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向血液科副主任介绍了病人的情况:患者阿花,女性,23岁,因阴道流血、重度贫血而收住院.因患者否认婚史及性生活史,血液科医生希望妇产科会诊.妇产科医师例行询问现病史、个人史、婚姻史、家族史等,得到的信息和血液科专家的描述一致,未婚、无性生活史.妇产科医师又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结果发现患者具有以下特征:1.面色苍黄,嘴唇及睑结膜苍白,呈贫血貌,颜面部可见明显的蝶状黄褐斑.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2岁。因呃逆1wk入院。患者于1wk前因情绪波动后出现频繁呃逆,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眩晕,行走似醉酒步态,向左倾斜,经用阿托品,安定及利多卡因治疗未见好转而入院。查体:T 36.4℃,P 88次/min,R 18次/min,BP 17.5/10.5kPa,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扶入病室,查体合作,左侧Horner征阳性,左上肢肌力V级,右下肢轻瘫试验阳性,四肢肌张力正常,右偏身痛觉减退,左手轮替试验阳性,左跟膝胫试验不准,闭目难立征阳性,病理征未引出,颈软,心肺,腹均无异常。核磁共振报告:延髓背部外侧部梗塞,诊断左侧延髓背部外侧综合征。经给予甘露醇降颅压,脉栓通扩血管治疗,呃逆逐渐缓解,行走自如,但遗有左瞳孔略缩小左颜面部少汗。
口腔颜面美的基础是口腔颜面各部的协调、匀称、和谐、统一,而面下1/3是口腔颜面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面上1/3、面中1/3之间的关系一般是相协调的,但不一定相等.面下1/3距离的改变可以影响口腔颜面美,牙颌面畸形便是其中的表现之一,人类的面下1/3可以明显地反映个性特征,因此对面下1/3区域的调整,会给人整个颜面容貌发生变化的感觉.我们对22例患者进行了面下1/3的调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表面的良性赘生物,人群大多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尤易患此病且易反复发作.此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好发于颜面部,手背及前臂等处.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自制的平疣冲剂并结合干扰素治疗扁平疣,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改良的美容缝合技术在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急诊处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56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改良的美容缝合技术,严格遵守无菌、无创、无张力及无死腔的整形外科原则进行清创、修复.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患者术后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坏死及明显瘢痕,患者对面部形态及功能均满意.结论 改良的美容缝合技术在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急诊处理中可最大限度地恢复面部形态和功能,减少Ⅱ期治疗难度及其花销.
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颜面部的局限性淡褐色到深褐色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颜面部是五官集中的重要部位,在烧伤事故中常首先累及.且眼睑、耳廓、口、鼻的烧伤处理较复杂.因此,颜面部烧伤创面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将来容貌、功能的恢复.若处理不当,将遗留严重瘢痕畸形而毁容,造成患者终身痛苦.所以,积极做好烧伤后颜面部创面的护理,对尽量减轻和预防畸形十分重要.现将颜面部烧伤的创面护理报告如下.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逐渐成熟和医疗仪器的先进性,鼻腔、鼻窦,尤其是深部的手术能在直视下进行,使鼻腔手术有了较快发展.鼻内镜手术损伤小,痛苦小,操作简便,患者颜面部无伤口,且保持了鼻腔的生理功能和减少手术创面,降低了复发率.
目的:应用超声观察胎儿颜面部的结构,发现异常.方法:应用EUB-5500多功能超声诊断仪对2290例妊娠18~35周胎儿颜面部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的额部、双眼、鼻部、口及唇部、下颌部的结构.结果:2100例成功获得胎儿颜面部成像,显示率约92%;发现颜面部畸形5例,畸形率2.4%.结论:超声检查由于其对胎儿无创、无致畸作用、无叠加效应,方便快捷、胎儿图像清晰,诊断准确,安全性高,是产前诊断与筛查畸形胎儿的重要工具,是目前产科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股动脉是下肢动脉的主干,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深面入股三角.在股三角内,股动脉先位于股静脉的外侧,逐渐从外侧跨到股静脉的前方,下行入收肌管,再穿收肌腱裂孔至腘窝,易名腘动脉.股动脉在腹股沟中点处位置表浅,可摸到搏动,是临床上急救压迫止血和进行穿刺的部位.颈动脉存在于脊椎动物颈部的动脉.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前者分布至头顶部和颜面部.后者进入颅内分布至脑和眼眶内.现将股动脉与颈动脉探查研究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近几年来我们配合选用中药汤剂即"单味蜈蚣汤"治疗颜面部蜂窝组织炎,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用药简单、方便,效果好,经济.临床资料选门诊及入院面部蜂窝组织炎的患者,特别是重点选择对抗生素过敏体质及大量用抗生素治疗后效果不佳者或小儿应用抗生素困难者,配合服用中药汤剂治疗,均取得明显临床效果.即疼痛消除,水肿消退,化验白细胞恢复正常范围.
