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加强对药品保管,存放及妥善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杜绝了伪劣药材进入医院,流入市场,其目的是达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同时也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医院信誉。 1 对剧毒药品要特殊管理 剧毒药品如管理不善,不严,很容易造成不可估量的后……
瓦松栓是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所从中药瓦松中提取有效成分研制而成的用于治疗妇女宫颈糜烂的阴道栓剂.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对该药进行了大鼠阴道放栓的毒性研究,结果如下.
病区药柜虽然只是设在病区的一个临时的、规模较小的药房,通常是每个病区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一些必须急救品的储备,但是却能够为危重、突发疾病的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本文对病区储存药品在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及对策.
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是一种化学药品,国药准字H10980220,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生产,规格是2 mL/支,为无色澄明液体,主要用于完全胃肠外营养疗法中作为磷的补充剂,亦可用于某些疾病所致低磷血症,如中等以上手术或其他创伤需禁食5d以上的患者的磷的补充剂,此药严禁直接注射,输入途径为静脉滴注,使用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稀释200倍以上,并控制滴速。12种复合维生素(卫美佳),国药准字H20093720,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为静脉补充维生素用药,含有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复合维生素制剂,为橙黄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可作为胃肠外营养静脉注射液,适用于经胃肠道营养摄取不足的患者或需特别补充来纠正一种或多种维生素缺乏的患者,可供成人和11岁以上儿童补充维生素。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这两种药物配伍使用时存在配伍禁忌,但在药物配伍表[1]中并未提到两者存在配伍禁忌,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报道如下。
近年来,药品导致的严重医疗安全事件引起了医疗界的高度重视,用药安全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医疗机构十分重视的课题.威胁用药安全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药品本身的问题,也有医务人员滥用药品的因素.为进一步正确使用药品,提高用药安全性,我院根据医疗安全的特点,在全院医务人员中开展学习药品说明书的活动,提高大家科学、合理、规范使用药品的能力.
目的:了解静脉药物在集中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序时记录,整理分析杭州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1月至6月计522 690份静脉药物配置中有48份出现错误,差错率为万分之0.92,差错原因包括发生医嘱错误、审方未发现导致摆药错误、配置错误等.通过及时纠正,出门差错率为万分之0.23.结论:静脉药物配置流程中管理制度、责任意识、培训方式均存在问题,应强化药护人员责任心,逐步完善培训管理机制,加强培训力度,杜绝、防范配置工作中差错的产生.
我院以病人为中心,深化医院改革,保证医院临床用药安全,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于2000年6月27日率先在北京市卫生系统公开进行了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现将我院的体会报告如下。一、药品招标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人民卫生保健水平大大提高。但旧有的医药卫生体制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药品供销活动中存在的矛盾,随着社会发展日益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一是药品费用攀升速度过快,国家医疗费用支出负担过重。二是药品市场供过于求,产销秩序不规范。三是药品的虚高定价,药品供销过程中高额利润的存在,引发和加剧了药品生产、购销市场的混乱。四是卫生补偿机制没有理顺,医院存在“以药养医”的现象。五是药品购销中的不规范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药物管控政策的实施和一系列举措的强力推进,医院药事管理改变了以保障供应为基础、管理药品为中心的被动工作模式,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合理用药为基础的主动服务模式转变。依托医院信息系统(H IS ),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合理、及时有效的药学建议,已成为医院药事管理与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 H IS 系统的不断改进,使医疗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被计算机系统记录及处理。对于医院药事管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将改变传统的药事管理模式,使药事管理人员彻底摆脱繁重的管理事务,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简单、快捷、低价、高效将成为网络时代药事管理的标志[1]。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对上市前药品评审工作的补充和完善。医院对药品进行安全性再评价也是医院药事管理的一种监管手段,可以达到宏观监督、微观管理之目的,最终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2]。
饮片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南宋时期,<武林旧事>作坊项下,就有"熟药圆散,生药饮片"的记载[1].中药饮片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对同一种药材本身的性质和治疗疾病的要求,而采取不同的炮制加工工艺制成,且同一种中药饮片运用不同的方法炮制后,具有不同的疗效,如半夏,味辛、温、有大毒,外治疮肿,若经炮制则可内服.姜半夏,可止呕;法半夏,则可燥湿化痰.所以饮片质量的好坏直接与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有关.目前<中国药典>尚未收载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本文仅对35个品种,105批,11种炮制方法的中药饮片进行了微生物限度检验,发现同一种中药饮片运用不同方法炮制后,检测出的菌数有很大差异.
