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穿孔最常见于鼻中隔矫正手术后,其修补方法 较多,但在狭窄的鼻腔内手术操作难度较大,成功率较低.如能在鼻中隔矫正术中即给予处理,预防术后出现鼻中隔穿孔,则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2012年10月~2015年8月我们应用游离的下鼻甲黏膜瓣在鼻中隔矫正术中处理36例鼻中隔黏膜对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女,78岁,因右鼻塞3年,左鼻塞6个月,伴流臭脓涕,渐进性加重入院.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现血压控制在145~155/95~105 mmHg,心功能分级:Ⅱ级(NYHA分级),空腹血糖控制在7.5~8.5 mmol/L.查体:鼻腔黏膜充血,右侧鼻腔有淡红色肿物突出,鼻底处黏脓涕,味臭,左侧鼻腔脓性臭分泌物,吸净后可见黄褐色脓块.鼻窦CT显示右侧上颌窦、双侧筛窦、双侧鼻腔连续性密度增高影,有散在钙化斑点,鼻中隔中后段显示骨质不连续,被由右侧上颌窦、筛窦、鼻腔至左侧鼻腔延续过来的密度增高影替代(图1).CT报告:霉菌性鼻-鼻窦炎,可疑鼻中隔穿孔.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在局部麻醉下行鼻内镜检查加鼻腔病灶清理术,在心电监护下,鼻腔缓慢分次行丁卡因麻黄碱棉片麻醉,先行左侧鼻腔清理术,分次吸净黄褐色脓块,发现左侧鼻腔的脓块是由右侧鼻腔病灶穿破鼻中隔中后部延伸过来的.后又部分清理右侧鼻腔肿块,发现肿块系黄褐色脓块将鼻腔外侧壁黏膜组织压迫突出所致,清理大部分脓块,手术历时40 min,妥善止血后明胶海绵填塞,第1次手术结束.经过术后2天的观察,患者无不适,在第1次术后48 h行第2次鼻内镜下右侧鼻腔鼻窦病灶清理术,动力系统清除突出的淡红色黏膜组织块,见鼻中隔中后部约3 cm×3 cm×2 cm的穿孔,冲洗术腔,膨胀海绵常规填塞术腔.术后48 h抽出填塞物,术后第5天出院.病理诊断为曲霉菌病.随访至今16个月未见复发,鼻中隔穿孔同前.
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以来,我科采用鼻内镜下经鼻-鼻窦入路,利用自体带单侧软骨膜的鼻中隔软骨行眼眶内侧壁重建治疗爆裂性眼眶内侧壁骨折11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