资料与方法2006年至今单药易瑞沙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病人11例,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皮疹.男6例,女5例,年龄40~70岁.其中6例出现双肺、多发骨转移.均做过相应的化疗.在口服易瑞沙2周左右发生皮疹,多出现在颜面部及四肢.4例为中度皮疹,7例为轻度皮疹,均无口腔、眼结膜及胃肠道黏膜糜烂的发生.
病历资料患者,男,43岁.以头晕、全身乏力、双手指尖麻木为主诉,于2008年4月8日住人我院.既往有皮肤病史多年.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1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30/80mmHg,中度贫血外观,全身皮肤黝黑,尤以颜面部明显,汗发较粗长,听诊心肺(-),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脏未扪及,脾脏于左肋缘下4cm处可扪及,质硬,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腹水征(-),病理反射(-).
病历资料患者,女,21岁.因"停经4+个月要求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入院.仪器:采用EUB 5500,3.5MHZ凸振探头.声像图显示:①单活胎,宫内探及胎儿双顶径4.5cm,颅内正常结构消失,脑中线左侧偏移,左、右侧脑室内均见不规则液暗,右侧宽1.6cm,左侧宽1.0cm;②脊柱侧凸,呈"鱼钩"状改变;③胎儿脐带入口右侧的腹壁强回声连续性中断,可见内脏(肠、胃等)外翻至腹腔外;④颜面部冠状切面显示上唇连续中断,呈暗带;⑤胎儿脐带短,呈"吕"字形结构,经膀胱、脐轮切面,仅见一条脐动脉走行于膀胱一侧;⑥胎心有,活动正常,心率:150次/分.
病历资料患儿,男,2001年出生,6岁,正阳县真阳镇居民,职业为学生.2007年6月14日以"发热、皮疹4天"为主诉就医于正阳县人民医院,该患儿4天前天明显诱因地出现发热,最高达40℃,并于耳后、颈及上胸部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颜面部有充血、面无皮疹,可见"口周苍白圈"、"杨梅舌".查体:T 38.8℃,P 104/分,R 22次/分,神志清、精神差,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胸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减弱,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以猩红热入住该院传染科.
病历资料患者,男,44岁,以"用药后突发全身皮疹,高热3天"为主诉入院,患者因全身不适,低热2天,就诊于急诊科,给予静滴"头孢噻肟钠",于静滴药物过程中感全身发热,测体温39.6℃,值班医生立即给予肌注退热针,具体用药不详,当晚大汗热退,次日2:00许,背部出现少许红色皮疹,轻痒,未处理,次日继于急诊静滴"头孢噻肟钠"后发现皮疹较前略有增多,除轻痒外,无其他不适,来门诊就诊,根据用药史,考虑为头孢噻肟钠所致药物性皮炎,给予抗过敏治疗,嘱咐患者停用药物,当晚突然高热40℃,皮疹迅速增多,遍及全身,其中颜面部,口唇,双耳郭出现密集小水疱,门诊以"药物性皮炎"收住入院,该病程中,患者全身不适,乏力,食欲精神差,无胸闷心慌,气喘,气憋,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也无腹痛腹泻.
胎儿唇裂是一种常见的颜面部先天性畸形,可以是单纯性,也可以出现在综合征中,也可以伴发腭裂,因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于产前诊断有着重要意义[1].超声检查为产前诊断该病的首选非侵入性诊断技术,而常规二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唇腭裂与医师的经验有关.三维超声的应用使唇鼻结构的显示更为直观.本文收集了520例中、晚期妊娠产前三维超声检查资料,以探讨三维超声在产前检查中对胎儿唇腭裂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美容整形外科的原则和技术应用在颜面部犬咬伤的临床处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并分析2010-2012年该院整形外科对15例颜面部犬咬伤患者进行清创和整形修复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均未发生狂犬病.伤口Ⅰ期Ⅱ/甲级愈合12例;Ⅱ期愈合3例.Ⅰ期愈合病例中瘢痕无增生,修复效果符合整形美容要求,达到了患者满意的程度.结论 在对颜面部犬咬伤伤口处理过程中,运用整形外科的原则和技术进行创面修复是安全可行的.
