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相关文献(87)
  • 河南省生活饮用水和水源水中草甘膦污染现状的初步调查

    《环境卫生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1期

    目的 分析生活饮用水和水源水中草甘膦的污染现状,以便对河南省生活饮用水和水源水中草甘膦的污染情况进行初步了解.方法 用Fisher精确检验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利用Fisher精确检验(P=0.7540、P=0.7079)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Z =1.2143,P=0.2246)对水源水中检出草甘膦的样品进行统计分析,其检出率和含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利用Fisher精确检验对三地区被检查的样品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不同地区间检出样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尽管生活饮用水均未检出草甘膦,考虑到草甘膦是一种高效低毒和广泛使用的除草剂,仍需加强对生活饮用水中草甘膦的检测.

    生活饮用水 水源水 草甘膦 检测
  • 正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直接进样测定水体中的草甘膦和2,4-滴残留

    《环境卫生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4期

    目的 建立直接进样测定饮用水和水源水中的草甘膦和2,4-滴的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正相色谱柱:CAPCELL PAK ST柱(2.1 mm×150 mm),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的乙酸铵水溶液(pH =10.10).水样直接过0.22 μm滤膜,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检测.结果 草甘膦(100.0 ng/mL,400.0 ng/mL)和2,4-滴(10.0 ng/mL,40.0 ng/mL)在水中进行两个质量浓度的加标实验,每个质量浓度平行测定6次.通过测定和工作曲线的计算,得到草甘膦测定的结果为:95.3±3.8 ng/mL和402.7±20.8 ng/mL,即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3%和100.7%;2,4-滴测定的结果为:9.7±0.2 ng/mL和38.6±1.0 ng/mL,即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0%和96.5%.草甘膦在水中质量浓度范围在20.0 ~ 800.0 n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2,4-滴在水中质量浓度范围在2.0~ 80.0 n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在自来水中添加草甘膦和2,4-滴,以10倍信噪比(S/N)计算,在进样量10μL时;得到的本方法草甘膦和2,4-滴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分别为4.0 ng/mL和0.4 ng/mL.结论 该方法简单,速度快,准确度和灵敏度高,满足测定日常地表水水体中百草甘膦和2,4-滴检测项目的需要.

    草甘膦 2 4-滴 质谱 饮用水 正相色谱
  • 吸烟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伤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山西医药杂志》 CA 2012年13期

    百草枯 (paraquat,PQ) 又名克芜踪, 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应用仅次于草甘膦的第二大除草剂, 我国是最大的生产、使用国.百草枯对人畜有较强毒性, 如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及误服均可造成急性中毒.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具有长期吸烟史,本文研究吸烟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组织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吸烟史 百草枯 中毒患者 肺损伤 反应蛋白 现报告如下 呼吸道吸入 皮肤接触 急性中毒 克芜踪 肺组织 除草剂 草甘膦 应用 生产 人畜 毒性
  • 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

    1988年全球首例转基因作物耐草甘膦品系转基因大豆诞生后,转基因作物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作为近代人类最为骄傲的一项技术发明,转基因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食品转基因成分分析检测属于转基因食品标识和监管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对当前常用的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作物 成分分析检测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大豆 食品分析 食品标识 生活需求 检测技术 技术发明 安全问题 草甘膦 综述 物质 首例 近代 监管 福利
  • 草甘膦致小鼠机体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

    《毒理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1年5期

    目的 通过体内试验,研究草甘膦( glyphosate)对小鼠机体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将昆明种清洁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低剂量组(312.5 mg/kg)、中剂量组(625 mg/kg)、高剂量组(1250 mg/kg)和阴性对照组(3%淀粉溶液),经口灌胃连续染毒30 d.染毒结束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肝、脾、肾中的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及血清中的MDA、TAC、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的含量.结果 各剂量组肝脏、脾脏和肾脏的脏体比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AC含量随剂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肝脏和肾脏组织的高剂量组TA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剂量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DA含量随剂量增加有增高趋势,但只有肝脏组织中的高剂量组及脾脏组织中的中剂量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血清中AOPP含量不断增高,中、高剂量组AOP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草廿膦能降低小鼠的总抗氧化能力,损伤蛋白质和脂质,造成机体的氧化损伤,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草甘膦 丙二醛 总抗氧化能力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直接进样测定水中呋喃丹、草甘膦、灭草松和2,4-滴

