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积极投身教改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本人结合自己在化学中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与体会.
(上接1998年第12卷第4期)4 改变教学活动形式,有效地实施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欲主动性和参与欲表现为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和评价.主动性和参与欲的形成,反过来会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组织结构模式的改变,如对有关伦理、道德的临床护理问题的主动讨论和思考,能引起学生间认知上的冲突,促进学生进行价值判断,有利于形成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格特征.具体策略如下:
实习是学生接触社会,强化服务意识,确立专业情感和态度的重要阶段<'[1]>.临床实习的质量主要受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2]>.护理临床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包括护理能力、教学能力、评价、个性特质、人际关系等行为[3].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新世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校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等措施,逐步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以评估的方式对教学质量实施监控,包括目标监控、过程监控、效果监控、环节监控等.并对监控获得的信息采用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将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模式和教师教学行为溶为一体,促进教学运行管理和教学质量提升,以保证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