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救援是应对地震灾害的直接手段,是整个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地震活动日趋活跃、地震预报远未过关而震灾愈呈严重的今天,地震应急救援不仅可以为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巩固和提升政府的权威和国家的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地震应急救援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整个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并综合协调多个部门共同开展救援工作.本文从客观复杂性和主观复杂性两个方面对地震应急救援任务的复杂性进行了界定和剖析,引入网络组织相关理论,提出建立基于“民众自助-社会共助-政府公助”框架下的地震应急救援网络体系,并对该网络体系的组织边界、运行机制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地震应急救援是一项跨部门、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快速的应急响应能力.本文基于我国地震应急救援现状和业务需求,提出了地震应急救援地理支撑平台建设构想.地震应急救援地理支撑平台以地震空间数据库为基础数据支撑,以专业的地震分析模型、先进的GIS地理平台技术为技术保障,以地图为主要信息载体,为地震应急救援中各类受众人员提供专业、权威的灾情信息.
1、绪论2009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开始施行.新《消防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为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人员、装备等保障的法定职责,在总则第一条增加了“加强应急救援工作”内容,并在第37条上进一步做了说明:“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由此,应急救援、拯救生命成为消防队伍的法定职责.
地震应急救援法律法规体系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法治基础和保障.自1995年4月1日《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施行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完善,我国已基本建立地震应急救援专业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相协调的国家地震应急救援法律法规体系.深入分析地震应急救援现行法规体系的构成与要素,对于健全新的国家安全体系下地震应急救援法规体系,推进地震应急救援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博(Weibo),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是新兴的网络信息传播工具,微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既可以作为观众,在微博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别人浏览.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工具,微博传播对于社会发展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引起了地震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地震工作者充分将微博应用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着力提高信息支持效率和水平.
一、前言随着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应时而生.在地震监测预报科技水平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建(构)筑物达不到震害防御设计要求的时候,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组建专业地震救援队伍显得尤为重要.按照中国地震局的有关指示精神,2004年10月,山东省政府依托省地震局、省公安消防总队、济南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组建了山东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以下简称山东救援队).
近年来,徐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和省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会议精神,以省防震减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确定的目标任务为重点,针对徐州市被中国地震局列为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震情形势,坚持“发展靠项目,提升靠管理,工作靠活动”的工作思路,切实抓好地震应急救援各项工作落实,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地震应急救援管理是一项社会性的防灾减灾工作,既涉及科学技术也涉及计划、管理、政策等,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地震应急预案规范管理是地震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城市地震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中提供有益的思想方法,以推动我国尽快建立更加科学、完备的地震灾害应急管理.
宁夏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北段,是地震多发地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我国大陆共发生18次8级以上特大地震,我区就占了2次(1739年平罗一银川8.0级地震、1920年海原8.5级地震);上世纪以来,宁夏以0.69%的全国土地面积、0.41%的人口比例,而死于地震的人数却占全国的41%.面对地震多发的区情,在地震预报难题尚未攻克的情况下,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积极推进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显的尤为重要,而救援队伍的建设是应急救援体系的一个核心内容,虽然现代交通方便快捷,但我国地域辽阔,仅靠国家地震救援队在救援时间和参加救援的人数上,远远满足不了地震现场救援的需求.
从徐州市地震应急救援基础、存在问题及现状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徐州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情况,并对进一步提升地震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地震应急救援是一项公益性活动,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在加强政府领导的同时;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地震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具有突击性很强、专业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功能多元化、服务环境险等特点,只有科学有效地对它加强管理,才能切实提高应急救援志愿服务能力,使各级政府充分有效利用地震应急救援志愿服务资源,增强地震应急处置能力,高效、有序、快捷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因此,研究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管理,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建立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完善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体制机制、整合地震应急救援社会资源,提升地震应急处置能力乃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福建省是全国较早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省份,2003年泉州丰泽社区就成立了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2009年,福建省地震局、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红十字会联合成立福建省地震救援志愿者行动指导委员会,在全省推进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2012年福建省地震局被增选为省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根据任务分工,省地震局与省消防总队负责共同牵头着力打造福建省应急救援志愿者服务品牌.截至到2013年底,全省共成立378支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注册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11381人.