<中国药典>对中药有规定理化鉴别方法,由于医院验收的中药饮片要即时入库是不可能完全按药典的方法来检验.因此以丰富的验收药材饮片经验才能快速和准确把品种纯正、质量上乘的饮片验收入库,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和及时.对有怀疑的品种,必需按药典的方法来鉴别.为此,笔者把多年积累的经验介绍如下.
静脉输液药物配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在每项操作后我们都要执行严格的查对制度.由于临床药物种类繁多,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每次配制药物后的核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12月我科在临床操作中,总结出一个小密封瓶药物配制后的核对方法,经600个小密封瓶药物配制及核对实践后,发现此方法安全、简单,效果可靠,现报道如下.
目前,临床治疗上经常联合用药,很多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信息在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报道资料中介绍相对欠缺,作者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发现咪达唑仑和维库溴铵联合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而此3种药物在药物配伍表中并未提到存在配伍禁忌.为了临床用药安全,现将其报道如下.
注射用硫辛酸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感觉异常,是内分泌科常用的药物之一。2015年9月,笔者在应用注射用硫辛酸与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时,发现这两种药物在顺序输液中会出现乳白色混浊物,存在配伍禁忌。查阅两种药物的说明书均无此说明,并且查阅了药物配伍禁忌表也没有关于这两种药物的说明,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介绍如下。
目的 探讨临床用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患者用药安全的同时,降低临床护理人员的操作风险.方法 通过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相遇出现絮状反应,对影响临床用药安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用药安全问题的发生.结论 充分认识用药安全问题给广大患者带来的危险以及给临床护理人员带来的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护理人员操作风险的有效手段.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颁布实施后,对药品质量管理提出了更加规范严格的要求.护士是临床各科室药品保管与使用的直接责任者,护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临床药品的管理与使用质量.为保证药品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减少浪费,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我院护理质控小组于2006年1月对各病区的备用药品管理情况进行了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制定了相应措施,并运用三级质控进行药品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药学是现代医院药学的核心,是医院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点之一,是以药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以病人利益为中心,以保障病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应用科学.
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临床新药品种日益增多,药物不良反应也不断发生,用药安全受到临床医生和药学人员的普遍关注,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就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选药正确、剂量恰当、给药方法正确、联用合理四大环节及药师在安全用药中的职能作用谈一点看法。1 选药正确 医生对患者病情明确诊断后,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药物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新药品种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医生选择治疗用药切不可喜新厌旧,这一点在抗菌药物的选择方面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更新换代快,品种繁多,同类品种多,许多临床医生缺乏一定的药学知识,缺乏对各种抗菌药物的全面了解与比较,特别是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间的作用,往往凭经验用药,用新药,这不仅费用高,随之也带来药物的毒副作用、菌群失调等不良后果。笔者认为,选择抗菌药物必须根据细菌的药敏试验和病原学诊断结果,按照抗菌药物用药原则选择具体药物。在不知道病原学诊断和药敏试验结果的情况下,预防性选择抗菌药物必须根据可能造成感染的细菌种类、药物对不同菌株敏感差异和使用频率等进行;在得到病原学诊断和药敏试验结果的情况下,必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病原菌敏感药物;另外要注意抗菌药物的发展动态和品种间抗菌活性差异[1]。临床医生选择药物必须了解各类药物的药物作用、作用特点、适应证、副反应、禁忌证及配伍禁忌,并结合患者生理、病理情况,真正做到因人、对症、高效、低毒、经济。
每种药物都有独特的理化性质,若配伍不当,即会产生物理性或化学性反应,导致药物失效或发生毒性反应。因此,临床医师和药师必须熟悉并充分理解药物的理化性质,避免合用有配伍禁忌的药物,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目的 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控制临床用药安全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面实施移动护理信息化前后临床用药错误发生率及原因.结果 未实行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时年发生临床用药错误67例,包括患者错误19例(28.35%),用药剂量错误8例(11.95%),漏给药21例(31.34%),给药时间错误9例(13.43%),给药途径错误10例(14.93);扫码率50%时发生临床用药错误27例,分别是10(37.03%),3(11.11%),10(37.03%),2(7.41%),2(7.41%);扫码率95%时临床用药错误率9例,分别是1(11.11%),1(11.11%),4(44.44%),2(22.22%),1(11.11%).结论 全面实施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可预防和降低临床用药错误,使用移动终端扫码执行医嘱,提高扫码率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关键.