    《卫生研究》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09年3期

    目的 建立直接进样测定饮用水和水源水中的草甘膦、呋喃丹、灭草松和2,4-滴(2,4-D)的液相色谱质谱的分析方法.方法 水样直接过0.22μm滤膜,用高效液相色谱带串联质谱分析检测,色谱柱:Atlantis C182.1mm×50mm.进行两个添加水平的测定,每个水平5个重复.结果 草甘膦、呋喃丹、灭草松和2,4-D在水中进行了高和低两个水平的添加,通过测定和工作曲线的计算,得到的回收率在99.0%~105.0%;相对标准偏差在0.8%~5.0%;草甘膦的浓度在0.2~4.0vg/ml,呋喃丹的浓度在0.1~2.0ng/ml,灭草松和2,4-D的浓度在0.5~10.0ng/ml范围时,它们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8.在自来水和水源水中分别添加草甘膦、呋喃丹、灭草松和2,4~D,以10倍信噪比(S/N)计算,在进样量20μl时;得到的本方法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分别是:草甘膦O.04μg/ml;呋喃丹0.04ng/ml;灭草松0.10ng/ml和2,4-D0.40ng/ml.结论 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速度快,准确度和灵敏度高,满足测定日常饮用水中新增的这四种农药检测项目的 需要.

    草甘膦 呋喃丹灭 草松 2 4-滴 质谱 饮用水 给水卫生 农药污染
  •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草甘膦、草铵膦和氨甲基膦酸

    《卫生研究》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15年4期

    目的 建立柱前衍生-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饮用水中草甘膦、草铵膦和氨甲基膦酸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衍生和固相萃取后,采用Waters Atlantis T3(4.6mm×250mm,5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乙酸铵水溶液(50∶50,V/V),流速1.0 ml/min,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266 nm,发射波长为315 nm,进样体积为10 μl.结果 3种目标物质在0.01~1.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均在0.9994 ~0.9998之间.通过对自来水样进行3个加标水平的添加回收试验(n=6),草甘膦、草铵膦和氨甲基膦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4.4% ~ 92.0%、86.5% ~93.8%和87.8% ~96.8%,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12% ~4.22%、1.05% ~4.04%和1.08% ~ 3.95%,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021、0.0025和0.0032mg/L.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饮用水中草甘膦、草铵膦和氨甲基膦酸3种物质的同时分析.

    柱前衍生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草甘膦 草铵膦 氨甲基膦酸
  • 流动注射在线预富集—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痕量Iˉ、SCNˉ、ClO4ˉ及草甘膦

    目的 建立了一种以活性碳纤维为吸附剂,采用流动注射在线预富集—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Iˉ、SCNˉ、ClO4ˉ及草甘膦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圆柱型吸附柱现场采样分析技术实现了连续现场富集水样中痕量的 Iˉ、SCNˉ、ClO4ˉ和草甘膦,并采用流动注射—离子色谱(FIA-IC)联用技术对吸附柱中富集的Iˉ、SCNˉ、ClO4ˉ和草甘膦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Ion Pac AS19(250 mm×4 mm)色谱柱分离,KOH梯度淋洗,流速1.0 mL/min,抑制电导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Iˉ、SCNˉ、ClO4ˉ和草甘膦的线性范围为2.0~100.0μg/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0.9998、0.9998和0.9999;以信噪比S/N=3计算检出限,Iˉ、SCNˉ、ClO4ˉ和草甘膦的检出限为0.21~0.42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4.9%~99.6%.结论 该方法用于饮用水的分析,灵敏度较常规离子色谱提高了40倍,适用于饮用水中痕量Iˉ、SCNˉ、ClO4ˉ和草甘膦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流动注射—离子色谱法 在线预富集 碘离子 硫氰根离子 高氯酸根离子 草甘膦 饮用水
  • 氯消毒对水中草甘膦的降解性能研究