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是检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怕”砸场子”、“丢面子”等思想的影响,一些地震部门在组织应急救援演练中容易出现“演为看”和“练与用脱节”的现象,虽然看起来轰轰烈烈甚至赢得了人们的不少掌声,然而如果一旦灾害来临,这种“摆花架子”的把式就派不上用场了,更可怕的是会贻误救灾良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5月12日上午,厦门市政府在海沧消防训练中心举行一次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此次演练参演单位多,共有17支地震应急救援队伍680余人参演;救援装备齐全,共有100余辆车辆装备3000余件器材参加演练;演练场景逼真,以模拟突发性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为背景,采用定向爆破建筑物,模拟建筑物倒塌、人员被困、火灾现场、危化品泄漏、市政设施瘫痪等灾害现场,较好再现了地震灾害所带来的破坏性;演练内容涵盖了发生6.5级地震时需要提供的各种应急救援,驻地31集团军工兵团、防化营、厦门市消防支队、武警支队、武警水电八支队以及市政地震应急联动单位和厦门蓝天救援队等均围绕演练内容展开协同救援.中国地震局修济刚副局长、福建省地震局黄向荣副局长、福建省武警总队、消防总队和厦门市四套班子领导、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以及全市各区、街(镇)领导共180余人观摩了演练.
一、培训情况2012年6月13~17日,JICA项目中日联合教官组一行7人来到山东省开展对省救援队技术骨干的培训工作.接到通知后,山东省消防总队领导十分重视,亲自部署,要求培训组织部门(济南市消防支队),选派地震救援骨干参加培训、地震救援骨干来自济南消防支队、济南市各区消防大队、中队和济南消防特勤大队、济南消防医院等单位,参训人员四十余人.地震救援理论课程安排在济南市消防支队,室外地震救援实际操作则安排在济南消防特勤大队二中队训练场及附近山岩进行.
5月15日,山东省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在菏泽成功举行.这次演练是我省首次组织的一次大型实战训练活动.具有参与面广、实战性强、演练主题新颖等特点,充分体现了军地联合、省市联动、区域联防和部门协同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模式.演练由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和菏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副省长王隋莲担任演练活动指挥长.
一、灾害篇1、直接灾害发生在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西太平洋国际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20公里.此次地震震级的测定,日本气象厅最初定级为7.9级,随后立即更正为8.8级、8.9级,又回调到8.8级,最后定级为9.0级;我国一开始发布的是里氏8.6级地震;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是8.8级,当天不久美国地质勘探局将地震震级从里氏8.8级修正为里氏8.9级,最后定级为9.0级.据统计,自有记录以来,此次地震震级位例全世界第五.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后,云南省地震局及时派出地震灾害现场工作队赶赴支援.地震后方,我们通过网络查询、观看电视新闻等方式,密切关注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梳理,将此次地震灾害应对处置工作作为案例进行了分析.简述如下: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逐渐得以建立,2001年4月27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正式成立,2003年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成立,2004年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成立;2003-2008年汶川地震之前,我国陆续建立了24支省级救援队;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地震专业救援队建设速度加快,目前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依托消防、武警等建立了35支地震专业救援队,公安部消防局在31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31支应急救援综合大队,武警总部建立了32支危化救援队,中国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下设有近百支矿山危化救援队等等,我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形成;2008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训练基地落成并投入使用,开展地震专业救援队、应急管理、第一响应人和志愿者培训.
一、演练基本情况2011年5月12日上午,徐州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织开展了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震情就是命令5月12日9时30分,徐州市地震局全体工作人员接到震情短信后,迅速赶到市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按照<徐州市地震局地震应急工作方案>迅速开展工作,现场工作队迅速集结,在现场工作组张新生(副局长)组长带领下,携带现场工作装备迅速赶往地震现场,到达现场后,在市政府地震现场指挥部领导下,震害评估组、监测预案组、应急救援组、新闻报道组、指挥协调组分别紧张有序开展工作,并将有关情况迅速上报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