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衣装加一点运动酵母”,已成为35岁以下女性的共识,在普通的通勤装、逛街装、约会休闲装中加一点醒目的运动元素,不仅是响应潮流的行为,更可以在心理上提供一种积极暗示:我还年轻,我有足够的内心能量去应付挫折……字母T恤+条纹衬衣条纹衬衣是本季的热门.彩条中释放的能量本身就有运动风情的内涵.现在,在翻领彩条衬衣外,加一件低圆领的Logo恤衫.注意:袖子要比衬衣袖子短,而恤衫的两袖,为半透明最佳——可以隐隐透出里面的彩条,才是性感的“轻运动方略”呵.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功能:乙型肝炎疫苗是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此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有效地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从而控制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流行.乙型肝炎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给儿童接种的疫苗.不良反应:很少有接种者出现不良反应,个别人可能有中、低度发热或注射局部微痛.24小时内即可自行消失,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有严重反应需及时诊治.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中的常见病,临床多用利血平(Reserpine)、优降宁(Pargyline)类药物治疗;酵母yeast含有B族维生素的多种成份,属于维生素类药,因其含有某些酶(如转化酶、麦糖酶等),有较好的助消化作用,亦是临床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物.中、老年人由于消化机能渐趋衰弱,有些人患高血压同时伴有胃肠疾病,偶发消化不良者更是多见.
人体是一个复杂有机体,除了人体自己的细胞运作外,共同成长的还有另一个大型有机体--微生物质体(Microbiomics),即微生态系统,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益生菌。益生菌来源于人们的日常饮食。一个健康的人,身体里有超过10~30兆益生菌和酵母,而只有1兆个细胞。根据玛丽艾伦桑德斯的理论,如果在人们身体里的细菌被裁减,首尾相连,将环绕地球的2.5倍。
目的:探讨干红葡萄原酒生产工艺的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酵母D254和酵母BM4*4对赤霞珠葡萄进行发酵,对比两种发酵方法后的理化分析和感官质量,从而确定更好的发酵方法.结果:采用酵母D254发酵的干红葡萄原酒的理化分析明显比酵母BM4*4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感官品质比较好.结论:采用酵母D254发酵的赤霞珠葡萄的干红葡萄原酒可以得到更好的理化指标,品质好.
面包是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与酵母和其他辅料一起加水调制成面团,再经发酵、整形,烘烤等工序加工制成的焙烤食品.面包以其营养丰富,组织蓬松,易于消化,食用方便等特点成为最大众化的酵母焙烤食品.本文简要介绍了丹麦玉桂面包的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和质量鉴别方法,供面包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人员参考.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污染,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激素残留,非法添加物,微生物(致病菌、霉菌、酵母、芽孢)等.
啤酒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剩余酵母/罐底,一般多达啤酒厂总产量的2%-4%,其中近一半是可以回收的啤酒,如果不对酵母/罐底进行处理,就会造成大量损失.对剩余酵母/罐底进行啤酒回收后,不仅可提高酵母/罐底作为副产品(如农牧业饲料)的价值,而且能显著降低运输成本.同时,由于酵母/罐底生物需氧量(BOD)较高,直接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并受到政府部门的干预.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酵母/罐底中的啤酒进行回收.
纳他霉素是由链霉菌经发酵、提取,精制获得的广谱高效的生物防腐剂,可以抑制各种霉菌、酵母的生长和繁殖.1982年6月,美国FDA批准纳他霉素为食品添加剂,WTO和FAO规定其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3mg/kg.1996年,我国将纳他霉素纳入食品添加剂范畴,并规定食物中纳他霉素的最大残留量为10mg/kg.纳他霉素对人体无毒无害,对霉菌,酵母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尤其是焙烤食品中.
