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湖镇位于金华市城郊,管辖35个行政村,近2万人口,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13.9%,已达到老龄化标准.为了满足农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于1997年7月在多湖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合作医疗、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农村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并取得较好效果.
近年来,不少农村地区借鉴城市的做法,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这符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及农村居民卫生保健需求的变化,是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的有效举措.
阿勒泰地区在农牧区推行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经过3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乡村卫生机构管理机制的改变,将村卫生室纳入乡卫生院管理,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全面完成农村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用人机制的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用具有中专以上医学学历的医生逐步替代原有的乡村医生,既可以使乡村卫生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为乡卫生院富余人员的充分分流提供了最佳途径,又可以减少地方财政对乡村医生的报酬支出,提高了村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满足农牧民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
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卫生服务体系,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998年10月,马鞍山市开始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试点工作,经过市、区两级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现已基本建成较为健全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价廉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深受群众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为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新需求,作为天津市的农业大县,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尝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以居民健康保健制度为主要内容,以乡村一体化为依托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新体系,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需求,开创了农村卫生工作的新局面.
近几年来,特别是2000年被山东省卫生厅确定为"WHO在我省农村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试点项目(区)县"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试点项目"的要求,立足全区实际,严格准入标准,转变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提供了可靠保障.
此时此刻,这本倾注了一代代办刊人心血、一代代新老读者殷切关爱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伴随着你我跨入了新的世纪。如果说,在上个世纪里这本刊物为我国的预防医学事业和预防卫生人员确确实实地做了些工作的话,这个世纪就是她新征程的开始。这时,我们办刊人对过去的成就不敢有丝毫的沉醉,有的只是更多的思考和更强烈的责任感。 上个世纪中叶,我国政府在内有贫困落后、百废待兴,外有国际帝国主义势力经济围困的艰难条件下,仍对预防卫生工作注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多种治理和治疗措施,对旧中国危害人民健康的多种传染病宣战,使我国人民摆脱了“东亚病夫”的耻辱。我们许多预防医学界的前辈们都是在这个时期看到国家的需要和预防工作的重要,由临床医务人员转向从事预防卫生工作的。当时在预防为主卫生方针的正确指引下,多种肆虐的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白喉、麻疹、破伤风和多种寄生虫病等都得到了有效遏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至今,预防卫生工作者对这些仍是记忆犹新。翻开这个时期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仍可以感受到这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思想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医学的进步,先进的科研手段和技术为现代预防医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如今,预防医学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我国预防医学同步发展起来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会继续将促进预防医学发展,造福人民健康作为自己在新世纪的使命。展望这个世纪,预防医学在我国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转型期间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带来了疾病模式转变的挑战;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体力活动的减少,带来一系列“富贵病”;某些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告诫防疫工作者,在向非传染病宣战的同时,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日不可松懈;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带来了一系列躯体疾病以外的精神疾患;我国政府使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承诺,对于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讲任务艰巨;人民群众对生存质量的关注、人口老龄化的现实、老龄人对卫生保健需求的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的增加……给预防卫生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个课题。给予广大群众正确的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教会他们如何自我保健,提高自我防护水平也是我们预防工作者的责任。未来的世纪里预防医学大有可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作为这一科技文化的载体,也大有可为。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口号,我国政府也对此做出了承诺.这一口号标志着进入21世纪后,卫生保健工作应该有一个明显的进步,逐步达到人人享有健康,提高全人类的身体素质.这个口号的提出,对政府,对人民,对全体卫生工作者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责任.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正视国情,扎扎实实地工作.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军医疗保健有两条基本途径,军队现役成员在军队医疗单位(MTF)接受诊治,而军队退役成员和所有家属在MTF接受免费诊治,或者利用美军文职人员保健医疗计划(civilian health and medical program of the uniformed services CHAMPUS)接受政府资助的地方医疗服务.冷战结束后,美军后勤卫生单位逐渐削减,而保障人群和人数却在不断增加,为有效解决MHS供给不足与实际卫生保健需求连续增长之间的矛盾,1993年,美国国会和国防部,多重性医疗保健体系开始拟订(TRICARE)卫生计划,这项改革计划的焦点集中于增加医疗保险选择范围、控制医疗成本和提高医疗卫生可及性[1-7].
近几十年来,传统医学不仅继续保持了在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应用,而且正迅速地在发达国家中传播,在满足多样化的卫生保健需求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各国政府正在积极应对传统医学日益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传统医学立法,逐步将传统医学纳入法律框架内进行规范管理.
长期以来,传统医学不仅持续保持了在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应用,而且正迅速在发达国家中传播,在满足多样化卫生保健需求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据WHO统计结果表明,有75个国家组建了有关天然药物管理机构;51个国家制定了发展传统医学的相关政策;92个国家颁布了草药产品注册的法律法规;54个国家制定了传统医师注册法;61个国家成立了关于传统药物的专家委员会;58个国家至少有一所传统药物研究机构[1].
社区护理已成为21世纪护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热点.中国的社区护理已逐渐被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农村社区护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引起广泛关注[1].中国有8亿人口在农村,农村经济条件、医疗条件落后,居民文化水平低,整体素质不高,环境不合理,需求多层次、多档次,范围宽及复合型的优质、经济、便利的服务,而社区卫生服务正好适应了广大群众对医疗保健日益强烈的需求[2].因此,如何促进农村社区护理的发展,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初级卫生保健需求,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新课题.
