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何杰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是来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肿瘤,其发病部位多样,病理类型繁杂,而且不同的病理类型具有完全不同的生物学行为,每种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应看作是独立的疾病。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 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 , AITL)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淋巴瘤类型,大概占淋巴瘤的1%~2%,为侵袭性 T 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为中高度恶性,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治疗难度较大。目前,血管免疫母T 细胞淋巴瘤仍无标准治疗,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探讨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现将我科收治的AITL 1例诊治过程报告如下,并对相关文献作复习。
结核病是全世界由单一致病菌导致死亡最多的疾病,其发生和发展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感染的菌量及其毒力的大小和机体的反应性(免疫反应或变态反应).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 Th)亚群与结核病发生及机体免疫有密切关系.CD4 T和CD8 T细胞是结核病患者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对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亚群研究正日益深入,人们发现Th细胞亚群与结核病的发生及机体的免疫有密切关系.本文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To study the dynamic change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CM-WM) on IL-2 system, T cell and erythrocyte immune system in patients of lung cancer. Methods: Forty-eight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CM-WM group (GroupⅠ) and the chemotherapy group(GroupⅡ). The relevant immune indices,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changes of solid tumor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dynamically observ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20 healthy subjects for control. Results: The serum IL-2 level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ere origin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while sIL-2R level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ealthy subjects. And they were raised and lowered respectively after treatment, especially in GroupⅠ, but still remained different from the control group yet. And there were high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L-2 and sIL-2R levels. The percentage of CD3, CD4 and the CD4/CD8 ratio were decreased markedly in both groups. And the percentage of RBC-C3bRR was obviously lower, while that of RBC-ICR obviously higher. But the above-mentioned indices could be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especially in GroupⅠ, and there were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D4/CD8 ratio and RBC-C3bRR. However, in regard to the degree of improvement, the patients of GroupⅠ were in better position than those of Group Ⅱ.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ment of their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change of entity tumor and quality of life of GroupⅠ all proved to be better than those of Group Ⅱ.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superiority of TCM-WM on lung cancer may be related to the modulation on immune function. The effect of TCM-WM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hemotherapy alone.
目前,对于淋巴细胞代谢通路,及代谢本身和代谢产物对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仍不甚清楚。本文作者发现,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芳基化合物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通过代谢编码调控1型调节性T细胞(type 1 regulatory T cell,Tr1)分化。HIF1-α调节Tr1早期代谢重编码。随后,AHR促进HIF1-α降解,接管对T细胞代谢的调控。胞外ATP和缺氧,可以诱导炎症反应,促发HIF1α介导的AHR失活,抑制Tr1分化。与此相反,CD39通过消耗胞外ATP促进Tr1分化。CD39通过生成腺苷,同反应T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所表达的CD73一同参与Tr1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提示HIF1-α和AHR将免疫、代谢和环境信号联系起来共同调节免疫反应。
炎症是肥胖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键联系,过量的能量摄入可诱导内脏脂肪组织(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的慢性炎症反应,最终引起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甚至发展为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前期研究发现,正常体重小鼠VAT 中存在一类调节性 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 cell),参与调控局部及系统性的炎症和代谢,其转录组与淋巴组织来源Treg细胞截然不同。然而,在不同生理或病理条件下,VAT Treg细胞的变化及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调节性 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 CD4+ T 细胞的重要亚群,参与了免疫耐受和对自身抗原的耐受反应。Von Hipp-el-Lindau(VHL)基因的失活或者突变促进多种肿瘤发生。HIF-1α是 VHL 复合物的底物,在常氧状态下,HIF-1α经脯氨酸羟化酶(prolyl hydroxylase domain,PHD)的羟化后被 VHL 识别,进而被泛素化修饰,再经由蛋白酶体降解,所以维持在较低水平。有研究表明,HIF-1α参与维持 Th17和 Treg 平衡。本文作者,对于 VHL 是否参与了 Treg 细胞的调控进行了研究。
T细胞抗原受体(TCR)是由TCRαβ或TCRγδ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它与CD3分子组成跨膜蛋白复合体结构.抗原在诱导幼稚T细胞或记忆性T细胞进行增殖进而分化成效应细胞时,需要有两个信号刺激,第一信号来自TCR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第二信号来自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表面的协同刺激因子与T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的相互作用.TCR通过胞外部分可变区(V区)的互补决定区(CDR)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胞内部分在CD3、CD4/CD8和CD28等分子的辅助下,将胞外刺激信号经磷脂酶C(PLC)-γ活化途径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es,MAPK)活化途径传递至胞内,使转录因子活化,这一过程称为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而这一过程可使T细胞活化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TCR/CD3复合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是T细胞活化并发生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重要途径,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其信号转导异常有关,因此更深入地了解T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TCR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作了较为系统地阐述,并简要介绍了其异常与几种重要疾病的关系.