本研究将传统甜酒酿工艺的一步发酵法分成根霉糖化和酵母发酵两步进行操作,利用正交试验分别考查了各步骤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糖化条件为:根霉用量1.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24h、最适pH值6.0;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用量1.0%、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12h、最适pH值5.0。
目的 比较PetrifilmTM快速霉菌酵母测试片(RYM)法和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测定质控样品、标准菌株及野生菌株、酸奶样品和人工污染酸奶样品中霉菌和酵母计数的一致性,研究PetrifilmTM RYM法的特异性.方法 选取2份霉菌和酵母计数质控样品、78株霉菌和酵母标准菌株及野生菌株、50份酸奶样品和50份人工污染酸奶样品,利用两种方法进行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测定,检测结果通过配对资料t检验以及对数值差值绝对值(| dlog|)汇总分析进行统计;同时利用PetrifilmTM RYM法检测15株非霉菌和酵母菌株,考察PetrifilmTM RYM的特异性.结果 两种方法对质控样品、标准菌株及野生菌株、酸奶样品和人工污染酸奶样品检测结果的配对t检验均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log|≤0.50占比均为100.0%,表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PetrifilmTM RYM法检测非霉菌和酵母菌株,结果显示没有菌落出现,表明PetrifilmTM RYM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 PetrifilmTM RYM法和GB 4789.15-2016对质控样品、标准菌株及野生菌株、酸奶样品和人工污染酸奶样品中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且PetrifilmTM RYM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直接影响着人类健康,人体如过量摄入铜,会引起恶心、呕吐、头痛、眩晕及上腹泻等病症,严重者可致昏迷[1].微生物可清除某些有害重金属,微生物与重金属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有数十年之久.
乙型肝炎(乙肝)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乙肝疫苗的问世为乙肝的预防提供了最主动、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武器。为了解乙肝酵母基因工程疫苗接种剂量与免疫应答效果,对乙肝基因工程疫苗5 μg三针免后儿童进行了抗-HBs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对象:太原市某区7月龄至3岁幼儿115名,其中7月龄至1岁18名;1.1~2岁44名;2.1~3岁53名。男58名,女57名。 (2)疫苗:乙肝酵母基因工程疫苗为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接种剂量为5 μg×3针,采用0、1、6月三针的免疫程序。 (3)血清标本的收集及检测时间:应用经高压灭菌处理的一次性试管采集标本,分离血清后,置-20℃冰箱备用。检测时间为1999年4月。
溴酸钾(KBrO3)作为面粉处理剂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1914年溴酸钾作为氧化剂初次用于美国焙烤工业中;1926年德国在酵母发酵面团中使用溴酸钾;1941年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正式通过溴酸钾在面粉中的使用,规定添加量为75 mg/kg.
在我国食品工业生产中,脱氢乙酸(dehydmacetic acid简称DHA)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被允许使用,它具有防腐保鲜的作用,主要对酵母和霉菌有突出抑制作用.
近来"酵素"火热,网络中多篇报道强调其作用强大,甚至可以治疗癌症,真相确实如此吗?酵素就是酶什么是酵素?酵素一词源于日语,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酶,酵素是"酶"的旧称.酶在希腊语里,就是存在于酵母中的意思,酶是人体大多数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剂,是维持生命与细胞活性的物质.人体就像一家化工厂,时刻都在进行着复杂的化学反应,这需要各种酶的配合,从而帮助消化食物、增强新陈代谢,修复组织等.
目的 观察比较四种典型寒、热药性中药对酵母致热大鼠体温的调节作用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108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组、黄连组、吴茱萸组和高良姜组各18只,背部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建立大鼠发热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前1h、造模后3.5 h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水煎液灌胃.分别于造模后4h、8h和12 h取血和下丘脑,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和下丘脑匀浆液中前列腺素E2 (PGE2)、环磷酸腺苷(cAMP)和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结果 注射酵母后4h,模型组大鼠体温开始升高,8h达高峰,大黄、黄连可显著降低发热大鼠体温(P<0.01或0.05);注射酵母后8h,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的PGE2和cAMP含量[分别为(31.55±9.88) pg/mg、(0.17±0.03) pmol/mg]增高,血浆中AVP水平(0.14±0.02) pmol/ml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和黄连可降低酵母致热大鼠下丘脑PGE2[分别为(113.65±18.60) pg/mg、(127.72±15.75) pg/mg]、cAMP[分别为(0.69±0.08) pmol/mg、(0.74±0.10) pmol/mg]含量,增加发热大鼠血浆中AVP含量[分别为(1.08±0.12) pmol/ml、(0.91±0.01) pmol/m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吴茱萸和高良姜对发热大鼠的体温和相关因子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寒性中药大黄、黄连能降低酵母致热大鼠的体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中PGE2、cAMP、血浆中AVP因子的含量有关;热性中药吴茱萸、高良姜无相关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连翘酯苷A(forsythiaside A, FA)对酵母致热小鼠体温的影响以及体温调节中枢及外周温度敏感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A1表达影响,明确FA的解热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平均分为以下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FA不同剂量组(2,4,8 mg·kg-1)和阳性药阿司匹林组(90mg· kg-1).除正常组外,其他5组小鼠以背部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法建立发热模型,并于造模前以及造模后17 ~22 h检测小鼠体温情况;造模后22 h处死小鼠,取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PA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注射酵母后模型组小鼠体温明显上升,17 h达到高峰期(P<0.01),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A1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FA剂量4,8 mg·kg-1可显著降低酵母引起的小鼠体温升高,上调下丘脑体温调节主要神经核团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0),以及外周DRG中TRPA1水平(P<0.05,P<0.01).结论:FA能降低酵母致热小鼠的体温,其作用可能与其对下丘脑和DRG中TRPA1的有效调节有关.