    《中国消毒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8年7期

    目的 分析草甘膦在经过氯消毒的饮用水中的分解情况,为农村及边远地区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配制总体积相同、草甘膦含量相同但余氯含量不同的系列混合溶液,溶液中草甘膦经超高效液相色谱柱富集分离后,与衍生试剂反应生成强荧光物质,以荧光检测器检测定量,经高效液相串联质谱联用仪进行确认.结果 溶液中草甘膦与余氯经过1h的反应,两者的含量为稳定值,表明草甘膦与余氯在1h内已经完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随着余氯浓度的增大,草甘膦的含量逐渐减少直至全部分解,当溶液中余氯浓度大于1.3 μg/ml时,溶液中草甘膦检测结果为未检出,经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的确认,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 饮用水中余氯对草甘膦的分解有较大影响,农村及边远地区饮用水通过氯消毒可降低草甘膦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

    余氯 草甘膦 超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
  • 职业接触草甘膦对肝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7期

    目的 探讨职业性接触草甘膦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2014年4—11月,选取江苏、山东5家草甘膦生产企业的接触草甘膦工人作为接触组,共526名;以管理、后勤等非接触草甘膦工作人群作为对照组,共442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草甘膦浓度,计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比较接触组和对照组肝肾功能的差异.结果 接触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分别为(35.6±10.3)、(34.3±9.7)岁,工龄分别为(6.5±5.7)、(7.7±6.8)年.接触组接触空气中草甘膦TWA值在<0.03~48.91 mg/m3之间,几何均数为3.78 mg/m3.接触组肝肾功能损伤率分别为14.4%(76例)、16.2%(85例),对照组分别为5.0%(22例)、4.8%(2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当接触组接触草甘膦TWA值达到<0.03~6.00 mg/m3时,对照组与接触组对象肝肾功能异常差异出现统计学意义,肝、肾功能异常率分别为8.0%(36/447)、9.8%(44/447);当接触组草甘膦累积暴露剂量达到<1.56~68.64 g时,对照组与接触组对象肝肾功能异常差异出现统计学意义,肝、肾功能异常率分别为9.2%(37/404)、10.4%(42/404).结论 职业接触草甘膦对人群肝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且损伤与接触剂量存在关联.

    职业暴露 草甘膦
  • 草甘膦中毒血液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草甘膦(glyphosate)是由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的除草剂,又称镇草宁、农达(Roundup)、草干膦、膦甘酸,因其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安全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草甘膦急性中毒基本上是由口误服所致,国内外均有较多经口误服中毒的报道.但由于草甘膦水溶性高,分子结构中无紫外吸收基团,且极难溶于有机溶剂,导致血液中草甘膦的测定方法很难建立[1].

    血液 草甘膦 中毒 亚硝基化 紫外分光光度法
  • 氯硝柳胺联合草甘膦现场灭螺效果的对比实验观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TPCD CSCD 2008年4期

    分别采用氯硝柳胺和氯硝柳胺联合草甘膦除草剂等方法进行现场灭螺实验.以先用草甘膦再用氯硝柳胺灭螺效果较好,既除草,又灭螺,值得在山丘地区推广应用.

    草甘膦 氯硝柳胺 灭螺效果
  • 急性草甘膦中毒13例分析

    草甘膦为低毒农业除草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发生中毒机会不多,临床中毒报告多为生活性口服所致[1-3].我们对我院收治的13例口服草甘膦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报道如下.

