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老了,意味着成熟.作家老了,尤其应该如此.我特别钦佩文学长者笔下,那种对于命运的领悟,人生的豁达,世情的洞悉,社会的了解,所言所行,常常于不期然中所闪烁出的智慧之光,足使我们这些后辈于迷蒙中清晰,混沌中了然,而获益匪浅.因此,我总感觉到这些老者的人品、风范、学问,乃至于炉火纯青的文章,由于经过了长时间的历练磨铄,虽岁月迁移,世道变幻,已无碍于那光辉的存在.于是在我脑海里,对这些敬仰的前辈,遂凝固成一个如玉之润,如石之坚,如水之静,如海之深的永恒印象.
2001年8月8日,纪念钟惠澜教授百年诞辰暨<智慧之光--记医学教育楷模的治学行医之道>首发式,在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隆重举行.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卫生局、首都医科大学的有关领导及北京地区医务工作者和专家教授200余人,出席了纪念活动.
对亿万读者来说,杨绛的名字代表着《堂吉诃德》的经典翻译,代表着小说《洗澡》的心灵洗礼,代表着《我们仨》的温暖回忆。走近杨绛,你会为她百年的智慧之光折服,你会被她对丈夫和女儿的那颗爱心所打动,你更会为她这个不平凡的女人而感叹。2014年4月,杨绛把她和钱钟书先生的稿费和著作权都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这项基金有1000万人民币。
在河南洛阳城东13公里处,在郁郁葱葱地长林古木中,隐约可见一片雄伟的殿阁和高耸的宝塔,给人以庄严、肃穆、神圣之感,这里就是我国佛教的发祥地,被尊称为“释源”、“祖庭”的中国古代官办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白马寺从东汉永平11年(公元69年)创建至今,虽然寺址依旧,但屡经兴废,现存的白马寺保持着明代重建时的形制布局和规模,尽管清代以来屡有重修,但主要建筑布局没有变化.寺内的古式建筑、佛教造像、雕刻艺术、绘画艺术等闪光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艺术结晶和文化财富,也是今天研究和探索古代宗教史、建筑史、文化发展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