目的:本研究拟发掘出酵母基因组中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保守性位点和规律.方法: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中保守性模体参数Mi分析基因上游不同区域与真核生物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保守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转录因子Sok2、Swi4结合位点的保守性在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各个区间的差异主要由其本身的序列特性决定.此外,本研究分别发掘出转录因子Sok2、Swi4结合位点的保守性位点.结论: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提供新的参数用以改进现有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为深入研究真核生物的转录水平调控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青蒿素类药物在疟疾治疗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应用多年来尚鲜有真正临床抗药性的病例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推行青蒿素联合疗法,旨在增强青蒿素的药效以及防止耐药病原株的出现.课题借助酵母这一经典模式生物,基于目前已知的青蒿素作用机制和相关理论假说,挑选部分化合物探究其与青蒿素的相互作用,旨在发现能调节青蒿素药效的化合物,并为青蒿素作用机制的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实验涉及了氧化剂,抗氧化剂,金属离子,金属螯合剂,解偶联剂等,即将酿酒酵母菌株BY4742在同时含4μmol·L-1青蒿素与一定浓度化合物的非发酵固体培养基YPGE中30℃培养48h,通过观察其生长状态来评价化合物对青蒿素药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2 mmol·L-1FeCl3,60 μmol·L-1 BPS,1 mmol·L-1CuCl2,0.75 mmol·L-1VE和1 mmol·L-1VC对青蒿素有拮抗作用,40 μmol·L-1 DNP,0.1μmol· L-1CCCP和0.25 mmol·L-1H2O2与青蒿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这些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本实验室先前提出的青蒿素线粒体作用模型,提示改变细胞内氧化还原水平或者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化合物会影响青蒿素药效的发挥,该研究同时也为青蒿素联合用药提供了一种简便的筛选方法.
目的:观察比较4种典型寒、热药性中药对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体温的干预影响以及温度敏感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TRPs)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背部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建立大鼠发热模型,108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组、黄连组、吴茱萸组和高良姜组,分别于造模后第4,8,12 h取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温度敏感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蛋白TRPV1和TRPM8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注射酵母后模型组大鼠体温明显上升,8h达到高峰期(P<0.01);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V1水平显著升高,TRPM8水平则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和黄连可显著降低酵母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下调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V1水平,上调TRPM8水平(P<0.05或P<0.01);吴茱萸和高良姜对发热大鼠的体温和TRPs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寒性中药大黄和黄连能降低酵母致热大鼠的体温,其作用可能与其对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V1和TRPM8的有效调节有关;热性中药吴茱萸和高良姜无相关作用.
