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观察和对比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以探讨腹腔镜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是近几年发展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腹部不留瘢痕,术后生活质量高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我院自2000年至今临床应用LAVH,现随机抽取了40例LAVH及经腹子宫切除术(TAH)做对比分析如下.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生殖道良性肿瘤,它严重威胁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手术仍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近10年来随着无创手术的发展,传统的经腹子宫切除术受到挑战,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TVH),尤其是大子宫经阴道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广泛关注.但近年来此类手术的报道仍集中在大城市医院[1~4].我国众多妇女居住在农村,因而探讨取得医疗执业许可的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阴式大子宫切除的意义更加深远,本站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两年内共行TVH 30例,现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60例子宫肌瘤拟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临床路径实施每日诊疗、护理、康复工作,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医疗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使患者获得最佳医疗护理服务.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疗效的差异。方法:收治子宫切除术患者106例,随机分成经阴式子宫切除术和经腹子宫切除术两组,各53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经阴式子宫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经腹子宫切除术组(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经腹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妇科疾病常用的术式,经腹小切口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特点.我院自2005年开展腹部皮肤切口长度≤4 cm行子宫切除术100例(研究组),并与传统开腹行子宫切除术120例(对照组)比较,旨在探讨其术式的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
患者女,45岁,13年前因患子宫肌瘤行经腹子宫切除术.2007年1月18日查体发现盆腔内一13.0 cm×9.0 cm×9.0 cm实性包块,为进一步治疗入我院.患者既往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23岁结婚,孕2产1.1987年剖宫产1女婴.
目的:探讨经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妇科2011年6月-2012年5月接受经腹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487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判定为术后医院感染患者24例,感染率为4.9%;患者年龄、合并疾病、麻醉方式、手术范围、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切口疼痛程度、陪护人数、患者对健康教育依从性以及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是医院感染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大、有合并疾病、全麻、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卧床时间长、术后切口疼痛强烈、陪护≥2人、患者对健康教育依从性差以及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等因素为经腹子宫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腹子宫切除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实际工作中应给予足够重视,对于具备上述危险因素患者加强护理管理,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阴式子宫切除术较经腹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痛苦小,盆腔脏器刺激小,术后恢复快,无腹部切口疤痕,兼有美容效果.但因手术视野小,操作不方便,故其适应证受到一定限制[1].LigaSure是一种新型的血管闭合系统,临床可用于闭合7 mm以内的血管,韧带和组织束.我院自2004年9月~2005年10月使用LigaSure行阴式子宫切除术75例,使阴式手术更简单,快速,安全,降低了手术难度,现总结经验如下.
经腹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用的手术之一,一般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包括经腹、经阴道以及经腹腔镜协助下的子宫切除术,由于削弱了盆底组织支持力和破坏了阴道的完整性,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活上的不良影响,子宫次全切除术存在着子宫颈残端癌的可能性.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介于传统的子宫全切与次全切除术之间,保留其优点,避免其缺点,是近年来新崛起的一种术式,有着广泛的临床实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经腹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术式,占妇产科手术的第2位,仅次于剖宫产术.所以如何提高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医护人员的术后工作量显得尤其重要.我院自1999年起施行小切口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同时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手术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经腹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经腹术式目前最常用,术野宽阔,操作简便易学,但损伤大,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阴式子宫切除术最符合微创理念,但术野狭窄,操作困难;腹腔镜下手术微创,视野好,特别能观察比较隐蔽的部位和微小病灶,延长了医生的手臂和视线.但器械依赖性大,学习周期长.三种途径,各有短长,面对每一个具体患者,又该如何选择呢?
目的:分析难治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行子宫全切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重点研究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价值.方法:纳入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行子宫全切的难治性功血患者471例,出院2年后统计其阴道顶端脱垂得分、压力性尿失禁程度、女性性功能诊断适用量表得分、更年期综合征发生情况,以此评估生活质量并将患者划分为生活质量良及差组.同时统计患者年龄、职业、学历、心血管疾病史、吸烟史、基线雌二醇、手术方式,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基线雌二醇、手术方式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手术方式为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上述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方式是难治性功血患者行子宫全切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阴式子宫切除术有助于预防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治疗子宫良性疾病效果.方法:选择子宫良性疾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LAVH治疗,对照组采用经腹子宫切除术(TAH).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工作时间.结果:观察组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LAVH,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LAVH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优于TAH.
目的 对比分析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采用经阴道(TVH)与经腹(TAH)两种不同方式进行手术子宫切除的患者85例,分为TVH组患者45例、TAH组患者4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率、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对比分析两种术式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盆腔脏器损伤,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 >0.05);TVH组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时间、Hb差值均明显小于T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阴道组各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经腹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在手术时间、创伤以及术后康复方面比经腹手术更具优势,在把握好临床手术指征前提下可作为子宫切除的首选术式.
目的 对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与经腹子宫切除术(TAH)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效果、安全性及优缺点进行比较.方法 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LAVH治疗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接受常规TAH治疗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下床时间、疼痛情况、伤口愈合、并发症情况和住院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留置尿管及下床时间短,镇疼泵使用率低,伤口甲级愈合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较经腹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更加节约医院资源和患者费用,具有显著优势.
目的 探究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切除子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沁阳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42例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分别接受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经腹子宫切除术.分析两组手术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疼痛率分别为(71.7±22.5)ml、(12.6±3.9)h、78.87%,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能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使用.
