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1].美国"9·11"事件、印度洋海啸、中国的汶川地震、日本福岛地震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都造成了成批伤亡.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在近40年来面对各种突发事件灾害的救援上,尤其在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国内外重大医学救援活动中,护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护士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世人、业界所关注.中华护理学会在2008年成立了中华护理学会灾难护理专业委员会.
生命是脆弱的,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2004年底的印度洋海啸,造成了几十万人的伤亡,而交通事故和某些疾病也能在瞬间夺去一个鲜活的生命.生命在残酷的灾难面前显得那么渺小、无力,似乎是一支蜡烛,一吹就灭.然而,生命有时又是坚强的.身处绝境而能创造"奇迹"的故事时有发生,似乎生命中又蕴涵着无穷的能量,生命的火光不会被轻易扑灭.
2004年12月26日上午,震源位于苏门答腊岛里氏9级的地震,导致印度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海啸.这次灾害波及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国家.截至1月25日,死者和失踪者人数接近30万.斯里兰卡有3.1万人死亡,5600多人失踪,7.7万户50万人无家可归.
自"9·11"事件以来,SARS、印度洋海啸以及汶川大地震等灾难性事件相继发生.大批幸存者在躯体创伤逐渐康复的同时,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最常见的一种.PTSD是指个体在暴露于无法承受的创伤事件后,形成了与创伤有关的插入性思维和记忆,持续性逃避创伤相关刺激,并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警觉状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