学习记忆能力及其大脑皮层、海马和下丘脑单胺递质含量的增龄性变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跳台实验和穿梭箱实验测定SAM的被动和主动回避反应能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脑内单胺递质的含量.结果2月龄快速老化亚系SAM-prone/8(SAMP8)的被动和主动回避反应能力已较同龄抗快速老化亚系SAM-resistance/1(SAMR1)明显降低,且其主动回避反应能力随增龄进一步降低.同时,SAMP8大脑皮层、海马及下丘脑内单胺递质水平多明显高于同龄SAMR1,且随增龄明显增高.结论SAMP8学习记忆能力的衰退可能与其相关脑区单胺递质的变化密切相关.
目的:通过测定小鼠脑内单胺递质含量变化探讨丙 咪嗪(Imi)单用及与尼莫地平(Nim)合用与单胺递质的关系。方法:采用高 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脑内单胺递质及其代谢物的含量。结果:单用 及合用组多巴胺含量均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单用组明显增高,且以7 d合用 组变化明显。结论:7 d组Imi与Nim合用对单胺递质水平有一定影响。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中枢5-羟色胺(5-HT),高香草酸(HVA),4-羟基苯乙二醇(MHPG),5-羟吲哚醋酸(5-HIAA)相互作用的差异。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40例首发后经8周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5-HT,HVA,MHPG,5-HIAA进行检测,并以比值作为相互作用的指标。结果:精神分裂症组HVA/MHPG,5-HTAA/5-HT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HVA/MHPG比值两组间差异消失,而HVA/5-HIAA组间差异仍有显著性。结论: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存在5-HIAA/5-HT的降低及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相互作用的异常。
目的:探讨贯叶连翘提取物抗抑郁的作用机理.方法:测定药物对小鼠脑组织内的单胺氧化酶A和B(MAO-A和MAO-B)的活性,及用HPLC-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对大鼠纹状体和前脑边缘区的单胺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贯叶连翘提取物(250 mg/kg)对小鼠脑组织内的MAO-B活性的抑制率为12.6%,500 mg/kg对MAO-A和MAO-B 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13.2%和18.8%.250 mg/kg组大鼠纹状体DOPAC的含量明显增加;500 mg/kg组能增加大鼠边缘区的NA和DA,及代谢物DOPAC、HVA和5-HIAA的含量.同时,纹状体的DA与DOPAC和HVA均明显升高.结论:贯叶连翘提取物可能是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以及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摄取而发挥抗抑郁作用的.
目的:观察电针是否消除吗啡依赖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探讨电针防止复吸的神经生物机制是否与影响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有关.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和电针干预组建立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后,各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处死,提取鼠脑,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单胺类递质含量.后以电针干预,干预后第5d和第10d,检测条件性位置偏爱.并处死剩余大鼠,同法检测单胺递质含量.结果:第5d和第10d检测结果显示电针干预组条件性位置偏爱时间明显减少,与吗啡依赖组比较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吗啡戒断后,吗啡依赖组和电针干预组大鼠脑组织NE、DA、5-HT含量明显升高(P<0.05);电针干预后,电针干预组脑NE、DA、5-HT含量明显少于吗啡依赖组(P<0.05),而正常对照组与电针干预组脑NE、DA、5-HT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能消除吗啡依赖大鼠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究其防止复吸的神经生物机制可能与电针调节脑内单胺类递质有关.