目的 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LH)与经腹子宫切除术(abdominal hysterectomy,AH)治疗Ⅲ~Ⅳ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1日-2013年10月1日因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而行子宫切除术的2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手术组161例,年龄(43.50±4.65)岁,经腹手术组95例,年龄(42.61±4.84)岁,对两组的术前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手术结局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58.44±43.13) min和(210.56±31.48)min;估计出血量分别是(288.75±202.64) ml与(841.67±516.28) 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15±2.02)d与(9.28±3.18)d;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42%与55.79%.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0例子宫切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2组都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经腹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路感染、性功能减退、卵巢功能衰减以及抑郁症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切除患者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
目的 通过比较经腹子宫全切术与经阴道子宫全切术的疗效,以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优点、手术要点及适应证.方法 将我院妇产科80例行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分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同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最高体温.结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无膀胱及直肠损伤.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最高体温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具有创伤小、不需昂贵复杂的医疗设备、术后疼痛轻,肠功能恢复早、住院时间短及腹壁无切口瘢痕等诸多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的 比较经腹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子宫切除的3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子宫切除术组145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组120例,阴式子宫切除术组48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腹子宫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镇痛率高,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组、阴式子宫切除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腹子宫切除术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组、阴式子宫切除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住院时间长、术后镇痛率高,存在切口愈合不良的并发症,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术比较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与经腹切除2种手术方法临床疗效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6年1月-2009年2月在我院接受以上2种子宫切除术的共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腹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符合微创手术原则,具有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妇科非脱垂子宫良性疾病患者需行子宫切除术,随机分成两组,甲组(50例)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乙组(50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结果:甲组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及术后疼痛优于经腹子宫切除术组(P<0.01),甲组手术时间长于乙组(P<0.01),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非脱垂子宫切除,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70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VTH)患者与70例腹式子宫切除术(ATH)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复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H组术中出血量较ATH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3 d内平均体温明显低于ATH组(P<0.05),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较ATH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具有创伤小,不需昂贵复杂的医疗设备、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及腹壁无切口、瘢痕等优点,具有广阔的临术应用前景.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子宫良性病变患者248例,其中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病例58例,开腹子宫全切术病例190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与开腹子宫切除组相比,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组病例术后最高体温、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无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腹腔镜及阴式手术共同的优点,优于传统经腹子宫全切术.
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而经阴道宫颈旋切经腹子宫切除术既可达到子宫全切目的,又可保留部分宫颈,对于一些年轻的子宫肌瘤须手术并且发宫颈炎症的患者尤为适用.我院于2001年1月至12月一年间共施行此手术12例,效果满意,现将其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目的 观察三角形子宫切除术对术后恢复、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观察2006年1月至2007年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行选择三角形子宫切除术患者50例(三角切组),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0例作为全切组.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以及手术当日和术后72 h的白细胞介素(IL)-6、IL-8、免疫球蛋白的比较.结果 三角形子宫切除术组与子宫全切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9.43±18.23) mL、(91.92±19.29) mL,手术时间分别为(65.6±37.6) min、(73.8±36.8)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排气的时间分别为(18.0±9.0)h、(23.0±8.0)h、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分别为(19.0±2.5)h、(23.0±2.2)h.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中的IL-6分别为(20.48±8.41) ng/L、(32.47±16.87) ng/L,IL-8分别为(38.48±17.23) ng,/L、(45.13±18.11) ng/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全切组增高的程度显著高于三角切组(P<0.05);术后IgM型免疫球蛋白分别为(1.14±0.07) g/L、(1.53±0.04) g/L,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型免疫球蛋白分别为(10.11±2.43) g/L、(9.88±2.04) g/L,两组血清IgG下降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角形子宫切除术组手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操作更易掌握,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小,这为术后快速恢复提供了病理生理基础.
目的 讨论阴式子宫切除与经腹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4月~2005年4月经阴式子宫切除46例,随机抽取同期经腹子宫切除50例作为对照进行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用药率、住院费用、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时间(65±255)min,术中出血(130±40.5)ml,术后住院时间(5.0±0.7)d,术后病率6.8%,术后排气时间(20.3±5.7)h,术后镇痛用药率2.2%,住院费用4572.05元.经腹子宫切除:手术时间(100±20.4)min,术中出血(260±60.7)ml,术后住院时间(7.0±1.7)d,术后病率37.0%,术后排气时间(42.1±5.7)h,术后镇痛用药率98%,住院费用5430.15元.两组无1例出现膀胱、输尿管及直肠损伤.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较经腹子宫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肛门排气早,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子宫切除术是最常见的妇科手术之一,在90年代以前主要为经腹及经阴道手术,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腹腔镜妇科手术以超乎人们预想的速度发展.目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既不能替代经腹子宫切除术,也不能替代阴式子宫切除术,而只是一种可能使大部分需子宫切除患者避免开腹的微创手术[1].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集中了经腹子宫切除和经阴道子宫切除的优点,现就我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采用这两种术式切除子宫的患者的临床资进行分析如下.
经腹、经阴道这两种子宫切除方式在临床上都早有应用,改良式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以下简称改良阴式宫切)虽有禁忌证的局限,但近年来以其适应证扩大、术式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而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及术后病率指标,了解它们在临床应用中有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