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陆龟蒙,在自己的家园中种植了一些菊花和枸杞树,常吃枸杞和菊花.五月间,杞、菊枝叶老硬,气味苦涩,还是一样吃起来津津有味.他对此还作了一篇《杞菊赋》来宽解自己:“我现在正以杞、菊为干粮,春天吃苗,夏天吃叶,秋天吃果实,冬天吃根.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
当人们徘徊于水仙花前,徜徉于梅林间时,一些不起眼的野菜已冲寒冒雪,展露碧翠的身姿,给人们带来了盎然春意,增添一种又一种天然美味.野菜,为野生的、可作为蔬菜食用的一些植物,人馔历史悠久,明王磐撰写的《野菜谱》、明屠本唆著的《野菜笺》、清顾景星的《野菜赞》记述了44种野菜的性状、食用方法.一些文人雅士对野菜情有独钟,不惜笔墨为之颂扬,如唐代陆龟蒙赞曰:“野园烟里自幽寻,嫩甲香蕤引渐深.……欲助春盘还爱否,不妨潇洒似家林.”
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与陆龟蒙春日出游,看到野外自然景色清新秀丽,皮日休当即吟七绝一首:"数曲急溪冲细竹,叶舟来往尽能通.草香石冷无近远,志在天台一遇中."吟罢,他对陆龟蒙说:"我这首诗虽不见佳,但却暗含3味中药名,老兄你能否猜得出?"
上党人参(紫团参)是党参抑或是人参,鸡林是吉林还是新罗(朝鲜的一部分),本来早已解决,但有人仍然在作文章,我们仅就晚唐诗人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谢友人惠人参>,再来进一步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我国长江流域的许多村庄,每逢春末夏初,都有吃乌饭的习俗.乌饭米粒煮制后,晶莹圆润、黑中带蓝,口味清香鲜糯,且有保健功能.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中赞叹道:“岂无青精饭、令我颜色好”.这“青精饭”正是乌饭,是用乌饭树叶制成的“原生态”美食.这种用来煮乌饭的树叶叫南烛,古称染菽,俗称乌饭树、青精草、墨饭草、南烛木等.属杜鹃花科四季常绿的灌木,高1~3米,叶子为卵形或椭圆形,秋季开白色花,其浆果球状,熟时紫黑色,味甜可食.南京双闸、板桥、西善桥、铁心桥等地均有分布,而牛首山、杭梧山的乌饭叶更是远近闻名.唐朝陆龟蒙在《道室书事》中讲到乌饭时,有“乌饭新炊芼臛香,道家斋日以为常”之语.明朝《正德江宁县志》卷二记载:“四月八日啖乌饭(用药草沁米为黑炊糕)”.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乌饭乃仙家服食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