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护理临床教师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和MMSS工作满意度量表,对136名从事带教工作2年以上的护理临床教师进行调查.结果:55.1%和68.4%在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方面处于中、高度倦怠.工作满意度得分较高的是与共事者的关系、被称赞和认可,专业交流机会;较低的是福利待遇.家庭一工作平衡、排班制度、专业发展机会.福利待遇、被称赞/认可的满意度对情绪衰竭和工作冷漠感有一定影响;排班制度满意度对个人成就感有一定影响.结论:应关注护理临床教师的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提高对带教老师的福利待遇和精神鼓励,从而提高其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倦怠程度.
[目的]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及角色胜任评价水平,以及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同及角色胜任评价水平,为临床教学管理者制定教师角色发展及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60名临床护理教师及208名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对理想教师角色充满期待,教师认同理想教师角色;教师对自身角色胜任自我评价高于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角色胜任评价,主要缺陷项目包括在对病人家属的人文关怀意识、给学生以心理/专业伦理/行为方面的辅导、个案与个性化教学方法等.[结论]学生对教师角色胜任评价不高,发展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师角色势在必行.建议临床护理师资建设应着手发展临床护理教师教育者角色、辅导者角色,同时应注重培养临床角色中专业发展的潜力.
实习是学生接触社会,强化服务意识,确立专业情感和态度的重要阶段<'[1]>.临床实习的质量主要受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2]>.护理临床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包括护理能力、教学能力、评价、个性特质、人际关系等行为[3].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教育体系的日趋完善及高等护理教育的不断扩展,护理临床教师的教学任务也由过去带教单一知识结构层次的中专生向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多层次、多规格、不同知识结构的护生方面转变.面对这种临床教育体系的转化,要把这些具有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就必须提高临床教师的自身素质,以适应各层次护生的需求,使她们真正成为具有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和护理科研等多种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临床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