目的:塑造与人类代谢类似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观察中药菊苣提取物对其影响.方法:选择鹌鹑作为模型动物,以酵母食饵为造模剂,塑造高尿酸血症模型,动态检测鹌鹑血清尿酸等生化指标,观察菊苣提取物对该模型动物血清尿酸水平等的影响.结果:饲酵母食饵(15g/kg)7天,鹌鹑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持续5周.菊苣提取物小剂量给药7天可明显降低酵母诱发的鹌鹑血尿酸升高和对抗其一过性血糖的增高,给药14天其作用优于阳性对照药苯溴马龙.结论:(1)该模型是筛选防治高尿酸血症中药及研究其机制较理想的动物模型.(2)菊苣提取物有明显的降尿酸作用.(3)造模机制和药物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的 建立化学致突变物的体外快速筛选方法.方法 用PCR法从酵母基因组中扩增RNR3启动子,将其插入到pMP206/ERE报告载体,将该载体转入W303-1A酵母细胞.当化学诱变原作用于酵母细胞时,会诱导β-半乳糖苷酶表达,可对具有DNA毒性的化学物进行筛选.结果 许多可造成DNA损伤的化学诱变原可诱导RNR3的表达.使DNA发生烷基化的诱变原(甲磺酸甲脂和瘤可宁)、使DNA发生断裂的诱变原(顺铂、4-硝基-N-氧化喹啉、博来霉素和福来霉素)、抑制DNA合成酶或拓扑异构酶的诱变原(5-氟尿嘧啶、羟基脲和喜树碱)均可诱导RNR3的表达.结论 RNR3调控的重组Lac Z报告基因酵母可用于对许多化学诱变原的筛选,筛选过程可在96孔板中进行,因而具有高通量性.
近二十年来, 人类在不断探索基因转录调控的机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包括对中介因子复合体(mediator complex)的克隆、鉴定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中介因子是由20多种不同蛋白亚基组成的复合体,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并且与RNA聚合酶一起构成RNA聚合酶II全酶.中介因子复合体可与转录因子和RNA 聚合酶II相互作用,因而在基因转录过程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中介因子复合体不但能够促进基因转录的激活,有时也能抑制基因转录.本文总结了中介因子复合体的组成、结构及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目的 比较国产及进口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 (HepB) 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 Techniques in Yeast]的小鼠体内效力差异.方法 选取一定批数的国产及进口HepB-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ast,SCY)和HepB-汉逊酵母(Hansenula Polymorph Yeast,HPY),采用1.25微克/毫升(μg/ml)、0.31 μg/ml、0.08μg/ml三个稀释度,进行小鼠体内效力测定,使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测定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Surface Antigen,Anti-HBs),对不同疫苗的50%有效剂量(50% Effective Dose,ED50)及Anti-HBs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进行比较.结果 在SCY表达的HepB比较中,国产疫苗B在ED50及Anti-HBs GMC方面均优于其他两家疫苗;在HPY表达的HepB比较中,国产疫苗C的ED50低于其他两家疫苗,进口疫苗的Anti-HBs GMC显著高于国产疫苗.结论 部分国产HepB的效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进口疫苗的水平.
张某,1999年3月1日出生,4月2日下午于右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第2针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0.5ml(深圳康泰生物制品公司生产,批号2980518-1,失效期2000- 7).
某女,2006年8月5日出生,当日在左上臂肌内接种第1针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广东省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1132-3,有效期至2008年11月22日)0.5ml.
病例摘要:患儿,男,8月龄,因"皮肤湿疹6月余,头面部疱疹1周"入院.患儿于出生后1个月头面部、颈部、手足背部出现红色斑丘疹,经皮肤科诊治为异位性湿疹(Atopic czema,AE),给予地塞米松霜、仙特明、康纳乐霜等治疗,湿疹反复顽固,久治不愈.
患儿男,1月龄,2005年10月7日出生(第2胎),乡村医生家庭接生,足月顺产,发育正常,体重3500g,母乳喂养.出生后24h内按免疫程序接种由广东省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040649-1,失效期2006-06-01)的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酵母)第1针5μg.接种后1个月内未发现皮肤黄染及其它疾患.2005年11月6日10时,由接生员接种第2针乙肝疫苗5μg(生产厂家及批号同第1针),接种技术规范.
阿瑟氏(Arthus)反应即局部免疫复合物损伤,是由于局部再次注入相同抗原后,血液循环中的抗体与抗原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引起粒细胞浸润,释放组织损伤因子,造成局部充血、水肿和出血.阿瑟氏反应曾见于既往接种菌体疫苗(颗粒抗原),而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引起阿瑟氏反应国内尚无报道.2001年9月,天津市发生1例接种第2针乙肝疫苗所致的阿瑟氏反应,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