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奖金是指管理者从利润中抽取适当的份额用于奖赏和激励有突出贡献的群体或个体的物质刺激,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医院奖金分配是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但它涉及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如成本投入比例的确定,医疗设备的效益,技术进步及创新的实用性,科室协作及协调中的利益关系,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的产生方式等.本文结合医院实践,探讨医院奖金分配存在的问题和应策.
1 我国公共卫生投入现状80年代初,我国政府卫生投入在全社会投入中所占的比重曾经达到31.3%,80年代末下降为20.1%.进入90年代,仍没有扭转政府卫生投入比例持续下降的趋势.1995年下降为16.97%.1998年政府卫生服务支出(包括卫生事业费、中医事业费、计划生育费、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卫生行政管理费、公费医疗经费等方面)约587.23亿元,仅占卫生总费用的15.5%;社会卫生支出(主要指政府预算外的社会各界卫生投入)约1005.97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26.64%.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4.82%,低于OECD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中等水平相接近.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也是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主体,从根本和长期的角度来说,安全生产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它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本的保障条件,是企业必须时刻抓好的一项综合性、全局性工作.但如果从短期、个别和静态的角度看,安全生产与生产经营则有可能构成一对现实选择上的矛盾,因为在某个时点上,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等)总量是一定的、是个常数,它只能依据自己所拥有与掌握的资源、要素总量在安全生产与生产经营之间的投入比例作出决策与选择.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国家对中小医院的投入比例却相对降低,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抗风险能力成为摆在中小医院面前的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遇到了挑战,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借鉴企业管理中的一些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实行成本核算,增强职工增收节支的意识,发展医院的特色医疗,通过医院自身的医疗服务来获取收入,实现盈余,以保证医院健康持续地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更多的需要承担社会公益性责任.从改革开放以后,为加强和改进医疗卫生事的发展,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但随着医疗成本的快速增加,政府投入比例在医疗卫生事业总费用中比例也逐渐下降,甚至出现"越补越不足"的现象[1].因此,经济效益性逐渐引起了各医院的关注和重视,那么,医疗机构如何处理公益性与经济效益性之间的关系呢.医疗机构既要保证公益性还要面对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这给医院管理者的经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提高医院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健全临床医生的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