    草甘膦 中毒患者 使用过程 临床资料 口服 生活性 除草剂 生产 农业 机会 分析 低毒
  • 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成功救治的护理体会

    百草枯是一种速效触杀型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园艺除草,因其效果好,用量占世界除草剂市场上第2位,仅次于草甘膦。但其药物毒性极强,又无特效解毒药,人体中毒后可引起肺、肾、肝、心等多器官损害,死亡率极高[1]。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准确的判断、全方位配合救治、精心的护理显得格外重要。本人在镇江江滨医院急诊专科培训期间参与了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抢救,现将救治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百草枯 中毒患者 成功救治 除草剂 特效解毒药 多器官损害 专科培训 医院急诊 药物毒性 临床工作 护理体会 中毒后 死亡率 草甘膦 镇江 园艺 应用 市场 人体 抢救
  • 儿童急性草甘膦中毒五例临床分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STPCD CA 2014年8期

    目的 草甘膦是一种新型的低毒除草剂,随着其应用的逐渐增加,草甘膦中毒患者也逐渐增加,本文主要探讨儿童草甘膦中毒的临床特点,加强对本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本院2009年7月至201 1年7月收治的5例儿童急性草甘膦中毒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草甘膦中毒患儿5例,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2.6~14岁.3例误服,2例自杀口服,口服草甘膦浓度为41%,服药量50~150ml.4例症状轻微,仅有轻度的消化道症状,1例除出现消化道症状外,并发急性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肝功能损害、肺间质性改变并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结论 草甘膦口服中毒症状轻重不一,有一定的致死性.目前治疗尚无特效解毒剂,以综合治疗为主,对重症患者应加强早期识别及诊治.

    草甘膦 中毒 治疗
  • 饮用水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环境与健康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AJ CA CBST 2012年1期

    目的 建立饮用水中草甘膦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法.方法 水样经氧化、衍生后,在DIKMA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pH=6.0)+四氢呋喃(体积比为45+55+2),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25℃,激发波长为230 nm,发射波长为450 nm条件下,进行HPLC测定.结果 该方法在0.025~1.0μg/ml的线性范围内,所得回归方程为y=1 571.69x+60.789,相关系数为0.999 2,方法定量下限为25 μg/L.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4.0%~106.0%,RSD为3.8%~4.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合于饮用水中草甘膦含量的检测.

    色谱法 高效液相 草甘膦 柱前衍生 饮用水
  • 除草剂草甘膦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环境与健康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1期

    草甘膦(glyphosate)是目前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除草剂,以其高效、广谱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业.随着草甘膦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毒性作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暴露于草甘膦及其制剂所导致的神经、血液、肝、肾、内分泌、生殖、遗传等毒性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除草剂 草甘膦 毒性
  • 茶多酚对草甘膦致小鼠睾丸支持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

    《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3年3期

    目的 探讨茶多酚(TP)对草甘膦致小鼠睾丸支持细胞(SC)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小鼠睾丸支持细胞,采用FasL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支持细胞.建立草甘膦诱导支持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草甘膦损伤组(90 μg/ml)、TP拮抗组(经10、20、40、80、160 μg/ml TP预处理12h后,再用草甘膦作用细胞24h).四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改变,并检测细胞氧化损伤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 10~80 μg/ml TP可拮抗草甘膦诱导的支持细胞损伤,提高支持细胞活力及SOD、GSH-Px活性,降低细胞凋亡指数及MDA含量,改善细胞萎缩变形、染色质浓集现象;160 μg/ml时不能减轻草甘膦造成的细胞损伤.结论 TP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草甘膦诱导的支持细胞损伤具有拮抗作用.[营养学报,2013,35 (3):283-287]

    茶多酚 草甘膦 睾丸支持细胞 氧化损伤 凋亡
  • 不同除草剂口服中毒治疗效果的观察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9年8期

    目的 对比观察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中毒后的临床症状、病死率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百草枯、60例草甘膦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65例肝功能异常、48例肾功能异常,异常率分别为75.6%和55.8%,明显高于草甘膦中毒患者(33.3%和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肌酐(Cr)明显高于草甘膦中毒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草枯中毒者的病死率为达88.4%,草甘膦中毒无死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除草剂百草枯中毒后危害性较大,病死率高.

