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IκB激酶(IKK)在肝脏缺血再灌注(HIR)中的作用.方法: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HIR组)、PDTC保护组(HIR+PDT组).HIR组将肝左叶及肝中叶入肝血流阻断60min后再灌注.保护组先经阴茎背静脉注射PDTC 120 mg/kg-1后立即依HIR组致伤,对照组仅显露肝中叶及肝左叶肝蒂,不阻断,自阴茎背静脉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 mL.分别采用原位杂交、EMSA、免疫组化及赖氏法检测再灌注后1、6、12 h IκB激酶表达、NF-κB活性、TNF-α的表达及血浆中ALT含量.结果:损伤后IκB激酶表达水平、NF-κB结合活性、TNF-α表达水平、血浆中ALT含量升高;HIR+PDTC组与HIR组相比较,IκB激酶表达水平、NF-κB活性、TNF-α表达水平、血浆ALT水平降低.结论:HIR后肝内IκB激酶可促进NF-κB的高水平激活引起肝内TNF-α等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增强,从而导致肝脏损伤.干预IKK-NF-κB通路可能是防止HIR后急性肝脏损伤发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街头对献血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ALT),可采用快速试纸条进行现场筛查,以减少血液报废,采血后ALT检测用赖氏法进行复检.为了探讨溶血对快速试纸条法以及赖氏法检测ALT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溶血标本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溶血对快速试纸条法检测ALT呈负相关,而溶血对赖氏法检测ALT呈正相关,现报告如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血站实验室筛查献血者血液的必检项目之一.在采供血机构,随着全自动血液筛查系统的应用及<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检测ALT的方法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我站目前采用赖氏法做初检,同时以丙酮酸氧化酶法做复检,对5 998份血液标本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总结如下.
1 目的对和田地区献血者血液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行调查.2 方法ALT检测采用赖氏法和酮体粉法.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为EILSA法.
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检测,在基层医院和在献血员的筛选上,都是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因此,也是实验室最常做的工作量最大的检测项目之一.对ALT的检测,方法很多,相比之下,赖氏法稳定可靠,一直被绝大多数(尤其是基层单位)实验室所采用.但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赖氏法检测ALT用的基质注人配方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配制工序多,复杂,操作繁琐,且更重要的是pH不易准确调至7.4,保证不了试剂质量,经NaOH处理后缓冲容量又减低等,导致试剂质量下降),笔者根据化验学试剂缓冲原理,对该基质液配方及程序加以改进,经实验效果满意,克服了原配方许多不足,提高了试剂质量,现报道如下.
在无偿献血血液检测项目中,丙氨酸转氨酶(ALT)是献血者健康检查的必检项目之一,其检测正常值为赖氏法≤25 U(卡门单位),连续检测法≤40 U/L[1],近年来我中心ALT检测不合格报废率一直居高不下, 是中心面临的一个难题,如何降低初筛 ALT不合格报废率和有效避免血液报废也是我中心持续改进的一个方向. 研究显示,ALT不合格报废率最高达总报废率70%,为了降低ALT不合格,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无偿献血前血液检测项目包括血红蛋白和ALT检测[2].我中心从2012开始对固定采血屋、流动采血车、中心内部采血全部献血者标本增加ALT快速筛查,对ALT快速筛查不合格情况进行调查及分析. 了解献血者性别、年龄、体质量、职业等因素与ALT快速筛查不合格的关系,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ALT检测方法结果的精确性和相关性. 方法: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icrolab 300 半自动生化仪、 Reflotron plus 快速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和赖氏法同时检测血清ALT. 结果:精密度测定,干式法测定的ALT的变异系数(CV)值为8.33%,微量速率法、赖氏法和大生化速率法CV值分别为8.02%、 10.32%和 7.59%.干式法、微量速率法和赖氏法与大生化速率法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0 2、0.981 6和0.917 6.结论:干式法和半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准确、快速、方便,与大生化速率法线形相关密切,统计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
