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记者申海鹏)日前,贵州省提出要实施《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用3年的时间,通过品牌创建、市场拓展、加工升级等行动,把茶产业培育成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三化同步”、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到2015年,全省建成茶园700万亩,2016年,投产茶园500万亩,形成加工企业集群5500家,茶叶年产量25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600亿元,全省农民人均茶园收入达到1250元。
1 创新之重--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意义2008年8月正式启动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是在落实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转变中,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而确定的科技重大专项.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旨在致力于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规范的新药研究技术平台,形成国家药物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新药研究进程.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是广东省安然渡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法宝.近几年来,广东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都离不开自主创新.而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院长王深明看来,所谓的世界一流,比拼的也正是这种"中国创造"的能力."去年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中山大学的附属医院,我们没有理由不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医院的目标.就像当年谁都无法预料到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样,目标的实现,只是时间的问题."作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中山一院并没有止步于此,王深明已将目光放眼世界.
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动力,更是作为高新科技产业之一的医药产业的命脉.为改变我国目前医药产业的现状,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为主线,紧紧围绕"人人享有保健"的国家发展战略需要,针对医药重大科技问题,瞄准世界前沿,结合我国国情,集中优势力量,以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为重点,创新平台和能力建设为基础,组建优秀团队,培养高水平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为保障,全面构建我国医药创新体系,坚持以"人才、标准、专利"三大基本发展战略,增强我国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医药产业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为保障人民健康,提高医药经济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促进医药科技进步,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做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迅猛,其总收入已超过钢铁、军火工业,成为令人瞩目的新兴产业.在我国,由于20年来的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加之近几年国家增加法定假日,人们消费观念转变以及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使我国旅游业超常规地发展.
吉林省长白县是我国中药材和人参的主产区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及土壤条件,使长白人参无论从品质上和药效上都明显的优于其它产地的同类产品,长期以来,深受中外客户的青睐,也倍受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人参产业是我县的支柱产业,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逐步深入,禁伐限伐,参地资源严重匮乏,人参业生产处于萎缩状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是势在必行.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突出的位置,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依托我县丰富的林地和参后还林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参,利用自然植被的荫蔽,也可搭建简易人工荫棚,培育出来的人参品质与山参相近,不但缓解了参业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的矛盾,还为农民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