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后勤保障工作是医院管理系统中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医院职工和病人工作、生活、学习的物质性保障.医院后勤保障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关系到职工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关系到病人的治疗和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提高医院后勤保障能力,是当前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医院、绿色医院、智能医院等新理念被不断提出,对医院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批先进后勤设备设施的引进,对医院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医院现有后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专业技术能力欠缺,管理理念陈旧,医院后勤管理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无法体现,医院急需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管理的人才。招录对口的设备管理专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从内部选拔培养现有的年轻技术人员,是弥补后勤管理人才队伍缺口、提高医院后勤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文章从构建后勤保障体系、制订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安全服务管理3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医院后勤保障中实施安全管理的具体思路与见解,为医院后勤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前言「社会化」一词在台湾俗称「外包」,其意取自英文outsourcing.当前医院的医疗服务总成本在不断增加,不仅对医院与求诊的病人有影响,对其他产业也会造成负担,更会对社会福利支出及医疗保健支出等造成相当程度的排挤效用.
为适应新时期医院后勤保障服务要求,提升后勤服务质量,需要在医院后勤管理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进行后勤管理模式创新。通过设立专职后勤质量管理部门、推行后勤标准化服务、实行人人岗位责任制、开展品管圈活动、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后勤服务质量、降低人力和能耗成本,提高医务人员及患者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并增强后勤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全面质量管理在医院后勤创新管理模式中的应用,对实现后勤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的逐步建立和病人自主意识的提高,为医院安全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医院安全管理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消防、人身、财产安全和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扩展到医院设备、空间、人流、物流、耗材、物质膳食供应以及信息系统安全等.医院对病人的安全管理已扩大到病人踏入医院大门到离开医院大门,贯穿诊疗过程、手术安全、感染管理、血液安全、用药安全等多个环节和过程,安全管理已逐渐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保护、预防并减少病人及医护人员在诊治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医院安全管理的关键[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大潮中,医疗市场的竞争,迫使医院进行各个环节的改革,其中就包括了医院后勤保障体系的改革。如何促进这一改革,就此谈一些看法。一、医院后勤社会化的难点与策略医院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难,难在管理体制和用人制度仍沿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加上医院不同于一般高校和机关的特殊工作性质。因此,在人们的思想中存在一些妨碍医院后勤改革的观点。
军队医院后勤保障社会化过程中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军队医院后勤保障社会化招标过程是军队医院方与后勤保障承包者之间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博弈过程.
现代医院管理离不开高效高质量的后勤保障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成本、效益、效率所带来的理念必然要向医院管理者发出挑战.医院后勤保障也必须打破成规,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医疗服务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几年来,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在一步一步从探索、尝试到成熟,走向适合医院后勤管理的现代化模式和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医院后勤管理改革是医疗改革的重要环节,全国医疗界为此展开了有益的探究.医院后勤保障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既包含了对医教研工作的后勤支持,也包含了对医院员工生活的后勤帮助,但医院后勤管理改革其核心内容是改变旧有的不符合现代 医院发展的由单纯行政体制所产生的后勤管理模 式,创造出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并最大限度地保障医、教、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后勤保障环境.
精细化管理是新医改形势下对现代医院后勤管理的基本要求,而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设施和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对后勤保障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作为结核病专科医院,积极推进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改善就医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不但是社会和医院发展的需要,更是患者健康的需要。2013年以来,我院后勤保障实施精细化管理,取得一定成效,患者和职工满意度得到提高,现将管理方法和工作体会归纳报告如下。
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是我军三项改革的重点内容。第169医院积极稳妥地推进医院后勤保障的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具体作法是:①努力在职工思想观念创新上求发展;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是我军三项改革的重点内容。第169医院积极稳妥地推进医院后勤保障的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具体作法是:①努力在职工思想观念创新上求发展;②着力在改革关键项目上求突破;③正确处理好中心工作与教育效果的关系,改革发展与部队稳定的关系。②着力在改革关键项目上求突破;③正确处理好中心工作与教育效果的关系,改革发展与部队稳定的关系。
医院后勤管理是指对保证医疗一线的后勤支持系统的综合管理,其特点是工种多、技术强、摊子大、范围广、内容杂,对安全性和服务性要求极高.推行精细化管理,可以逐步实现医院后勤管理的零库存、低消耗、高品质和高效益.做好医院后勤保障的精细化管理,要规范管理模式,完善精细制度;调动积极因素,增强精细化落实;转变服务理念,创新精细化服务;引入成本管理,做到精细核算;完善合同条款,确保精细履约.
结合医院加强后勤管理的做法,阐述了构建适合医院发展的后勤保障体系,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实现医院医院跨越式发展的初步探索.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纵深发展,医院即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过去是等病人上门求医,转为病人选医院就医.哪个医院的医疗质量高,而且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能够享受到优惠的价格,哪个医院就有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众多的求医群体.
我院于一九九九年开始进行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改革探索,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初步取得了一些经验.
主要分析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able Power Supply,UPS)在医院中的日常使用和维护,并详细介绍了医院后勤部门对UPS的精细化管理.
我院是一家省级三甲妇幼保健院,床位300张,职工人数700多人,有全省新生儿护理急救中心等五个省级中心,在担负保健、医疗、教学、预防、科研任务的同时,又负责全省妇幼保健培训中心及基层妇幼保健网络的监测工作,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要求也与普通医院有所不同.为加快后勤的反应速度,提高后勤的服务质量,提高病人及职工的满意度,根据现代化医院管理对后勤工作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我院建立了后勤总控室.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经验证明建立后勤总控室对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大有帮助,本人认为值得在医院后勤管理中推广应用.下面谈一谈建立后勤总控室一些具体工作的体会,希望对后勤管理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目的]探讨5.12汶川地震受灾地区医院后勤保障的应急准备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医院后勤应急准备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通过对地震医疗救援和医院应急准备的文献回顾,对地震灾区11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地震灾区医院在应急预案、通讯计划等方面得分较低.[结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指出了医院现存的问题以及在医院应急准备方面改进的方向.
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的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加强医疗机构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服务水平,更好的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我国开展了三级专科医院评审工作。
医院后勤保障是直接服务于临床医、教、研的部门,是医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三级专科医院评审标准中,与后勤管理相关的评价条款有27条,其中核心指标3条,因此后勤规范化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等级医院评审的结果。《细则》中对医院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促使医院后勤管理者们立即进行思考和工作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