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小儿心脏术后早期并发肺部感染是导致重症患儿延迟恢复的最主要因素。既往临床上对肺部感染的诊断指标主要是结合微生物学证据以及一些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等综合考虑,存在有诊断延迟或特异性低的问题,从而可能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降钙素原(PCT)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有可能对心脏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小儿心脏手术患儿,由于受到体外循环(CPB)所致炎症反应的影响,包括PCT, CRP,WBC在内的炎症因子均会在术后早期一段时间内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并因此干扰对早期感染的临床评判。而对于CPB术后早期PCT自然变化规律及与感染的关系目前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测定小儿CPB心脏手术后早期并发感染与非感染患儿血浆PCT,CRP及WBC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三者对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3年3月~5月阜外医院小儿外科中心PICU收治年龄5岁以下,先心病手术风险矫正评分(RACHS-I)2~5级先心病术后患儿100例。连续测定术后第1、2、3、4、5、6、7天血浆PCT,CRP及WBC的含量,同期行气道分泌物细菌学培养。培养阳性者定义为术后肺部感染,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目的:回顾分析心脏术后早期呼吸道病毒感染病例,总结经验,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阜外医院小儿外科中心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呼吸道病毒感染10例,体重(5.5±2.3) kg,年龄(5.3±4.7)个月,简单畸形6例,复杂畸形4例,除一例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外,其余均为非紫绀型。病毒分类,合胞病毒4例,副流感病毒6例。临床表现为气道反应高,氧分压低,胸片表现为毛玻璃样,长期不能脱离呼吸机辅助。治疗方面,采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人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激素减轻炎症反应,气道反应极高的病例可以增加PEEP。同时积极体疗,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除。加强患儿的隔离消毒。
目的:小儿心脏术后早期并发肺部感染是导致重症患儿延迟恢复的主要因素。既往临床上对肺部感染的诊断指标主要是结合临床、微生物学证据以及一些非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等综合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诊断延迟或特异性低的问题,从而可能延迟最佳的治疗时机。降钙素原(PCT)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有可能对心脏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心脏术后早期患儿应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无益于减少骨骼肌降解/ Tight glycemic control with insulin does not affect skeletal muscle degradation during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following pediatric cardiac surgery. Fisher JG,Sparks EA,Khan FA,et al. Pediatr Crit Care Med,2015,16(6):515-521.
关键词严格控制血糖;危重症;儿童;蛋白水解;分解代谢;胰岛素
摘要
目的危重症可导致分解代谢显著增强,而持续性蛋白丢失和患病率及病死率升高有关。胰岛素为强效抗分解代谢激素;大剂量胰岛素可减少危重手术患儿骨骼肌蛋白分解。然而尚无研究分析临床剂量的胰岛素对蛋白分解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术后严格控制血糖及应用临床剂量胰岛素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儿骨骼肌分解的影响。
本文旨在观察吗啡术后镇痛是否对心脏术后早期气管拔管有影响. 资料与方法选择20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成年病人,年龄18~77岁,其中男14 例,女6例.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的术前用药均为吗啡和东莨菪碱.术中麻醉用药均为咪唑安定10m g、丙泊酚50~100mg、维库溴铵8mg或罗库溴铵75~100mg、芬太尼0. 2~0.5mg,并以异氟醚吸入维持.手术时间70~260分钟.术毕镇痛组即接通静脉镇痛泵,吗啡输注速度为2mg/h.对照组不用镇痛药物,待病人自然苏醒.回ICU后即以呼吸机辅助呼吸,型式SIMV+PSV .病人苏醒,自主呼吸出现后开始脱机.每30分钟SIMV频率减少2次/分,当减至4 次/分后开始减PSV压力每次2cmH2O,保持RR≥10次/分,VT≥3 00ml ,SpO2≥95%.当呼吸机参数减至SIMV 4次/分、PSV 4cmH2O后 ,如血气分析满意即停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统计术毕至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拔管期间最高收缩压、最快心率与安静时收缩压和心率的差值(△SBP、△HR),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观察病人在苏醒、脱机过程中的表现.病例选择中剔除了由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心律失常、疑有活动性出血等因素导致拔管延迟的病例.
1995年7月~1998年11月我们采用碘伏(Iodophor)湿敷治疗了14例心脏术后早期胸骨感染患者,临床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与方法 共14例,男9例,女5例。其中心瓣膜置换术后采用碘伏治疗9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和肥厚型心肌病各1例。胸骨部分哆裂13例(均为上段),全部哆裂、右心室显露1例。采用济南华光公司生产的碘伏溶液,首先消毒原切口周围皮肤2次,不用脱碘,清除感染切口内的分泌物及坏死组织(首次分泌物细菌培养),然后用碘伏溶液冲洗并浸泡创面约5分钟后,用干纱布吸去药液,再用浸透药液的纱布(以不滴出药液为准)湿敷。保证湿敷纱布置入已哆裂的胸骨游离缘之间,并全部覆盖切口的创面,然后覆以干纱垫并用胸带固定。如胸骨裂开较长,心脏部分裸露,湿敷纱布可直接敷于心肌表面。首次碘伏湿敷后5天内每天换药2次;以后视创面情况、肉芽组织是否新鲜、有无脓苔、胸骨骨膜颜色是否正常,决定换药次数。待肉芽组织丰满时将切口二次缝合,并在缝合前对创面行细菌培养。 结果14例患者在缝合前创面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减少了换药次数,明显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并未再次出现感染。
通过19例心脏术后早期中~重度脑损害病例,从三方面阐述了护理体会:(1)根据各种原因致脑损害的神经系统体征特点,采取及时主动的观察护理措施。(2)积极处理导致循环不稳定和缺氧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脑损害发挥关键性作用。(3)掌握好冬眠低温疗法的时机、时间、切实做好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以减少死亡率,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