    百草枯 草甘膦 中毒
  • 工作场所空气中草甘膦测定的离子色谱法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13年10期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草甘膦的离子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用超细玻璃纤维滤纸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草甘膦,用去离子水超声洗脱后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测定.结果 本方法在0.05~1.00 mg/L范围呈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0.003 mg/m3;最低检出浓度为0.000 41 mg/m3(以采集75 L空气样品计).3种不同浓度的批内、批间精密度分别为1.8%、1.6%、0.8%和1.9%、2.1%、2.2%;回收率为94.8%~97.4%;洗脱效率为94.5%~96.7%;采样效率为100%;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7d.结论 方法的各项指标均符合GBZ/T 210.4-2008《职业卫生标准制订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的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草甘膦的测定.

    草甘膦 色谱法 离子
  • 工作场所空气中草甘膦测定的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STPCD CSCD CA CBST 2014年12期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草甘膦测定的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样品溶液中草甘膦通过液相色谱分离后,经柱后衍生仪与邻苯二甲醛(OPA)及巯基乙醇反应,形成具有极强荧光性的杂环化合物,使用荧光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 草甘膦在0.05~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3;以3倍信噪比计算,该法的检出限为0.05 mg/L;若采集15L空气进行测定,最低检出浓度为3.4 mg/m3;0.1~0.5mg/L的草甘膦加标样品重复测定6次,相对标准偏差1.18%~5.02%,回收率为88.7%~98.9%.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草甘膦含量的检测.

    草甘膦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工作场所
  • 茶叶中草甘膦的柱前衍生-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测定法

    《职业与健康》 CSTPCD 2016年22期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的茶叶中草甘膦的柱前衍生-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测定方法.方法 茶叶提取液样经衍生后经固相萃取,在C18色谱柱上,以甲醇/水(70+30,体积分数)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265 nm,发射波长为315 nm.结果 草甘膦的加标回收率在89.4%~98.9%之间,其相对标准偏差在4.26%~13.63%之间,在0.5~20.0 n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其回归系数>0.999,最低定量检出限(LOQ)为0.02 mg/kg.结论 该方法回收率高,净化效果好,杂质干扰少,可满足茶叶中痕量草甘膦的残留检测要求.

    柱前衍生 液相色谱法 草甘膦 茶叶
  • 抗草甘膦半夏的获得及其草甘膦筛选体系的建立

    《中草药》 北大核心 CSTPCD CSCD CA CBST 2008年4期

    目的 将抗草甘膦突变基因(aroA-M12)转入半夏,获得草甘膦抗性植株.方法 用携带植物表达载体pASM12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对半夏进行叶盘法转化;在选择培养基中加入10 mg/L草甘膦进行筛选,获得草甘膦抗性的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和草甘膦抗性实验.结果 PCR检测表明幼叶的转化频率达23%,叶柄的转化频率达33%,对PCR阳性植株进行草甘膦抗性实验,多数植株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草甘膦的抗性.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半夏的遗传转化方法及草甘膦筛选的转化体系.为培育抗除草剂的半夏新品种及草甘膦筛选体系在半夏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半夏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草甘膦
  • 口服草甘膦合并中暑洗胃致胃穿孔1例

    患者,女,63岁,于2017年7月27日13:45由120送入我院抢救室,3h前因与家人争吵后独自步行10公里回家口服“草甘膦”农药约15 ml,家人送当地卫生院洗胃治疗,后120转入我院急诊抢救室,患者胸闷不适,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具体呕吐量不详,既往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查体:T36.7℃,BP 152/96 mmHg,R 32次/min,HR 82次/min.神志清楚,对答清晰,大汗淋漓,精神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啰音,腹软,腹部无明显膨隆.入院后予吸氧、导尿,急查血常规、凝血常规、大生化,予阿托品2 mg静脉推注,还原谷胱甘肽1.8 9、奥美拉唑40mg、碳酸氢钠125 ml、呋塞米20 mg、地塞米松10 mg、沐舒坦30 mg静脉推注.27日14:30患者未诉特殊不适,情绪较低迷,不愿言语,导尿见100 ml左右浓茶色尿液,未诉特殊不适.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25.01×109/L,N 0.8511,L 0.0772;凝血常规:D---聚体25.00 μg/L、PT 14.90 s;大生化:AST 50.60 U/L,LDH 650.50 U/L,CK 252.40 U/L,BUN 11.24 mmol/L.予继续补液,呋塞米20 mg静脉推注.27日16:00患者出现咳嗽,咯大量白色泡沫痰,难以平卧,导尿袋尿液无明显增加.查体:T 36.7℃,BP 152/96 mmHg,R 32次/min,HR 82次/min,神志清楚,精神萎、腹软,腹部稍膨隆,移动性浊音(+),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及明显干湿性啰音.急查胸部+全腹部CT示:两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结合临床洗胃考虑:胃穿孔可能.腹腔穿刺见血红色腹腔积液,急转外科进一步诊治.

