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的“毒瓜子”、瘦肉精,到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甲醛银鱼,再到2014年的假羊肉、毒淀粉。面对瞬息万变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直在加紧步伐,不断对国家标准进行更新。从《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GB 2763-2012)到《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GB 2763-2014),从《食品微生物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7-2013)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只代表了问题和麻烦,更是反思与突破,倒逼国家标准完善、细化,促使食品工作规范、科学。破除旧方法,再创新思路,让食品工作在新常态下更加顺利。
从2001年的“毒瓜子”、瘦肉精,到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甲醛银鱼,再到2014年的假羊肉、毒淀粉。面对瞬息万变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直在加紧步伐,不断对国家标准进行更新。从《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GB 2763-2012)到《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GB 2763-2014),从《食品微生物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7-2013)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只代表了问题和麻烦,更是反思与突破,倒逼国家标准完善、细化,促使食品工作规范、科学。破除旧方法,再创新思路,让食品工作在新常态下更加顺利。
纳他霉素是由链霉菌经发酵、提取,精制获得的广谱高效的生物防腐剂,可以抑制各种霉菌、酵母的生长和繁殖.1982年6月,美国FDA批准纳他霉素为食品添加剂,WTO和FAO规定其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3mg/kg.1996年,我国将纳他霉素纳入食品添加剂范畴,并规定食物中纳他霉素的最大残留量为10mg/kg.纳他霉素对人体无毒无害,对霉菌,酵母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尤其是焙烤食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