免疫识别是疫苗设计的基础.T细胞免疫识别是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含负调疫苗)发展的基础.通过T细胞受体(T-cell antigen-receptor,TCR)的信号转导的特征是依赖于对表位多肽的限制性识别.
在慢性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LCMV)小鼠模型的研究中发现,病毒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cell,CTL)功能的发挥需要特异性CD4 +T细胞的辅助.IL-21主要由活化的CD4+T细胞分泌,对维持病毒特异性的CTL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体外观察不同乙肝病毒( HBV)感染状态下,血浆中IL-21的表达及产生IL-21的HBV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频数,探讨IL-21在HBV感染中的意义.
Jagged1是哺乳动物细胞膜上Notch受体的主要配体之一,在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表达丰富,介导树突状细胞(DC)成熟和分化.Jagged1与其受体结合后,激活Notch信号通路,能够诱导外周成熟T淋巴细胞分化成为产生高水平IL-10的1型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1,Treg 1)或产生高水平TGF-β的TH3细胞,在诱导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作用于多种细胞并且相互调节形成一个网络,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滑膜病变中起着核心作用[1].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egulated 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均为炎症性趋化因子,具有调节T淋巴细胞分化的功能.本研究对RA患者血清和病变膝关节滑液中RANTES和SDF-1水平及其相应受体水平进行检测,以外伤截肢者为对照,旨在探讨其在RA发病中的作用.
近些年来,人们发现B细胞除具有产生各种抗体、发挥体液调节作用之外,还存在一种类似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可以调节免疫应答的细胞亚群--调节性 B 细胞( regulatory B cell, Breg )。最近研究表明,与 Treg 的亚型( Tr1、Tr3、T FoxP3+)相对应, Breg 亦具有 Br1、Br3、B FoxP3+亚型[1]。 Breg通过产生抑制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 IL-10;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或分泌抑制性抗体影响其他免疫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2]。 Breg与免疫耐受、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肿瘤、感染等具有重要关系,本文将对Breg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1985年Burns等以活化T细胞为免疫原制备了抗活化T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中1株单克隆抗体Leo-A1识别的抗原命名为人T细胞系特异性活化抗原1(T lineage-specific activation antigen1, TLiSA1),实验证实TLiSA1参与了CTL细胞的活化与分化[1-3].随后的实验发现TLiSA1也高表达于血小板表面,并与血小板的活化和凝集功能有关,遂将此抗原重新命名为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platelet and T cell activation antigen 1, PTA1)[4].1997年我实验室与澳大利亚Newcastle大学癌症研究中心合作成功克隆了人PTA1 cDNA[5].随后,我室又成功克隆了长臂猿和猴PTA1全长cDNA.PTA1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深入探讨PTA1的功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细胞(EOS)、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其发病机制颇为复杂.近来研究表明,哮喘发病机制与TH1/TH2比例失衡有关[1],而T-bet(T-box expressed in T cell)基因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转录因子,可特异调控THO细胞分化,具有TH1/TH2转换开关的作用[2],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可能也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T-bet基因与哮喘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2002年6月至2003年1月,本研究在建立哮喘豚鼠模型的基础上,应用RT-PCR技术检测了哮喘豚鼠肺组织中T-bet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观察了糖皮质激素对T-bet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现结果报告如下.
近来认为炎症因子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C-C 亚族趋化因子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调节激活正常T 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趋化因子(regulate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 ,RANTES)属趋化性细胞因子C-C 亚族家族成员,本文就其与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做一综述.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对免疫应答具有负性调节功能的一类T细胞,在机体自身免疫、移植器官排斥反应、宿主抵御感染以及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调节Treg的免疫抑制作用对于机体产生适度的免疫应答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近年来研究热点。 Toll 样受体( Toll-like receptor , TLR)能够识别病原体的特定结构,介导宿主对入侵病原体产生固有免疫应答并激发适应性免疫应答。最新研究表明, TLR能够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调节Treg抑制免疫应答的功能。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TLR对Treg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Treg为一群具有免疫抑制效应的T淋巴细胞亚群,在维持机体自身耐受和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 Th)对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以及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Th细胞功能多样性要求与细胞组成的异质性相适应.
