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分离沙眼衣原体(CT)一直是诊断CT的“金标准”,此法特异性高,但其敏感性较低。聚乙二醇(PEG)是常用的细胞融合诱导剂,我们对PEG在CT培养中的作用及最佳作用浓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标本采集:(1)CT标准株:B/TW-5(2×108 IFU/ml)。(2)临床标本:新生儿肺炎患儿鼻咽部拭子100份,置入衣原体运输保护液(0.2 mol/L蔗糖-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内接种或贮存于-70℃待接种。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迅速上升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它引起的疾病范围广泛,并能导致诸如盆腔炎及异位妊娠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如何正确诊断该病就显得十分必要.实验室诊断方法能够发现有症状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病原体,国内已开展的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直接免疫荧光法(DFA)、酶免疫法(EIA)和细胞培养等.我们开展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已有十几年,本文结合工作评述这种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狂犬疫苗是用狂犬病病毒接种于动物组织,用β-丙内酯灭活制成.狂犬疫苗有神经组织疫苗(NTV)、鸭胚疫苗(DEV)、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PHKV)和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疫苗(HDCV)等.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1980年后逐渐在全国推广使用.据各地观察证实,组织培养疫苗接种不仅剂量小,接种次数少,效果亦较好;且反应轻微,神经系统副反应的发生率极低,目前已取代Semple羊脑疫苗.
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培养的甲型肝炎病毒作抗原,以市售马抗人IgM经纯化后的抗体为捕获抗体,以纯化甲型肝炎恢复期血清为特异性抗体,过碘酸钠法标记酶,以PPD为底物制成抗一HAV-IgM诊断试剂盒,并建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HAV-IgM,其结果:甲型肝炎暴发点44例患者均为阳性,流行性出血热30例均为阴性,10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中30例阳性.对一例甲型肝炎患者作了抗-HAV—IgM动态观察,发病前40天为阴性,而病后一周及一个月其滴度达10-7以上,2个月后滴度明显下降,病后4个月为阴性.
本文应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培养甲型肝炎病毒(HAV)获二株,并作为固相酶标(ELISA)的抗原使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几乎任何形式的脑外伤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死亡和功能缺失,残存神经元的功能代偿和神经干细胞替代是创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两个主要方面[1].但由于在成人残存神经元发挥代偿功能的局限性和自身有限的神经干细胞数量,严重限制了脑创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2].近年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神经干细胞的有益补充,成为神经细胞替代的又一"种子"来源.相比较于来源于骨髓、脂肪的MSCs,脐带MSCs具有利于自体细胞培养和终身储存,无免疫排斥反应和细胞数量多等等诸多优势,成为组织再生领域新的研究热点[3].
衣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衣原体细胞培养、抗原检测和PCR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为抗原检测方法,尤其是免疫层析法.我们用一种彩色乳胶免疫层析法快速诊断试剂,与荧光定量PCR方法平行检测了168例性病门诊患者的宫颈或尿道拭子标本,评估该试剂盒在临床检测中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