在美国建立高级临床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诊所是护士对病人不断变化的卫生保健需求的一种应对.无论在哪个国家,病人都需要更多的卫生保健服务.美英的APN诊所已经显示,这种服务容易被人们接受,效益好,且方便病人.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卫生保健需求为目的,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防病治病的认知逐步提高,而方便、快捷、优质的社区护理模式吸引着大批社区居民,其中静脉输液已成为临床应用普遍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措施.现将石榴园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输液室的工作分析如下: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口腔健康列为评价人类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国家卫生部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2000年我国口腔卫生保健的规划 目标和实施方法,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也十分重视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并逐步建立了口腔卫生保健组织机构和基层保健组织网络,加强了卫生保健的领导,充实了 口腔卫生保健队伍的力量,使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今后我国口腔 卫生保健工作将如何开展?预防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结合我国国情和今后社会的发展,大致可归纳如下几方面:1 初级口腔卫生保健需求 口腔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止痛─修复─预防3个阶段,其趋势是从治疗向预防方向 发展。就口腔卫生保健而言,又分为3个阶段:①以预防口腔疾病发生为主要目的 的初级口腔卫生保健;②以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现有口腔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中级口 腔卫生保健;③以恢复口腔功能为主要特点的高级口腔卫生保健。[1]初级口腔卫 生保健是向社区群体提供必不可少的口腔卫生保健,以增进和保持群体的口腔健康水平 ,它是最基本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人都能享有的保健措施。在大多数发达工业 国家,随着口腔保健状况的改善,重点转向预防,初级口腔 保健需求在增加。在多数发展中国家,仍以初级口腔卫生保健为主要需求。我国目 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虽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口腔卫 生保健未能同步发展,口腔疾病尤其是龋病、牙周病、错合畸形、颌面缺损、口腔 粘膜病以及口腔肿瘤的发病率仍然很高。即使在我国交通发达、科技较为先进的城 市地区,初级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且赶不上发达工业国家 的水平,农村、山区及边远贫困地区更谈不上口腔卫生保健,这些严重影响着国民健 康素质的提高。因此健全初级口腔卫生保健仍是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 人民群众的主要需求。
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26亿,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8600万,分别占总人口10%和7%,预测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因此,我国政府和卫生界对此十分重视.而西宁地处2292米的高海拔地区,老年人卫生保健需求显得更为突出.我们于2000年3~9月对西宁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探讨适宜老年人健康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明显变化,以及人类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流行病学已经从以往研究传染病为主,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动态分布及影响因素,拟定并评价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对策和措施的科学.目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已开始在口腔疾病研究中应用,常用方法包括描述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等四部分.从论证强度来说,试验性研究是最佳的研究方法,其次是队列研究.与队列研究同属于分析性研究的病例对照研究的论证强度较差,描述性的研究如病例报道等是最差的.但由于研究要求的条件不同,仍有各自的适用范围.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卫生保健能力的提高,人们的卫生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和社会医疗服务就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作为医院工作组成部分的药学工作,也应顺应发展的要求,实现功能的转变,为病人提供保健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随着社会卫生保健需求的日益增加,药物治疗费用的日益增长已成为妨碍各国医疗事业发展的沉重负担,因此临床抗菌药物治疗中,经济性与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具有等同的重要地位,笔者对临床下呼吸道感染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通过优化治疗成本与效果的结构,使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层面"经济"得以具体体现.筛选经8种经验抗感染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例80份,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最小成本-效果分析,探索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相对最佳给药方案,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引言基本药物是从大量各类临床应用药物中,经科学评价遴选出的能够满足人们重点卫生保健需求,并在同类药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药品.为体现其"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要求,在品种遴选和调整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旅行医学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并为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新兴多边学科.国际旅行卫生保健服务是一项旅行医学实践.国际旅行者对旅行中的医疗救助及卫生保健需求更加多样化、个体化、高层次化.
随着社会进步和公众对卫生保健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儿童家长选择了专业儿童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疾病防治和医疗保健.妇幼保健院的儿童保健科已经成为接触儿童和家长的首选窗口.
近年来,为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和质量,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我市建立了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虽然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护理安全管理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也是患者就医选择的最直接、最重要指标之一[1].当今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各种影响因素越来越多.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护理安全管理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也是患者就医选择的最直接、最重要指标之一[1].当今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各种影响因素越来越多.
1 植物源药物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 世界上65%-80%人口的初级卫生保健需求由传统的植物源药物得到满足.在发展中国家,植物源药物一直是医疗保健用药的主要来源.
学校卫生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的对象是占全国人口1/4和1/3的小学、中学、中专、大专院校的全体学生,而小学生是这个群体中人数最多者,也是常见病患病率最高、卫生保健需求最大、接受健康教育最为迫切的人群.
社会变革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增长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社会人群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护理作为一项发展中的专业,从现在到未来,应实现创造适合于专业工作环境,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科学地运用各种资源,反映出护理的时代性和专业的科学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日益增加,特别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带来的人均寿命延长、老龄人口的增加、疾病谱的变化,促使护士职能进一步拓展.作为社会劳动生产力保护者的护理人员,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及护理学科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对此,参照1978年卫生部颁布的<综合医院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简称<草案>)和1998年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简称<标准>),对32 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配置和学历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32所医院分布于山西省10个地市(市级医院18所,县级医院14所),统计数据由各医院人事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