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一类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近年来,国内外认为Treg是形成肿瘤免疫耐受的关键细胞.Foxp3是一种新发现的转录因子,在Treg细胞上特异性表达,且在Treg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卜是必需的[1].
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浆病毒载量是监测HIV/AIDS疾病进展及评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的两项关键指标.目前公认的主流检测手段包括: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血浆HIV RNA.这两种方法均要求专门仪器及配套试剂,价格昂贵,对操作者要求也较高,难以在资源有限地区广泛应用.因此,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简便、费用相对低廉、结果可靠的替代指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常见而又棘手的妇科疾病.本研究通过检测内异症患者腹水和内膜组织中,正常T淋巴细胞分泌的受激活调节因子(regulated 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的表达,探讨RANTES与内异症发病的关系.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为妇女常见疾病,发病率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10%[1].近年来免疫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腹腔局部免疫因素的作用.RANTES为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因子( 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是C-C趋化素家族成员,对单核巨噬细胞、CD45R0+T淋巴细胞具有趋化、活化作用,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内异症病理形成的始动因素.
正常机体免疫状态下,B 淋巴细胞主要通过抗原提呈和分泌抗体及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与调节性 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相似,B 细胞中新的细胞亚群--调节性 B 细胞(regulatory B cell, Breg)同样发挥着双向免疫调节的作用。按照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分类,可将 Breg 分为分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的 Breg (IL-10-producing Breg, B10细胞),分泌转化因子(transformational growth factor,TGF )-β1的 Breg (TGF-β-producing Breg ), Foxp3相关Breg(Foxp3-expressing Breg)[1],共同完成抑制细胞免疫及炎症反应,加快炎症修复的作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出血性自身免疫病,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难以找到真正特异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研究发现CD4+ 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ion T cell,Tr细胞)是维持机体免疫耐受的重要调控者,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探讨CD4+ CD25+调节性T细胞与ITP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我们于2005年2月-2006年7月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了ITP患儿外周血中Tr细胞的数量及相关基因Foxp3的表达.
CD+4CD+25 T细胞被称作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属于免疫调节细胞,占CD+4T细胞的5%~15%[1],是近10年来免疫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它在外周免疫耐受中起关键作用,能限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是维持免疫系统平衡的主要因素,这些细胞能通过主动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活性而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2].关于该细胞的基础研究已经很多,人们开始探讨其在免疫系统疾病中的作用.CD+4CD-25效应性T细胞(effector T cell, Teff)和Treg之间的平衡是免疫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基础,若Treg数量减少或功能下降将会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反,若此类细胞数量增多或功能亢进将会发生肿瘤等疾病.因此,这类细胞在调节免疫稳态中起了关键作用.本文将详细讨论Treg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作用.
患者男,33岁.于1个月前开始不明原因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少量咳嗽,痰少量、呈白色偶带黄色,痰中无血丝.当地医院CT检查:两肺有多发结节影,拟诊为"韦格肉芽肿",予抗感染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体检:体温37.1℃;脉搏92 次/min;呼吸22 次/min;血压134/83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全身浅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胸骨无压痛,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人体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主要作用为维持自身免疫耐受,调节机体对病原体和肿瘤的免疫应答,占正常人外周CD4+T细胞的5%~10%,广泛存在于淋巴器官及非淋巴器官中[1].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降低导致自身免疫耐受消失从而产生自身免疫病,相反,调节性T细胞活性的增加会抑制内源性抗肿瘤反应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1990年,Farcet等[1]首先描述了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hepatosplenic γδT cell lymphoma,HPγδTCL).在 1994 年的淋巴瘤REAL分型中,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病理类型,归属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由于其后不断有肝脾αβT细胞淋巴瘤的报道,因而在2001年的WHO分类中,统称为肝脾T细胞淋巴瘤(hepatosplenic T cell lymphoma),并且指出其 TCR受体基因重排多为γδ型,少数为αβ型.HPγδTCL 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瘤类型,临床发病率很低,截止至2002年,国外文献报道46例[2];截止至 2003 年,国内文献报道只有4例.
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对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以及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Th1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和β-肿瘤坏死因子;Th2细胞分泌IL-4、IL-5、IL-6、IL-10和IL-13,前一类细胞因子称为Th1型细胞因子,后一类称为Th2型细胞因子.此外,Th1和Th2细胞还分泌共同的细胞因子IL-3和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