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近年来对部分Ⅰb~Ⅲb期的子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区域性动脉化疗并对化疗前后细胞间黏附分子CD44v6在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CD44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黏着分子之一,许多研究发现CD44变异型(CD44V)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肠癌、胃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表达明显升高,且与肿瘤的转移与浸润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研究CD44V在喉癌组织及声带息肉的表达情况.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一种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大型放疗设备,其作用机理是利用高能X射线或电子线照射病灶部位以消灭病变细胞,由于放射线的生物学作用,能最大量的杀伤癌组织,破坏癌组织,使其缩小.
目的 探究P2X7受体在宫颈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并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30份,另选取宫颈上皮细胞瘤变(CIN)组织30份、正常宫颈黏膜组织20份为研究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三组P2X7、Ki-6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析P2X7、Ki-67表达阳性率与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分析宫颈癌组织P2X7、Ki-67水平与HER-2、VEGF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P2X7表达阳性率低于CIN组、正常组,Ki-67表达阳性率、HER-2及VEGF表达水平高于CIN组、正常组(P<0.05).与低中度分化组比较,宫颈癌高分化组的P2X7表达水平较低,Ki-67表达水平较高(P<0.05);与无复发或远处转移组比较,复发或远处转移组的P2X7表达水平较低,Ki-67表达水平较高(P<0.05).宫颈癌患者P2X7、Ki-67表达阳性率与其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TNM分期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宫颈癌患者P2X7表达水平与Ki-67、VEGF、HER-2呈负相关,Ki-67表达水平与VEGF、HER-2呈正相关(P<0.05).结论 P2X7受体在宫颈癌癌组织中呈低表达状态,且与Ki-67、VEGF-2、HER-2存在负相关关系,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回顾这27年的酸甜苦辣,真是五味俱全.但回忆起来,心里宛如暴风雨冲刷过的大海,格外平静.我患癌期间在国营955厂理化实验室主管化学分析,是高级化验工,后调入北京市公安局六处.在国营955厂和北京市公安局六处工作时都立过集体三等功,没有因病而掉队.目前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经常参加抗癌组织的各种活动及其他社会活动,并能操持家务,和正常人的劳动量相同.
病历资料1例为男性,65岁,以腹泻来诊;另1例为女性,58岁,以腹胀、腹痛为主诉来诊,检查病变部位距肛门约10cm以内,肿物大小10.0mm、6.0mm,表面光滑,被覆正常黏膜组织,触之硬,边缘规整,可移动,极易误诊为直肠息肉.2例均是在常规检查时发现,行常规活检,结果为肠黏膜组织,未见明显恶性改变,择日行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术,切下标本送病理,诊断为直肠类癌,对1例病理提示肿物基底切除不彻底者行追加治疗,即先在其基底注射高渗盐水肾上腺素液1~2ml,使其略隆起,然后用圈套电灼息肉的办法切除残余类癌组织.
目的 探究肝细胞癌组织检测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和CD90的临床表达意义.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肝细胞癌进行手术患者肝癌的组织标本38例作研究组,及同一例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38例作对照组,同时选取良性病患者正常的肝组织38例作参照组.分析三组标本的CD133和CD90的表达情况,及肝癌患者病理特征、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CD133与CD90临床表达的水平,均比对照组及参照组高;研究组标本中CD133与CD90临床表达和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胆管或静脉癌栓有无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研究组中CD133与CD90的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均明显比阴性患者低(P<0.05).结论 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与CD90于肝细胞癌组织生长、侵袭及转移中有重要作用,且能够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生存情况,对CD133和CD90的临床表达进行研究,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玉米 玉米富含植物性蛋白、脂肪及糖类、纤维素、无机盐,以及多种维生素,还含有大量亚油酸、谷胱甘肽等.谷胱甘肽氧化物含有硒,可防止致癌物在人体内蓄积.玉米中还有丰富的镁,可与体内的维生素a协同作用,阻抑癌组织的发展.玉米中的木质素可使人体免疫细胞——巨噬细胞的活性提升2~3倍,能加强吞噬病菌毒素的能力.
北京抗癌乐园是北京市红十字会指导和管理下的癌症患者的群体抗癌组织.初创于1990年1月,正式成立于1993年1月,并于2002年10月经市民政局批准为法人社团组织.到2003年1月建园10周年时,它已由原来的一个八一湖抗癌乐园,发展为包括颐和园、北海、天坛、地坛等遍布京城的17个分园,先后注册园民达8000多人.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难以早期诊断,在确诊时仅有12.5%的患者能够手术治疗,因此放射治疗成为中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1].因瘤体内存在程度不同的抗放射乏氧细胞以及正常组织对放射治疗的耐受程度,使放射治疗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故提高肺癌组织放射敏感性,减轻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意义重大.本科自2003年6月始应用康艾注射液配合放射治疗晚期肺癌,发现康艾注射液既能增加肺癌的放疗疗效,又能减轻放疗的不良反应.
