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饮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软饮料,是发展最早、产量最大的饮料。其最主要成分是水,加入一定的甜味剂、色素、酸味剂、香料及碳酸加工而成。大多数的碳酸饮料以白砂糖作为甜味剂,但也有产品以葡萄糖和果葡糖浆作甜味剂。饮用碳酸饮料后可补充身体因运动和进行生命活动所消耗掉的水分和一部分糖。碳酸饮料以其良好的口感,及其时尚、潮流的概念而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但也会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不少加工食品的配料表中都含有“果葡糖浆”,它到底是什么物质,和我们熟悉的蔗糖有什么区别?果葡糖浆源于玉米最初的天然甜味剂是从甘蔗和甜菜中提炼的,因为最先是从甘蔗中提取糖的,因此两者都被称为蔗糖,不过这种糖成本太高,而且需求量越来越大,聪明的人便开始寻找糖的替代品.人们想到从富含淀粉(葡萄糖的聚合物)的原料中转化单糖,最初古人便用大麦制出饴糖(即麦芽糖,由2个葡萄糖分子组成),成都有名的小吃丁丁糖就是用浓缩的饴糖加工而成的.
第1宗:人造蜂蜜事件"案情"回顾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曝光了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据报道,现在蜂蜜造假的手段五花八门,有的用白糖加水加硫酸进行熬制;有的直接用饴糖、糖浆来冒充蜂蜜;有的利用粮食作物加工成糖浆(也叫果葡糖浆)充当蜂蜜.造假分子还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假蜂蜜几乎没有营养价值可言,而且糖尿病、龋齿、心血管病患者食用后还可能加重病情.自此,所谓"甜蜜的事业"可谓是有甜无蜜了.
近年来,市场上蜂蜜的种类越来越多,蜂产品的专卖店开遍了大街小巷.据了解,中国每年的蜂蜜产量达18万吨以上,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在国内销售的.很多民众有购买蜂蜜的习惯,喜食蜂蜜.可这几年,质检部门、工商部门查获的掺了糖浆的假蜂蜜被不断曝光.更有人在网上发帖子称,所谓“金银花蜜”、“雪莲蜜”、“苹果蜜”等,都是假的.这种说法是否属实、假蜂蜜在市场上为何屡禁不绝?大部分的蜂蜜都来源于养蜂场,有些品牌的蜂蜜厂家会自己去蜂农那里收蜜,也有些蜜是卖给个人,再由这些人转卖给厂家.收的时候一般要对蜜的浓度、含糖量等进行检测.根据养蜂人的介绍,在“收蜜”这个环节,来收蜜的人有没有经验,非常重要.在这一行里,确实存在有人为利益驱使,昧着良心造假的现象.在一些黑心的蜂场里,过去都是500克白糖175克水熬成糖水,有时一桶蜜105千克,其中80千无是糖,4千克蜜,其余都是水.现在白糖价格高了,就改用果葡糖浆或玉米糖浆、甜味素等,再加上食用果胶等黏稠剂,成本只有几块钱,但调出来的蜂蜜比真蜂蜜更甜、更黏稠,没有经验的人根本看不出来!除了蜂农外,也不排除有的厂家和收蜜的人造假.
目的:建立检查药用蜂蜜真伪的色谱检测方法,为中国药典蜂蜜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方法:试样经活性炭-硅藻土柱处理,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法检测,色谱分离选用Prevail Carbohydrate ES 5u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0~ 40 min,75% A→55%A,25%B→45%B),检测寡糖成分的检出.结果:以麦芽糖系列寡糖对照,检测结果显示,天然蜂蜜不含有五糖以上的寡糖;而果葡糖浆、麦芽糖浆及其蜂蜜的掺伪品均可检出大于麦芽五糖的寡糖.结论:可通过检测寡糖的存在与否鉴别蜂蜜的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