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自1996年7月至2003年5月经鼻内镜下剪切分离加双极电凝治疗鼻腔粘连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鼻中隔偏曲手术矫正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其诊治处理除了从形态上判断外,还应结合功能因素.目前鼻中隔偏曲的诊断标准差异较大,尚未统一.常见的诊断标准可分为三类或三度,Ⅰ度,轻度偏曲:鼻中隔偏曲部与鼻腔外侧壁不接触,对鼻腔功能和鼻窦引流尚无妨碍者;Ⅱ度,较重偏曲:鼻中隔偏曲部与鼻腔外侧壁接触,或伴有对侧鼻甲代偿性肥大或萎缩性改变,已影响鼻腔功能和鼻窦引流者;Ⅲ度,严重偏曲:鼻中隔偏曲部与鼻腔外侧壁紧靠,距状突或嵴突紧压鼻甲骨,以细棉签探查不能通过,伴有极明显鼻塞等症状者[1].对于Ⅱ度、Ⅲ度偏曲的诊治处理临床上是一致的,需手术矫正.而对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伴有的Ⅰ度偏曲(即轻度偏曲)的处理却值得探讨.1998年12月~2002年12月我们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轻度偏曲的患者116例,现报告如下.
粘连性中耳炎是中耳炎中较为棘手的一类疾病,由于粘连等病变造成中耳结构活动障碍致使听力下降,因缺乏有效的手术方式和术者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其治疗效果欠佳,易复发,使患者长期受疾病的困扰.本文就粘连性中耳炎的定义、发病机制及现有的治疗方案和效果做一综述.
粘连性中耳炎是各种急、慢性中耳炎愈合不良引起的后遗症,其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优质的阻隔材料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阻止粘连,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各种阻隔材料预防和治疗中耳粘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广泛应用于临床抗瘢痕形成、抗成纤维细胞及肉芽组织增生和预防组织粘连的药物,本文通过对近5年来MMC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预防术腔粘连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
声带粘连是由于损伤和炎症后被覆上皮的瘢痕组织桥连了两侧声带而形成的,常发生于前后联合.近几十年来随着嗓音外科学的发展,许多声带病变都可以得到有效治疗,但是声带瘢痕粘连的治疗仍是一个难题.本文将重点介绍近年来国外声带瘢痕粘连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