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得好:“生活中处处可健身”.想不想健身关键在于自己.我喜欢洗衣服,我认为洗衣服是很好的全身运动,可以燃烧脂肪,可以减肥.每当我感觉身体不舒服头晕,或者心情烦躁时,我就找些衣服来洗;更多时,我把洗衣当作一项运动来做,搓一搓活动手指,洗一洗锻炼手臂.让清凉的水从指间流过,衣服洗好了,心情也清爽了.我有点像狄更斯《双城记》里那位德高望重的医生,在冤狱中关了几十年,被强迫劳动做鞋子,就此得了强迫症,出狱后,只要碰到烦心事,便会神情恍惚地找出制鞋的工具来做鞋.
城市,因人类的聚居和贸易而形成,不管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帝都,还是经济金融繁荣的魔都,城里的人在其中穿梭、忙碌,成为城市的血液,为城市带来鲜活的动力。北京和上海住着万千不同的人,但又像平行时空一样,在彼此身上,能看到些许相似。8月的双城记,就让我们从两座城市中人“一日三餐”的故事说起。
这是最差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It was the best of times",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这样说.这里被笔者颠倒次序后作为文章的开头,因为它刚好可以作为美国卫生信息化行业当前的写照.
在今天,医院已成为医患间误会、摩擦与冲突频发的伤心之地.一说起医院,无论是患者还是医者,都很纠结.一方面,谁都离不开它,它是生命的起点与终点,充满着欣喜,也流淌着忧伤.有一句俏皮话说得好: “我们要么在医院,要么在去医院的路上.”另一方面,人们对医院充满了悖论的哲思,一如狄更斯《双城记·题记》中那番矛盾与徘徊——这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也是最冷漠的地方;这里是寄托希望的地方,也是陷入绝望的地方;这里充满着慈爱、悲悯、敬畏,也遍布着傲慢、冷漠、贪婪;这里是最光明的地方,也是最黑暗的地方;这里通往天堂,这里连接地狱.
19世纪迷雾中的英伦,狄更斯在他的《双城记》开头写道:"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这是一段让人隐隐动容的话,他的指向是法国大革命.不要以为这样的评语只适用于精神激昂、大变革和大撕裂的时代——分泌的希望和绝望同样多、创造力和破坏力同样大;其实它几乎匹配任何岁月,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现世发出类似感慨,尤其当我们熟悉的事业或生活常规轨道进入拐点的时候.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曾在他的<双城记>中如是说道.用这句话来形容此刻的化妆品市场一点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