新兵到达部队45天检疫期内,根据征兵工作条例,部队应进行必要的体格复查.现将某部2000年度新入伍的3582名新兵体格复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对象为2000年度某部新入伍的新兵,均在检疫期内,征集地分别为浙江、四川、河南、云南、山东、江西、河北省和上海市.男兵3510名,占97.99%;女兵72名,占2.01%.以国防部<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为依据,由新兵所在单位医疗部门进行外科、内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妇科等复检.艾滋病抗体(HIV)检测由防疫队初筛实验室完成;呈阳性的由全军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报告.ELISA法检测HBsAg(试剂由北京四环生物工程制品厂提供)、HIV(初筛试剂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抗体.赖氏法检测ALT,大于40单位为异常.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心肌细胞中较多,心肌梗塞时增高,肝炎时,AST可明显增高,我院自引进ALCYON1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后,发现其测定AsT的值偏高,为此,对GPT的3种测定方法(全自动法、半自动法、赖氏法)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采集150份临床常规检查的血样标本,采用3种方法检测AST。赖氏法:试剂为自配的0.1M磷酸盐缓冲液,2,4二硝基苯肼,4%氢氧化钠。半自动法:BECKMAN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生产。全自……
目的 对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双波长微板赖氏法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双波长微板赖氏法的空白试剂(磷酸缓冲液或纯化水)和NaOH浓度(0.5、1.0、1.5、2.0 mol/L),考察方法的稳定性、线性拟合度、精密性和准确性.结果 以纯化水作空白,1.0 mol/L NaOH作终止溶液时,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线性拟合度好,R2=0.998 3>0.990 0;检测38和57卡门单位的丙酮酸标准溶液的板内A492/630值的变异系数均<10%,100%的样本检测结果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优化的检测ALT的双波长微板赖氏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线性、精密性和准确性,且通量高,适用于大规模检测.
本文根据赖氏法并采取RA-50中的高点校正法测定血清ALT取得较好的结果,实验进入半自动化而提高工作效率.报告如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测定,过去国内大多应用比色法测定,如金氏法、赖氏法等.上海地区采用赖氏法,以卡门氏单位报告结果.现在较多地区采用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酶专家组1985年推荐的酶联--紫外连续监测法测定ALT活性.由于目前各医院实验室所使用仪器、试剂、方法及服务对象不一,参考值范围也不一,结果难以统一.我们应用我室的仪器、试剂、方法,对化工系统健康职工进行血清ALT活力水平参考值范围的探讨.
目的用丙酮酸氧化酶法替代赖氏法筛查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并对其可行性及适用性进行研究.方法用赖氏法和丙酮酸氧化酶法(酶标板法和试管法)分别测定不同ALT值的血浆标本,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6孔酶标板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线性范围达135卡门氏单位;与赖氏法结果比较,可将58份阳性标本全部检出,无阳性漏检.但酶标板法结果存在假阳性(假阳性率为0.25%),使用试管法进行复检后,结果与赖氏法完全一致.结论使用丙酮酸氧化酶法ALT检测试剂盒可进行大批量ALT筛查,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特别适用于标本量大手工操作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可用赖氏法的卡门氏单位表示,可以代替赖氏法.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项目是常用检测肝功能的试验,在健康人群体检中作为了解肝功能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以前一直使用赖氏法检测,该方法存在着血清需要量大、检测时间长、操作步骤多、每批试剂都需要绘制标准曲线等缺点;在健康人群体检时标本数量很大,需要一种能够简便、快速、准确的适合大量筛选的检测方法.然而用丙酮酸氧化酶法测定ALT,具有血清用量小、检测时间短、步骤简单、无需绘制标准曲线等优点,可以作为体检筛选ALT的好方法.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肝脏疾病实验室检测的一项重要项目,检测方法有多种,不同方法所测得的参考范围各不相同.上海市曾于1975年组织临床肝病学专家、临床检验专家和流行病学专家共同进行了上海市居民的Reitman法(赖氏法)检测ALT参考范围的调查.
血清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LT)是临床评价肝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传统的赖氏法参考区间为<40赖氏单位.目前很多单位采用酶偶联连续监测法,将该法的参考区间定为<60 U/L.为使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更多了解ALT两种测定方法参考区间的差异,每个实验室都有必要确定自己的ALT参考区间.为此,本研究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本院566名健康人员进行血清ALT测定.
目的:应用丙酮酸氧化酶速率法、赖氏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探索适用于血站筛查献血者ALT的方法.以降低医院输血感染疾病的风险.方法:对定值质控血清、10份不同ALT值的血清标本、1 254份献血员血液标本,作丙酮酸氧化酶速率法与赖氏法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丙酮酸氧化酶速率法与赖氏法检测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酮酸氧化酶速率法检测试剂盒可进行大批量ALT筛查,可实现试验的自动、微量、快速、结果传输的网络化,且能够保存每份样品的原始记录,便于查询,比赖氏法更适合在采供血系统中进行批量检测.
