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8岁,安-26领航员,飞行时间2700h.因稍剧烈活动即出现心前区疼痛1周,于2002年9月27日入院.主诉:20日晚因自觉体力下降明显,去操场跑步约1000 m,返回后约30 min出现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伴疼痛,并向双上肢放射,持续约2~3 min后逐渐缓解,在此后的5 d中又发作过2~3次.
长期以来,冠心病或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在民航飞行人员中时有发生,对飞行安全威胁极大,其病理基础均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1,2].然而,近年发现两例民航飞行人员的急慢性心肌缺血,系由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肌桥引起,这在以往的飞行人员心血管疾病中尚未见报道,值得总结,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4岁,空客A320机长,总飞行时间13000 h.2006年始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可疑阳性(Ⅱ、Ⅲ、aVF、V4~V6水平下移0.1 mV);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正常,评定为合格.
冠心病是影响飞行人员健康和飞行安全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1],并且常可导致空中失能,多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然而近年来发现,冠状动脉心肌桥(coronary myocardial bridge,CMB)也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狭窄导致急慢性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2],其已成为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的病因之一.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9岁,民航飞行员,飞行机种B747-200.飞行时间13 800 h.因体检发现活动平板试验阳性5年入院.病人于1995年体检时,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T波低平,并行平板运动试验为阳性,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示:心肌缺血.病人无心慌、胸闷、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未进一步检查.2001年体检时仍有上述改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鉴定而入院做冠状动脉造影.查体: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扩大,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 cm,心率7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肝脾不大,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和肝肾功能正常,血糖、血脂正常.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T波低平.胸片及心脏超声未见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回旋支均明显扩张,远端迂曲,两支于心底部合为一支直接开口于右心室,其它分支较细、充盈差.造影下见分流量小,右冠状动脉较细,无狭窄.呈左冠优势.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0岁,运7飞行员,飞行总时间8 000 h.1993年在某疗养院体检发现血压增高,最高达150/98 mmHg(1 mmHg=0.133 kPa).就诊于体系医院,诊断为高血压病,先后给予口服卡托普利和苯磺酸氨氯地平降血压治疗,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平素无明显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2013年1月因“间断性心悸、胸闷1年余,症状加重1周”就诊于体系医院.动态心电图示:①偶发室性早搏;②房性早搏;③ST-T改变.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近端至中段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给予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支架植人术和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等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截止2006年底,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已达1.6亿,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血脂异常1.6亿,超重2亿,这是心血管疾病的巨大"后备军",造成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达250~300万,其中心肌梗死200万 [1].在人们还没有重视高血压病的危害是造成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导致心血管事件这一危险性时,2005~2007年国航先后有4例空勤人员发生院外急性心血管事件,不得不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支架手术,最轻的也是冠状动脉溶栓术.
踏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价心肌缺血和辅助诊断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检查方法之一,具有经济、简便、实用、相对安全、无创性及可重复性的优点,已广泛用于飞行人员常规体检,以排除CAD的诊断.我院采用TET,共计检查189例健康体检飞行员,现报告并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