灸法有通经扶阳,益气行气,散结活血,调和阴阳等作用,而且具有疗效好、针对性强、安全易行等优势.灸法治疗脂肪肝主要是通过调整患者的自身免疫力而起治疗作用.灸法治疗时注意:颜面部、关节部、大血管表面不可施以瘢痕灸,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慎灸;取穴要准确,体位要舒适,要掌握好施灸量;避免发生灸疮,古人为了预防灸疮,在艾灸时先用蒜片擦穴,采用隔物灸(蒜片、姜片等)也是预防灸疮的好方法;对热证患者慎用.
眉毛高低不平——颈椎屈度异常两条眉毛一高一低,预示着颈椎出了问题.颈椎屈度异常会导致出现各种颜面部问题.在外观上,可以看出眉毛高低不平,鼻梁歪斜,眼睛比例不对称,鼻孔大小不均,嘴角高低不等现象.眉心疼痛——颈椎骨质增生眉心疼痛常常是伴随着颈椎疼痛出现的,其原因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压迫了三叉神经.
面瘫、面痛、面抽都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颜面部神经系统疾病.为了临床能够严格区分,首先作一些比较.面瘫即口眼歪斜,又名“口僻”或“吊线风”,其病因为气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风中面部血脉,经络闭阻则发为面瘫.发病后应立即开始针刺治疗.一般度过急性期7~9天后病情稳定即进入恢复阶段,多数病人能在3~4周痊愈.但也有少部分病人转化为“迟缓愈合”者,其治疗时间就会延长、而且难治,当然这部分病人多属气虚血瘀者,也就是神经变性,其中男性略多.
例1,毛××,女,45岁.1996年2月因桡骨远端骨折,予以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给予大连中药厂"海洋牌"伤科接骨片(辽卫药准字(83)1416~27号.以下2例所服药物系同一品牌)口服.每日3次,每次4片.连续服用3次后,患者感全身搔痒难忍,起红斑,并有心慌气促,胸闷烦躁等.即时就诊,检查见患者表情痛苦,烦躁不安,面部肿胀,颜面部、胸腹部、四肢等多处大小不等风团块,呈淡红色,形态不规则,并有多处抓痕,诊断为药疹(荨麻疹型).
颜面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病名.因国内自70年代普遍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某些皮肤病以及近年各种美容产品良莠不齐,本病有日渐增多的趋势.
黄褐斑是指颜面部出现淡褐色或褐色的色素沉着,以皮损对称分布,面积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无自觉症状为临床特征.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且较难治.笔者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和穴位自血注射疗法治疗此病,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笔者近2年用隔蒜灸配合点刺放血治疗颜面部、手足部疔疮3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1例均来自我校医院门诊,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7岁,平均38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2个月;颜面部疔疮12例,手足部19例;之前已注射或口服抗生素但效果不佳的患者21例.临床均表现为患处皮肤突然出现粟粒样脓头,根深坚硬,状如钉头且红肿热痛.重者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甚至有疔疮走黄之危候出现.
颜面部单纯疱疹是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属祖国医学"热疮"范畴.笔者于2006年7月-2007年2月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颜面单纯疱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丹毒为感染性皮肤病,一般发病前有局部外伤,多见于颜面部及下肢,容易反复发病.耳部丹毒极为少见,没有明确外伤感染史,仅有耳部发病者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该患者第一次仅有左侧耳部红肿,第二次高热伴同侧面部红肿,结合上述病史,诊断丹毒,第一次经单纯放血治疗而愈,第二次放血治疗后高热消退,面部红肿明显缓解,证明刺血疗法在丹毒治疗中的良好疗效.
目的:比较超脉冲CO<'2>激光治疗颜面部不同大小色素痣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色素痣患者85例(295个色素痣),并将所有色素痣病损按直径大小分为0~3mm组(195个)、3~5mm组(100个),术前常规测量色素德直径,经超脉冲CO<'2>激光治疗后,观察及测量两组不同直径色素痣的创口愈后情况.结果:0~3mm组的有效率为84.6%,3~5mm组为45.0%,两者之间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在治疗颜面部色素痣时临床疗效明显,直径越小,有效率越高.
六神丸是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近年来,许多医家在应用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和作用机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我科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用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关内容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随机选择临床症状典型的病例68例,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16-58岁,病程2-10天.皮疹发生在上肢18例,下肢9例,躯干38例,颜面部3例.所有病例在1个月内均未服抗病毒药物.
目的:观察颜面部出现急性的软组织损伤后给予美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04例颜面部出现急性的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4例颜面部急诊创伤,经急诊整形美容修复,术后临床效果理想.经过6个月至2年随访观察,术后伤瘢痕不明显,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对表浅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地注意美容修复,缝线拆除后配合抗瘢痕治疗防治瘢痕形成,采用美容整形外科原则修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轻瘢痕形成,减少颜面部的畸形,减轻了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