目的 分析鼻咽癌癌组织中CD133的表达情况与放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活检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活检的鼻咽病变组织CD133蛋白表达情况,然后行常规放射治疗,原发灶剂量68 ~72Gy,评估放疗近期疗效,并进行预后随访.结果 ①CD133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表现为胞膜及胞质呈棕色阳性染色,且阳性表达率68.00%.②CD133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放化疗疗效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等无关(P>0.05),其中CD133蛋白阳性表达者放疗后RR为61.76%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的93.75%(P<0.05).③CD133蛋白阳性表达者放化疗后3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7.65%、35.29%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的93.75%、68.75% (P <0.05).结论 CD133作为鼻咽癌干细胞较特异的表面标志物,在鼻咽癌组织呈高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可作为放疗预后的预测指标.
胃动素(motilin, MTL)是分子量为2700的直链多肽, 具有生物活性; 因促进胃的运动而得名; 主要由分布在十二指肠和空肠近端的粘膜隐窝的肠嗜铬细胞所产生.外周神经组织、大脑皮层、小脑和垂体也存在能分泌胃动素的细胞.鉴于癌组织中存在MTL分泌细胞(即M细胞), 本文对胃、肠、肝、肺、食道、乳腺癌血浆MTL和血清CEA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 在6种癌症患者中, 胃、肠、肝癌血浆MTL增高明显, 且与CEA水平呈一定相关性, 这对疗效、病程进展、复发或转移、预后判断提供了高灵敏指标.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一些研究表明体液中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 )浓度与癌细胞自身分泌和释放的水平及其浸润转移有关,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则与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的释放和血管新生有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则对t-PA和u-PA起调控作用,同时参与癌细胞的转移等过程[1,2].
甲状腺癌钠/碘转运蛋白(sodium/iodide symporter,NIS)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的研究日益广泛,其测定结果已开始成为肿瘤诊断及预后的参考指标.本文对甲状腺癌组织NIS表达及血清β2-MG含量进行研究,探讨NIS表达与血清β2-MG变化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β2-MG标准抗原(Sigma公司)、β2-MG酶标定量试剂盒(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医学生物技术中心制备)、NIS鼠抗人单克隆抗体MAB3562(Millipore公司)及S-P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均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患者男,71岁,2013年2月19日入院。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异物感,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偶有疼痛;1个月前感声嘶,无发热,无咳嗽及咳痰,无吞咽阻挡感,无胸闷及憋气,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门诊以“悬雍垂肿物、声带肿物(左)”收入院。患者19年前有脑出血发作,有高血压史10年,冠心病史5年,口服药物治疗。有吸烟史50年,约每日20支;偶尔饮酒,量不多。查体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软腭对称;悬雍垂肿胀,表面不平,被菜花样新生物浸润,尤以背面明显(图1);软腭及扁桃体未见肿物浸润,双侧扁桃体Ⅰ度,无充血,隐窝内无脓性分泌物,未见新生物。鼻咽部无充血,无异常分泌物附着,未见新生物。会厌无充血、水肿,未见新生物。电子喉镜检查示:左侧声带前端可见菜花样新生物,累及前联合,双侧声带活动好,闭合欠佳(图2)。动态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偶发多源性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ST-T改变。颈部淋巴结彩超示未发现异常肿大淋巴结。入院诊断:(1)悬雍垂肿物;(2)声带肿物(左);(3)心房颤动;(4)高血压;(5)冠心病。患者入院后行病理活检,病理报告:悬雍垂鳞状细胞癌;左侧声带浅表黏膜鳞状上皮增生较著,部分区域呈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于2013年2月24日全身麻醉下行气管切开+悬雍垂癌切除术+额侧喉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示:悬雍垂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图3),癌组织侵及固有层,切缘均未见癌组织,未见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左侧声带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图4),癌组织侵及固有层,未侵及骨组织,声带上下切缘未见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63阳性、ck5/6阳性。术后20 d后行放疗。术后随访1年,患者轻度声嘶,活动后无憋气,吞咽无反呛,无开放性鼻音;未见肿瘤复发。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二十年呈上升趋势,病情发展快,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绝大多数已失去手术机会.在临床工作中肺肿瘤的介人治疗是其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分支学科.本课题通过肺癌组织血管X线解剖学系列基础研究,阐明了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介人治疗效果比原有的外周静脉化疗和单纯实施支气管动脉介人治疗疗效高.