    草甘膦 中暑 洗胃 胃穿孔
  • 草甘膦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STPCD 北大核心 2017年3期

    目的 探讨草甘膦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一接触草甘膦原药的男性作业工人27名为接触组,同地域非职业接触工作人员27人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工人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7,P<0.01);红细胞分布宽度CV(Z=1.99,P=0.04)、平均血小板体积(Z=2.33,P=0.02) 、血小板分布宽度(Z=2.03 ,P=0.04) 、大型血小板比率(Z=2.28,P=0.0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工人直接胆红素(Z=2.91,P<0.01)、白球比(Z=2.06,P=0.04)、天冬氨酸转氨酶(Z=2.35,P=0.02)、葡萄糖(Z=2.31,P=0.0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工人肌酐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P=0.02);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草甘膦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机体的造血功能,长期接触有可能导致贫血.草甘膦可能会对肝细胞产生损害作用.

    草甘膦 职业人群 贫血 肝功能
  • 草甘膦的毒性研究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6年2期

    草甘膦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农药之一,是一种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在环境中的主要降解产物为氨甲基膦酸和二氧化碳.由于草甘膦消耗量大,施用范围广,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将侵害生物和人体.本文主要概述草甘膦的基本性质、作用机制、环境行为及其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草甘膦 环境行为 生物毒性 致癌性 生殖发育毒性
  • 草甘膦的毒性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5年5期

    草甘膦(glyphosate)商品名为农达(Roundup)、镇草宁,是一种高效、非选择性、无残留灭生性除草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本文根据最近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了草甘膦的基本性质、毒性作用及其常用的检测方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参考.

    草甘膦 除草剂 毒性作用 检测方法
  • 草甘膦除草剂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8年5期

    草甘膦除草剂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由于草甘膦单独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常需添加各种助剂和表面活性剂.既往关于草甘膦除草剂的安全评估多来源于对草甘膦自身毒性的了解,而忽略了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本文主要对草甘膦除草剂中表面活性剂的毒性进行了概述.

    草甘膦 表面活性剂 助剂 毒性
  • 草甘膦对工人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5年5期

    选取59名单一接触草甘膦工人为调查对象,随机选取同地域非职业接触工作人员42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人员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接触组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和总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和总胆固醇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草甘膦作业环境可能对工人血清生化指标含量有一定影响.

    草甘膦 生化指标 肝功能 肾功能
  • 草甘膦中毒后疑似胃癌1例报告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TPCD 北大核心 2013年11期

    大冶市人民医院于2012年5月收治1例草甘膦中毒后疑似胃癌的病例.现将诊治经过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病人女性,30岁.因左中腹疼痛伴纳差、呕吐1周入院.入院前1个月曾有口服草甘膦(除草剂)中毒史,经洗胃及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消瘦体质,轻度脱水貌,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腹部平软,左中腹部压痛(+),余未见异常.给予禁食及抗炎、抑制胃酸、补液等对症治疗.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生化、血淀粉酶等检查基本正常,肿瘤标记物检查均正常.腹部CT平扫+增强示:胃窦部改变,多考虑为胃窦部狭窄并胃液潴留,盆腔少量积液.胃镜提示:胃窦变形狭窄,黏膜粗糙僵直,累及胃角及幽门,幽门变形狭窄,内镜不能通过.

    草甘膦 胃癌
查看更多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