医院门诊药房是医院药剂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医疗服务的一个窗口服务部门,它也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我院是一家市级三甲综合性医院,门诊量大,药房药品种类繁多,因此门诊药房服务及管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临床用药安全,影响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人们对用药安全、有效等问题的关注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品的管理方法也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医疗体制改革,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经济,根据作者多年药房工作的体会就门诊药房的管理谈几点看法.
雄黄为硫化物类雄黄矿物药材,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该品的炮制方法为水飞法,三氧化二砷检查必须符合规定.雄黄辛,温;有毒.具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之功效.在临床上,用于痈肿疔疮,虫积蛟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该品为28种毒性药材之一,临床用药安全尤为重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苯甲醇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对该药品的使用通知如下:
清开灵注射液是由人工牛黄、牛角、金银花等中药精制而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祛风化湿、活血通络等功效.临床上用于热病神昏、上呼吸道感染、高热、肺炎、急慢性肝炎、中风偏瘫、神志不清等疾病的治疗.随着临床应用增加,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有关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及原因分析,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临床药学是现代医院药学的核心,是以药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以病人利益为中心,以保障病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应用科学.药学和医学的紧密结合和强烈的临床实践性是它的两大特点.
药品临床评价( drug clinical evaluation)是对药品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用药方案、贮存稳定性及药物经济学等方面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论及估价工作,得出的结论可指导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对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抗菌药物、抗血小板药、注射剂等进行评价与再评价,可促进安全用药。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临床用药的管理,完善临床用药安全及不良事件应急监管机制,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日前成立了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近日,该委员会工作正式启动,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于2009年1月8日在京召开,会议将确定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及办公室、合理用药特聘专家组的工作思路、职责与任务.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临床用药的管理,完善临床用药安全及不良事件应急监管机制,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卫生部日前决定组建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一次性注射用具因使用方便,防止临床交叉感染,减轻消毒供应室的工作量而被医疗单位广泛使用.为了临床用药安全,我们除对本院的输液进行细菌、热原、不溶性微粒检查外,同时不定期对本院使用的注射用具进行细菌、热原、不溶性微粒项目检查,以考察其质量.结果显示一次性注射用具在细菌、热原方面均符合质量要求,但在不溶性微粒方面除一次性输液滴管符合规定外,其他不同规格的一次性注射器的不溶性微粒都超过<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的规定.
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对医院制剂室验收标准,各省市正在积极验收,抓紧落实.笔者最近参与验收了几十家医院及三家民营医院的制剂室.从总体来看,在资金投入、硬件改造、人员配备及软件的准备及落实上,比改建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更进一步接近了行业GMP标准的要求,从而使医院制剂室的工作达到了生产操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要求.这些为提高药品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尽管各单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力求做到完美,可是由于经验不足、思想不够解放,在验收中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医院制剂工作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证,本人愿就这两方面的问题做一些探讨,以求共勉,也为把验收工作落到实处,防患于未然尽一份绵薄之力.
药品质量是指能够满足规定要求和需要的特征的总和。药品质量确立于研制阶段,形成于生产过程。但是,药品一旦产出,即在质量确定与质量形成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流通领域的质量保持与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实现则依赖于质量抽查性检验予以控制。一般是通过抽取代表样本,依照既定质量标准与规范的检验方法,经药品检验所得出的结果或数据间接地反映出总体的质量动态。此外,对上市药品的稳定性、均一性和安全性等质量特征进行综合考查,最终对使用质量进行预防控制,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疗效确切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