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医疗人才的重要地位,人事制度改革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作为当前医疗机构的两大主体,公立、民营医院现阶段的人才吸引和留用状况如何?笔者将从求职者来源、招聘渠道、薪酬绩效三个方面出发,管窥公立和民营医院人才观的异同,以期为二者提供借鉴。
医师职业精神维护了医学的可持续发展性,监控着背离医学专业行为的发生.分析公立医院医师薪酬现状,探讨医院薪酬模式与医师职业精神的关系,提出并实施医师薪酬模式优化的举措,为公立医院有效促进医师职业精神建设提供启示和借鉴.
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省级三甲医院,当前正在进行薪酬绩效改革,员工科研能力已经成为判断绩效的重要的权重指标。如何提炼能精确评估职工科研水平的考核指标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指标对员工科研素质做出客观正确评价,科研档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令人遗憾的是,疏于科研档案管理是全国范围内较为普遍的现象,严重阻碍了绩效工资改革的进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1提高医院领导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目前,有不少医院的领导认为档案管理是个可有可无的工作,只要抓好临床和护理工作就可以了。无可否认,这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错误定位具有普遍性,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大多数院领导出身于临床医生有关。医院领导班子是医院各项重要工作的决策者,医院日常工作千头万绪,没有领导的重视,科研管理工作犹如纸上谈兵。一般而言,对于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而言院领导是个门外汉,这就要求医院科研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必须要和领导保持良好的沟通,使院领导对科研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规范性、长期性以及可追溯性等特点具有重要认识,从而形成领导班子的共同认识,以便在工作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医疗卫生事业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更多的需要承担社会公益性责任.从改革开放以后,为加强和改进医疗卫生事的发展,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但随着医疗成本的快速增加,政府投入比例在医疗卫生事业总费用中比例也逐渐下降,甚至出现"越补越不足"的现象[1].因此,经济效益性逐渐引起了各医院的关注和重视,那么,医疗机构如何处理公益性与经济效益性之间的关系呢.医疗机构既要保证公益性还要面对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这给医院管理者的经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提高医院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健全临床医生的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