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和献血者的健康,献血者血液必须按卫生部颁发的《血站基本标准》的要求进行血红蛋白、HBsAg、抗-HCV、抗-HIV、梅毒、ALT等项目的检测[1].ALT检测常见的方法为酮体粉法、速率法和赖氏法[2],酮体粉法因其不能定量已渐遭淘汰,赖氏法操作繁琐需时较长也不适合血站大批样本的筛查,目前采供血机构基本采用速率法检测ALT.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的检测采用赖氏试管法,费时、操作繁琐,不适宜大批量标本的检测.随着全自动加样系统的应用以及新的<血站管理条例>的实施,本站以微孔赖氏法为初检方法,以微板丙酮酸氧化酶速率法为复检方法.笔者对2005年6月份的标本2 373份进行检测,结果微孔赖氏法25卡门氏单位以上59例,阳性率为2.49%;微板丙酮酸氧化酶速率法25卡门氏单位以上52例,阳性率为2.19%.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目前,随着全自动加样系统在血站的应用,ALT的测定多采用微板速率法.但其在实验温度、反应时间和读板条件等方面所规定的实验检测状态受到手工操作的限制,不能达到全自动生化仪所具备的良好反应环境,使实验结果的重复性、特异性差,影响了检测的准确性.
ALT活性检测是献血者初筛和血液复检的常规检测项目,目前已经有许多大中型血站采用微板速率法取代了赖氏法测定ALT活性,笔者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997年版规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血液初复检项目.检测方法有快速测定法(酮体粉法)、比色测定法(赖氏法)和速率法.酮体粉法假阳性率高,结果判断主观,误差较大;速率法虽准确性高,但内源性干扰较大,且需要特殊的设备,不易普及.本站一直采用赖氏试管法进行ALT活性检测,该法虽相对稳定,但操作繁琐费时,影响因素多,结果记录不规范,尤其不适合血站自动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检测的要求.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是筛查献血者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本室采用赖氏法检测ALT.由于试管法检测ALT活力,存在工作量大、比色时间长,初复检使用的标本量多等缺点,所以,笔者使用微量法检测,用酶标仪比色,现将两种方法结果比较报告如下.
在对献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项目筛选检测中,作为酮粉法和赖氏法,各自存在不足.酮粉法干扰因素多,误差较大,只能作定性分析[1].赖氏法尽管相对稳定和精确,但因其操作费时费工5,不适应血站大批量标本处理.近年来血站系统逐渐使用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推荐的方法一速率法[2],现将本站近年来使用速率法检测献血者ALT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中国生物制品规程》1 995版规定,血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是供浆员每次供浆前的初筛和供浆后留样品复检的项目之一.ALT活性检测的方法有酮体粉显色法、固定时间法和连续监测法.
长期以来,血站系统对ALT的检测以酮体酚法和赖氏法为主,随着全自动检测设备的使用,许多血站以酶法替代赖氏法检测ALT,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现分析如下.
目的研究丙酮酸氧化酶法在ALT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丙酮酸氧化酶法和赖氏法检测血液中的AL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丙酮酸氧化酶法与赖氏法检测ALT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丙酮酸氧化酶法比赖氏法更适合在采供血系统中进行批量检测.
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合格标准,赖氏法ALT≤25U,速率法ALT≤40U/L,现在有赖氏微板孔法更方便,而且可以用酶标仪来打印结果保存,保存时间为10年[1],以便有医疗纠纷时可以查询.由于赖氏法操作简单、方便和价格便宜在基层小血站还是使用,速率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只能单个检测,不适合大量标本检测.为此,我们把赖氏试管法、赖氏微板孔法和速率法的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
目前国内外测定血清中丙胺酸转氨酶(ALT)的方法很多,既有经典的赖氏法,又有酶联一步法[1].我们用动力学法并以赖氏法做对照,对6500份血清进行了ALT的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为了探讨脂血对干化学法以及赖氏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影响,作者采用不同的脂血标本进行实验,结果发现,脂血对干化学法检测ALT无影响,而对赖氏法检测ALT有影响,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