目的 探讨山奈酚对实验性乳腺癌抑郁大鼠的抗抑郁作用.方法 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乳腺癌组、抑郁组、复合模型组、氟西汀组、山奈酚组,每组15只.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性轻度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以二甲基苯蒽为诱导剂建立乳腺癌大鼠模型.采用旷场实验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活动总路程观察各组大鼠自主活动;液质联检分析各组大鼠脑内海马及前额叶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的变化.结果 乳腺癌组自主活动均减少,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抑郁组和复合模型组自主活动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复合模型组相比,山奈酚组与氟西汀组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活动总路程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复合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海马区DA、5-HT含量显著增高(P<0.01),前额叶皮质DA、NE、5-HT浓度均显著性增高(P<0.05);山奈酚组与复合模型组比较,海马部位NE含量明显增高(P< 0.05),前额叶皮质部位DA、NE、5-HT浓度均显著性增高(P<0.05或P<0.01).结论 山奈酚具有显著抗大鼠抑郁作用,可能通过提高前额叶皮质部位NE、DA、5-HT递质水平达到抗抑郁作用.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减压特号(Jianyatehao,JYTH)对慢性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肾上腺结构功能、免疫系统和单胺递质系统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模型组、JYTH(低、中、高)剂量组及丙咪嗪组.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模型,测定应激大鼠的开野行为和糖水消耗量.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皮质酮、IL-1β和IL-6的水平,HPLC测定应激大鼠不同脑区的单胺递质水平.结果 与慢性应激组相比,JYTH低、中、高剂量组明显增加大鼠在开野箱中的活动性,并增加其对糖水的偏爱性,明显降低血清皮质酮、IL-1β和IL-6的水平,明显增加不同脑区单胺递质含量.结论 JYTH可以改善慢性应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皮质酮水平、保护肾上腺结构完整、增强免疫功能和提高脑内单胺递质含量有关.
目的:观察脑康泰胶囊对阿尔茨海默氏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立体定向颅内注射喹啉酸所致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的方法。结果:脑康泰胶囊可显著增强AD大鼠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调节脑组织中单胺类递质含量及血液中相关激素水平,并显著改善AD模型大鼠的脑电图。结论:脑康泰胶囊显著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其机制与其调节中枢递质及激素水平等相关。
目的 探讨罗布麻叶(AVL)总黄酮提取物对实验性抑郁大鼠的抗抑郁作用.方法 将105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仅给予0.9%氯化钠溶液;抑郁模型组:抑郁造模开始时给予0.9%氯化钠溶液;抑郁大鼠AVL总黄酮提取物低、高剂量预防组(40mg/kg、80mg/kg):抑郁造模前1周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直至造模结束;抑郁大鼠AVL总黄酮提取物低、高剂量治疗组(40mg/kg、80mg/kg):于抑郁造模后1周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直至造模结束;抑郁大鼠氟西汀治疗组(20mg/kg):抑郁造模后1周予灌胃给药,直至造模结束.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轻度应激(CUMS)方法建立抑郁模型.观察应激前后各组大鼠矿场实验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运动总路程的差异;液质联检分析各组大鼠在应激前后脑内海马及前额叶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模型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运动总路程均明显减少(均P<0.01);与抑郁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运动总路程均明显增加(均P<0.01);AVL总黄酮提取物预防和治疗各组,与抑郁模型组相比,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运动总路程均有增加,尤以高剂量预防组增加最为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模型组在大鼠海马组织及前额叶皮层均有DA、NE、5-HT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氟西汀组与抑郁模型组比较,海马组织DA、5-HT水平明显增高(P<0.01),前额叶皮层DA、NE、5-HT水平均增高(均P<0.05或0.01);AVL总黄酮提取物高剂量预防组与抑郁模型组比较,海马组织5-HT水平增高(均P<0.01),前额叶皮层DA、NE、5-HT水平均增高(均P<0.05).结论 AVL总黄酮提取物具有抗大鼠抑郁作用,有剂量-效应关系,高剂量预防组抗抑郁效应与氟西汀治疗组相似,可能通过提高大鼠海马组织5-HT及前额叶皮层NE、DA、5-HT水平达到抗抑郁作用.
目的 本实验拟观察高血糖状态下实验小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是否产生变化及其影响研究.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静脉注射造模,时间8周.结果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小鼠脑组织中相关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使其morris值升高,中药干预后,受试药组小鼠morris值显著下降.结论 补肾活血方对改善高血糖状态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有显著作用.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刺激(chronically unpredicted stress,CUS)致大鼠抑郁行为与端脑和海马色氨酸羟化酶2(tryptophan hydroxylase-2,TPH2)、多巴脱羧酶(dopa-decar-boxylase,DDC)及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A,MAO-A)mRNA及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3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G)与对照组(CG),每组15只。采用孤养结合CUS连续刺激28 d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以开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抑郁行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大鼠端脑和海马 TPH2、DDC、MAO-A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开场实验运动得分明显降低(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端脑和海马 TPH2和 DDC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P<0.05)、MAO-A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CUS诱导大鼠产生抑郁症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TPH2、DDC及MAO-A异常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