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自2004年以来应用CO2激光显微手术治疗会厌囊肿35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35例会厌囊肿患者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0~69岁,平均年龄35.6岁.首次发病23例,复发12例(复发1次8例,2次3例).囊肿单发25例,多发10例.临床表现:无症状而偶行喉镜检查时发现8例,咽异物感或梗阻感27例,发音含糊不清11例,呼吸困难3例.
我院自2006年6月~2011年5月共收治16例婴儿会厌囊肿,并施行支撑喉镜显微镜下电凝吸引钩婴儿会厌囊肿切除术,术后均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观察,效果满意,无一例复发.现报道如下.
会厌黏膜上的黏液腺腺管阻塞导致其黏液潴留被认为是会厌囊肿的病因[1]。电刀切除术是公认治疗会厌囊肿的常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钬激光手术治疗因其手术精准性目前已开始应用到临床,但其术后疼痛及黏膜肿胀程度研究鲜有报道。我科应用钬激光治疗会厌囊肿,取得满意的疗效。针对术后疼痛及黏膜肿胀于常规电刀切除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会厌囊肿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患者大多因咽部异物感就诊或体检时发现.如囊肿继发感染可表现为喉部疼痛,可出现咳嗽或声音改变,严重者可致喉阻塞.目前临床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常规器械切除、高频电刀、微波、激光、低温等离子刀等.我科常规采用全麻显微支撑喉镜下切除术,虽然术中出血相对上述热器械手术多,但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年来我们对直径超过1.5 cm的会厌囊肿行囊肿揭盖术,较以往囊肿完整摘除术相比,效果更佳,报道如下.
会厌囊肿多由于会厌黏膜黏液腺管阻塞导致黏液潴留所形成,传统治疗方法是喉显微器械切除囊肿加创面电灼术,术中容易出血,囊肿边缘及基底部术野辨别不清,复发率较高,囊肿周围组织易受损伤导致会厌变形甚至部分缺失[1,2].我科自2008年6月~2013年2月应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显微手术治疗会厌囊肿19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9例会厌囊肿患者,男8例,女11例,年龄39~76岁.主要症状为咽部异物感(16/19),吞咽梗阻感(6/19),反复咽痛(2/19).囊肿最大直径1.0~2.5 cm,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确诊.
1临床资料 1997年7月至2000年11月治疗3例急性变态反应性会厌水肿患者.例1,男,32岁,以咽喉疼痛,呼吸困难1小时就诊.体检:患者极度呼吸困难(四度),烦躁不安,不能平卧,神态恍惚,会厌急性充血肿胀呈球状,声门无法视诊.立即静脉给予地塞米松20 mg静推,吸氧,抗炎并紧急行气管切开术,术中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例2,女,43岁,主诉咽喉不适,呼吸困难.体检:四度呼吸困难.立即用水果刀行环甲膜切开(未来得及进急诊室)数分钟后呼吸渐恢复,随后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检查:会厌充血肿胀呈球状.住院两周,抗炎、激素治疗,治愈出院.例3,男,49岁,主诉咽部不适、疼痛,呼吸困难2小时,急诊入院.体检:四度呼吸困难,口吐血沫,大小便失禁,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护士立即用压舌板挑起急性充血水肿呈球状的会厌,使声门留小缝隙,同时行环甲膜切开,人工呼吸,注射呼吸兴奋剂,类固醇激素,吸氧等抢救.患者呼吸心跳逐渐恢复,意识逐渐清醒,行常规气管切开,临床治疗1 7天,治愈出院.
新生儿先天性会厌囊肿在临床上较少见,常因呼吸困难伴肺部感染而收入新生儿科,如不及时治疗原发病,可危及新生儿生命.近年来我院收治2例,均治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因咽部异物感4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0-08-02入院.入院时一般情况良好.专科检查:见会厌舌面偏左侧有一淡黄色肿物,质地软,基底广,边界清楚,大小约1.5cm×1.5cm×0.8 cm,初步诊断会厌舌面囊肿.在局麻直达喉镜下行会厌囊肿摘出,并射频治疗,术中用喉钳咬破囊壁,流出淡黄色粘稠物约3 ml,吸取干净,见会厌粘膜下有一大约0.8cm×0.6cm×0.4cm的裂孔,无出血.为防止复发,用射频烧灼裂孔,边缘不断渗血,用‰肾上腺素棉片压迫止血,15分钟后又出现持续渗血,局麻下止血,病人不合作,改在全麻插管下行会厌粘膜裂孔修补及止血,术中缝合粘膜裂孔共4针,反复检查无出血,安全返回病房.共出血约400 ml.术后抗炎及止血药物治疗.病理结果:会厌潴留囊肿.1周后拆线,无出血,痊愈出院.随访2年,无残留囊肿,无复发.
喉声门上型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以后因会厌缺失易引起吞咽功能障碍,我们自1996年1月至2002年2月,对23例喉声门上型癌进行舌骨下肌皮瓣会厌重建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