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拥挤现象(emergency department crowding)已逐渐被世界各国政府和急诊医学界所重视.2004年4月澳大利亚的急诊医学会发布"急诊科拥挤问题(overcrowding)"评估报告[1].2006年美国医学机构(IOM)报告把急诊科拥挤现象列为急诊医学将来面临的五大问题之首,认为这是地表下的国家性危机[2].与此同时,英国卫生部把"如何减少繁忙急诊科患者候诊时间"列为优先卫生政策;加拿大政府和急诊医学界则发起"Stop the Wairing"运动.
急诊科拥挤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如何缓解急诊科拥挤已成为医疗政策制定者和急诊医学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提高急诊运行效率和缓解急诊科拥挤度方法包括:制定新的医疗政策和操作流程,扩大急诊科区域面积,提高急诊科管理和组织能力等.本文重点探讨缓解急诊科拥挤的最新策略,及Fast Track模式对缓解急诊拥挤的临床意义.
1概述
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从英文字面意思来看,包含两方面含义:从空间上理解可翻译为“床旁检验”;从时间上理解可翻译为“即时检验”。美国国家临床生化科学院在其制定的“POCT循证文件”草案中,将POCT定义为“在接近患者治疗处,由未接受临床实验室学科训练的临床人员或者患者(自我检测)进行的临床检验。POCT是在传统、核心或中心实验室以外进行的一切检验”。POCT常用的分析技术为:①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②免疫层析技术。③免疫斑点渗滤技术。④干化学技术。⑤生物和化学传感器技术。⑥生物芯片技术。POCT检测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应用广泛。目前POCT涵盖的检测项目包括:尿液分析、血糖检测、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检测、凝血功能检测、血生化检测(包括酶和脂质)、药物滥用检测、妊娠试验、感染性疾病病原与炎症指标检测、心肌标记物检测、心功能标记物检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检测[1]。POCT最大的优点是省去了标本的复杂预处理过程,能够在采样现场即刻进行分析,快速得到检验结果,因此适用于急诊科。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急诊科均面临患者过多、就诊等待时间过长、治疗延迟、危急重症患者无法及时给予足够的关注等问题,不仅增加了死亡率,也导致了医患矛盾,因此急诊拥挤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健康及安全的大事[2]。如何解决拥挤问题,加快急诊运行效率无疑是一个好办法,POCT多数在15分钟内即可得出结果,比中心实验室平均快46分钟[3],能够帮助医生快速诊断,病情分级,给予危急重症患者及时的处治,病情平稳患者延后处治,这样可以保证急诊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急诊医疗是一种为患者提供紧急、快速、有效医疗服务的模式,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其重要性受到社会广泛重视和充分理解,但实际上医院内最繁忙、最具变化性的一个部门就是急诊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地尤其是大型医院急诊科就诊人数逐年增长,Bernstein SL等[1]统计美国2003年急诊患者流量较1993年增加了27%,甚至每分钟就有一辆救护车因为急诊拥挤问题迫使其转到其他医院,这对急诊医疗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