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问题1.1分布广泛,规模小,工艺落后,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突出由于乡镇政府领导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只顾眼前经济效益,使得农村私营企业投资少,上马快,分布广泛,其暴露出来的职业卫生问题十分明显:规模小,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生产厂房简陋,且绝大部分不符合卫生学要求,设备差,技术力量薄弱,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不全,因而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突出.
1998年9月23日下午2时许,江苏锡山市某中心小学陆续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症状的病人.经采取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和停用浅井水、清洗消毒水箱、禁止喝生水等措施后于25日上午停止发病.共计发病521人,占全校师生人数的27.2%,所有患者经输液和使用抗生素等治疗后均于1~2日内痊愈.经调查,521名发病患者无共同饮食史,但发病学生均于发病当天或前一天饮用过学校供水管网龙头放出的生水;该管网水系学校为解决自来水供水不足矛盾,将学校的自备浅井水抽入高位水箱与自来水混合后通入全校供水管线的混合水;学校自备浅井为一口25 m深的敞口井,无井栏,井盖等卫生防护设施,与学校化粪池相距约5 m;9月21日抽取浅井水之前,当地曾下过一次暴雨,因此,井水被加重污染的可能性极大.
一、案例2000年5月25日在对我市某中外合资汽车修理厂进行监督监测时,发现其喷漆车间调漆房无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从事喷漆作业的3名工作人员未进行上岗前健康检查.根据<山东省职业病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我们对其作出了警告并限14日内改正、罚款人民币1500元的行政处罚.
自1985年我省规定卫生防护设施必须与厂矿建设项目"三同时"以来,我市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正式列入厂矿建设项目必须履行的卫生监督程序.为了解这项工作产生效果的持续时间,探讨长期保持最佳防护效果的方法,我们对10年前竣工投产的厂矿建设项目作业场所劳动卫生状况与10年后进行对比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1990年6月底前竣工投产,现仍正常生产的新、扩、改建或技改厂矿59个,按<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中的有害因素定点方法,对<规范>颁布前的测定点重新整理,删除非<规范>规定的测定点,以便与10年后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对有变化的卫生标准,按新标准重新评价.
1当前乡镇企业劳动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1.1卫生防护设施不健全,职业危害严重.通过对乡镇企业职业调查发现,乡镇企业普遍存在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生产作业环境恶劣,对有害因素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对有害作业工作不配置防护用品,严重影响劳动者健康,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2002年3月,我市某装潢公司在为某化工厂安装卫生防护设施过程中,发生5名安装工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事件,现将事件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工业企业建设项目设计卫生审查是卫生监督部门对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中的一切卫生防护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所进行的预防性卫生监督,是职工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现结合沈阳市1999~2001年73家工业企业96个建设项目的设计卫生审查,提出一些看法与体会.
目的探讨工作场所空气中石蜡烟卫生标准的可行性.方法在通风排毒等卫生防护设施正常运转情况下,对石蜡的提炼、加工和使用等有代表性的场所空气中的石蜡烟浓度进行检测.结果113个样品的结果在4 mg/m3以下、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占115个样品总数的97.4%.结论把工作场所空气中石蜡烟的卫生标准订在4 mg/m3是可行的.
永靖县位于甘肃中部西南,总面积为1 863.6km2,是全省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在项目实施前,山区农民大部分饮用窖水,部分农民饮用泉水.由于农村山区缺乏完善的水源卫生防护设施,粪便、垃圾等直接排入水源,使水源的生物性污染较为普遍.水源中细菌学指标严重超标,致使肠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着儿童的正常学习、生活以及健康成长.农村环境卫生较差,家禽畜粪随处可见.农户普遍使用干式单坑的露天厕所,且无防渗、防漏、防蝇设施.个人卫生状况差,学龄前儿童不洗脸、不洗手习以为常.
常熟市现有蓄电池企业10家,从创办至今已有20多年时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未能有较好的发展,普遍存在着生产规模较小(职工人数多的近百人,小的只有10多人),厂房狭窄,布局不合理,生产设备简陋,生产方式落后(绝大部分操作岗位是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不到位,生产车间铅污染严重,作业场所铅尘(烟)浓度超标严重等情况,监测点超标率高达81%,最高超标319倍,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绝大部分不符合职业病防护要求.近年来企业二次转制,我市的所有蓄电池企业已全部转制为私营或股份合作制企业,业主普遍存在着只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轻视职业卫生的社会效益,只注重抓企业生产而忽视职业病防护的现象,致使蓄电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日趋严重.1998~2000年对我市169名铅作业工人体检中检出铅吸收73人,检出率高达43%,严重影响了蓄电池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到我市蓄电池企业的健康发展.针对我市蓄电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为保障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市政府召开卫生、安全、劳动、环保、总工会等相关职能部门会议,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加强蓄电池企业职业病危害的治理工作,特别要求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目的出发,结合企业的自身条件、生产规模、企业的承受能力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提出分阶段治理规划,促使企业制订完善的职业病防治计划、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大对职业病防护的投入,全面改善铅作业场所的劳动条件.同时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日常的卫生监督,督促企业开展职业病危害的治理工作,确保治理规划顺利实施,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改革开放之后,温州市乡镇、私营、三资制鞋企业迅猛发展,但卫生防护设施未能同步配置,使得制鞋企业慢性苯中毒时有发生.现将温州市1991~2001年上报的47例制鞋业工人慢性苯中毒及死亡情况分析如下:
某化工厂在1996年完成铵梯炸药车间改建工程后,又于去年进行车间生产线扩建改造.为了全面、正确评估扩建改造后生产环境各作业岗位工人对TNT的接触水平,预测新TNT生产线对接毒工人的健康损害程度,综合、客观地评价卫生防护设施的性能、效果和使用情况,同时也为该车间的正式投产前的竣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我们于2002年4月受该厂委托,对该厂生产现场进行劳动卫生监测与作业环境的安全性评价.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也随之增多.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必须从源头控制职业危害因素,做到工业企业建设项目中的一切卫生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即工业卫生"三同时"原则,才能使工业企业建设项目达到卫生要求.自1994年卫生部颁发<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学预评价规范>后,为了确保建设项目的卫生学评价效果,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必须进一步加强"三同时"的审查力度.为此,选取扬子石化公司的8项大型新改扩建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工业卫生预评价报告进行分析.
目的 了解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现场测试对该项目通风防护设施进行评价. 结果化学有害因素符合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1];噪声、工频电场等物理因素符合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的要求[2]. 结论该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运行效果良好.
目的了解该项目主要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本项目主要对通风设施进行评价,以达到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通过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现场测试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卫生防护措施进行评价.结果通风设备的通风量和换气次数达到设计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生产工艺与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防高温效果好.
2001年6月15日资中县卫生执法人员对球溪镇插花铸造厂进行职业卫生检查时,了解到该企业始建于1996年初,是属村办集体企业,主要生产任务是翻砂、铸铁件,在职职工18人,接触粉尘、高温13人,无任何个人防护用品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作业场所十分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