肿瘤耐药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肿瘤术后复发、转移、死亡的一个间接因素,目前对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药耐药基因(MDR),谷胱苷肽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Ⅱ)和多药耐药基因相关蛋白(MRP),MDR最具代表性,研究最为广泛.
患者女性,62岁.1998年1月因患直肠癌在我院外科行手术治疗.术后病检诊断为直肠中~高分化腺癌,侵及浆膜层,肠系膜淋巴结未见转移(0/5),肠两端未见癌组织.术后进行6次化疗.2000年4月18日胸片发现肺转移,未做病理检查.2000年10月行肺部介入治疗.2001年再次胸片未见明显包块.
患者女性,25岁.曾于10年前在外院行右颈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4cm× 3cm× 3cm大,侵及胸锁乳突肌后缘,病理诊断:右侧甲状腺外侵型乳头状癌Ⅱ级,癌组织侵及胸锁乳突肌.术后第12天又行甲状腺根治术,术中见左侧甲状腺内亦有一肿物,5cm× 3cm× 3cm大,病理诊断: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Ⅱ级,其中右侧为甲状腺外侵型乳头状癌,双侧甲状腺周围未查见淋巴结.手术后未做任何治疗.术后10年来一直干咳、胸闷、低热、乏力,咳血3次,鲜红色,量不多.
患者男性,67岁,农民.进食梗噎感伴食欲下降月余.门诊检查一般状况尚好,两侧颈部及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腹平坦,未扪及肿块,肛诊阴性.胃肠造影见胃体小弯侧黏膜粗糙,贲门扩张不自然,钡流不畅.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距门齿44cm胃体小弯及后壁黏膜呈结节溃疡状,表面披覆厚苔,病理活检诊断少量低分化癌组织.
胃印戒细胞癌是多发于中青年的恶性肿瘤,以预后及治疗效果差成为胃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目前对印戒细胞癌具有的高浸润转移生物学特征已有研究报道[1],但癌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3)的表达及其关系尚不明确.为此,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胃印戒细胞癌组织进行VEGF和MMP-3检测,同时应用电镜技术进行超微结构观察.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鼻咽癌组织中nm23、p53、PCNA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结果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纳米粒子是指尺度在1 ~ 100nm 之间的微粒[1],这类粒子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与协同效应等性质,表现为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中心多、表面反应活性高、吸附能力强、催化能力高、毒性低及不易被体内和细胞内各种酶降解等.纳米粒子载药不仅可以提高药物对癌组织的靶向性,还可以高选择性地作用于癌细胞内外的小分子或基因物质,对原发恶性肿瘤和转移性恶性肿瘤都有很好的疗效[2-4].
晚期卵巢癌中,卵巢之转移性结肠癌占相当一部分,原发卵巢癌与其组织形态学相似,鉴别诊断十分困难.CDX-2其产物是肠上皮的特异性标记物[1].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原发卵巢癌及卵巢之转移性结肠癌组织中CDX-2、CK7和CK20的表达,以探讨其在鉴别原发卵巢癌及卵巢之转移性结肠癌组织中的意义.
NDRG1基因(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1)是1997年由van Belzen等[1]用差异显示法从结肠癌细胞系HT-29中首先发现和分离的.Guan等[2]在8个结肠癌细胞系和10个结肠癌组织样本中研究了该基因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提出该基因可作为一个候选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技术,观察NDRG1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
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选取1993~2000年在我院行根治性肾癌切除术的77例患者.平均年龄53±11岁(2 8~75岁).男性52例,女性25例.术后标本经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选取包含有肿瘤和正常组织的蜡块.细胞系有我院免疫室建立的人肾癌细胞系RCC-MZHQ、RCC-SKH、RCC-LSL 、R CC-SUL、RCC-WCS、 RCC-FTL和1个原代肿瘤细胞RCC-ZhXW.人肾癌细胞系RCC-Krause 、 RCC-Rupp-II为康奈尔大学惠赠.
为探讨线粒体(mt)DNA 4977 bp大片段缺失和肿瘤间的相关性,我们检测了mt DNA 4977 bp大片段缺失在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非癌患者肺组织的分布频率,并分析了缺失与患者年龄、吸烟因素、肺癌组织病理类型等的关系.
我们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p53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旨在了解FHIT蛋白的改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并为临床诊治肺癌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