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罗布麻叶总黄酮的降压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罗布麻叶总黄酮高、低剂量(32、8 mg/kg)组和罗布麻降压片(0.4 g/kg)阳性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在喂饲高脂高盐饲料诱导大鼠高血压模型的同时,每大ig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并运用无创血压测量仪监测大鼠血压的变化.造模6周后,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 高脂高盐饲料能显著升高大鼠血压,改变血管组织中CRP、TGF-β1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罗布麻叶总黄酮在高剂量时能降低血压,抑制血管组织中CRP、TGF-β1的表达,提高血清中HDL-C的水平,降低LDL-C、TC、TG的水平.结论 罗布麻叶总黄酮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其机制与调节血脂代谢、抑制CRP和TGF-β1因子的表达有关.
目的 探讨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抑郁作用及与多巴胺能系统相关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经典的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抑郁模型,观察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抑郁作用.同时观察多巴胺D1受体阻滞剂SCH23390、D2受体阻滞剂舒必利对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试验中罗布麻叶总黄酮抗抑郁作用的影响,研究罗布麻叶总黄酮抗抑郁的作用机制.结果 罗布麻叶总黄酮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SCH23390、舒必利与罗布麻叶总黄酮联合ig给药10 d,能明显延长悬尾小鼠累计不动时间(P<0.05).结论 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抑郁作用与多巴胺能系统有关.
目的 观察罗布麻叶总黄酮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干预作用,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罗布麻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连续3d注射维生素D3后喂饲高脂饲料9周,造模结束后给予罗布麻叶总黄酮4周;取大鼠胸主动脉,行油红O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脂质沉积状况;常规制备石蜡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的病变情况;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丙二醛含量,并计算AS指数.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罗布麻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可明显改善AS大鼠食欲,增加大鼠体重;油红O染色显示,罗布麻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大鼠胸主动脉脂质沉积面积减少;HE染色显示,罗布麻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大鼠胸主动脉壁增厚,主动脉内皮下泡沫细胞及脂质空泡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罗布麻叶总黄酮高剂量组大鼠大鼠血清中TG、TC、LDL-C水平[分别为(0.219 ±0.043)、(2.839±0.739)、(1.856 ±0.471) mol/L]均下降,AS指数(8.619 ±2.408)减小,HDL-C水平(0.297±0.044) mol/L升高,丙二醛含量(6.08±3.24)下降,SOD活力(74.33±23.67)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布麻叶总黄酮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明显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目的:观察罗布麻叶总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胸主动脉中 p38MAPK/ NF -κB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罗布麻叶总黄酮干预 AS 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及罗布麻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连续3天注射维生素 D3后喂饲高脂饲料9周,进行造模,造模结束后各组分别给药4周。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胸主动脉,常规制备石蜡标本,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的病变情况;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 TC、TG、LDL - C、HDL - C 水平;Western - bloting 法检测 p38MAPK、p - p38MAPK、NF -κB、IL -6蛋白的表达。结果:罗布麻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改善胸主动脉壁病变,减少胸主动脉内皮下泡沫细胞及脂质空泡,并可降低大鼠血清中 LDL - C、TC、TG 水平以及 hs - CRP 的含量,提高HDL - C;同时发现罗布麻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可以抑制 p38MAPK 的磷酸化,降低 NF -κB、IL -6蛋白的表达。结论:罗布麻叶总黄酮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抗 AS 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干预 p38MAPK/ NF -κb 信号通路下调相关蛋白来实现的。
目的:研究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物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对S100A10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根据给药成分与剂量分为对照组、抑郁组,低、高剂量预防组(分别给予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物40、80 mg/kg),低、高剂量治疗组(分别给予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物40、80 mg/kg)和氟西汀组(氟西汀20 mg/kg)。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轻度应激(CUMS)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通过旷场实验观察各组大鼠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运动总路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S100A10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物各干预组和氟西汀组大鼠在应激4周后旷场实验中的水平运动总路程及垂直活动次数减少(P<0.05);与抑郁组相比,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物高预防组和高治疗组的垂直运动次数,及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物各干预组的水平运动总路程显著增加(P<0.05);氟西汀组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运动总路程比抑郁组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大鼠海马组织S100A10基因表达水平升高,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物低预防组和低治疗组S100A10基因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抑郁组相比,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物各干预组和氟西汀组S100A10基因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物对CUMS大鼠具有抗抑郁样行为作用,调节S100A10基因表达可能是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物抗抑郁作用机制之一。
目的 探讨罗布麻叶(AVL)总黄酮提取物对实验性抑郁大鼠的抗抑郁作用.方法 将105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仅给予0.9%氯化钠溶液;抑郁模型组:抑郁造模开始时给予0.9%氯化钠溶液;抑郁大鼠AVL总黄酮提取物低、高剂量预防组(40mg/kg、80mg/kg):抑郁造模前1周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直至造模结束;抑郁大鼠AVL总黄酮提取物低、高剂量治疗组(40mg/kg、80mg/kg):于抑郁造模后1周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直至造模结束;抑郁大鼠氟西汀治疗组(20mg/kg):抑郁造模后1周予灌胃给药,直至造模结束.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轻度应激(CUMS)方法建立抑郁模型.观察应激前后各组大鼠矿场实验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运动总路程的差异;液质联检分析各组大鼠在应激前后脑内海马及前额叶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模型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运动总路程均明显减少(均P<0.01);与抑郁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运动总路程均明显增加(均P<0.01);AVL总黄酮提取物预防和治疗各组,与抑郁模型组相比,垂直运动次数及水平运动总路程均有增加,尤以高剂量预防组增加最为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模型组在大鼠海马组织及前额叶皮层均有DA、NE、5-HT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氟西汀组与抑郁模型组比较,海马组织DA、5-HT水平明显增高(P<0.01),前额叶皮层DA、NE、5-HT水平均增高(均P<0.05或0.01);AVL总黄酮提取物高剂量预防组与抑郁模型组比较,海马组织5-HT水平增高(均P<0.01),前额叶皮层DA、NE、5-HT水平均增高(均P<0.05).结论 AVL总黄酮提取物具有抗大鼠抑郁作用,有剂量-效应关系,高剂量预防组抗抑郁效应与氟西汀治疗组相似,可能通过提高大鼠海马组织5-HT及前额叶皮层NE、DA、5-HT水平达到抗抑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