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总结了适于实验室培养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和条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条件下幽门螺杆菌生长良好,培养基菌液浓度可达到109/20 ml.
采用P1基因PCR扩增产物酶切图谱分析方法对沈阳地区分离的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菌株进行分型,以便了解本地区MP的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MP临床分离株的分离和鉴定:取临床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咽拭子标本放3ml支原体肉汤培养基置37℃培养7~10?d,分别转种于支原体肉汤培养基和支原体固体培养基,用血球吸附实验和MP生长抑制试验鉴定分离株。结果:6株临床分离株血吸附实验结果阳性。用MP感染阳性患者的血清做MP生长抑制实验,6株分离株亦均呈现阳性结果。
变异链球菌的适应耐酸能力是它适应牙菌斑中动态变化酸性环境的关键致龋机制.本实验前期构建变异链球菌htrA-clpP双基因缺陷株(简称htrA-clpP 缺陷株),来探究HtrA和ClpP两种蛋白在变异链球菌耐酸性过程中相互作用机制.将标准株和htrA -clpP缺陷株常规复苏,收集细菌沉淀物用生理盐水适当稀释成菌液备用,用TPY液体培养液分别对两种菌液进行稀释,培养至对数中期后得到细菌沉淀物分成两份,分别加入与上清液等体积的pH5.5(预酸化处理)或7.0 TPY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h后收集4种细菌沉淀物,将其加入等体积pH3.0 TPY液体培养液中,在0、1.0、2.0、3.0h取菌液进行逐步稀释,在TPY固体培养基计数,计算生存率,实验步骤重复3次.
结核病的早期发现主要靠实验室诊断,涂片抗酸染色(或荧光染色)找抗酸杆菌阳性率低(10%~20%);常用的固体培养基阳性率虽可达40%。但时间长。尽管BACTEC 460TB检测系统能快速检出分枝杆菌,但其仪器及试剂价格昂贵、且有放射性污染[1]。近年来,变色液体培养基在国外应用的越来越广泛[2]。我们将一种新型的分枝杆菌快速变色液体培养基与改良罗-琼(Lowenstein-Jensen,L-J)培养基进行了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 1.标准菌株: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浅黄色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马耳摩分枝杆菌、爱知分枝杆菌、田鼠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副偶发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龟亚种、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耻垢分枝杆菌、次要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胃分枝杆菌、不产色分枝杆菌、金色分枝杆菌、新金色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瘰疬分枝杆菌、卡介苗和蟾蜍分枝杆菌由我们研究所保藏。 2.标本:141份临床标本,其中139份痰、1份伤口脓性分泌物和1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3. 快速变色液体培养基:由深圳市怡百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其主要成分为磷酸盐缓冲液、谷氨酸钠、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甘油、马血清、变色剂以及甲氧苄氨嘧啶、氨苄青霉素、多粘菌素B、两性霉素B和萘啶酸等多种抗生素。 4. 改良罗-琼(L-J)培养基:按照文献[1]配制。 二、方法 1.取对数生长期的标准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于含10%吐温80磨菌瓶中,磨菌混匀,用无菌磷酸盐缓冲液调其浊度为No1 MacFarland单位,再用无菌磷酸盐缓冲液作1∶10系列稀释,各分别接种100 μl于变色液体培养基和改良L-J培养基,37℃培养。当培养基变为紫红色或底层有紫色颗粒沉淀时,取少量液体涂片,进行金胺O荧光染色证实为分枝杆菌。 2. 标本处理:标本经2~4倍体积的4%NaOH消化20 min,离心10 min,沉淀经无菌磷酸盐缓冲液洗涤2次,再加入400 μl无菌磷酸盐缓冲液,混匀后,分别取200 μl接种于变色液体培养基和改良L-J培养基,37℃培养。 3.结果观察与报告:变色培养基接种后,每24 h观察1次,2周后每周观察3次,若培养基变为紫红色或底层有紫色颗粒沉淀,经荧光染色证实有分枝杆菌时,报告分枝杆菌生长阳性。改良L-J培养基接种后3 d、7d观察结果,以后每周观察1次。8周未见液体培养基变紫红色或底层有紫色颗粒沉淀,固体培养基上未见菌落,报告分枝杆菌培养阴性。
我们根据文献[1]关于在改良罗氏培养基(L-J)中加入丙酮酸钠的报道,试以丙酮酸钠代替L-J中的甘油,对临床分枝杆菌纯分离株进行了与传统L-J法的比较探讨.经504株临床分枝杆菌分离株的培养比较后发现,用丙酮酸钠代替L-J中的甘油,其无论是培养时间或是菌落形态以及数量,都明显优于传统L-J(P≤0.01).
目前国内对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多用液体培养法,但在实际应用上已暴露出很多缺点.支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上能形成"油煎蛋"样特征性菌落,是支原体感染的直接证据.本研究对用固体培养基直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Uu和Mh进行了初步研究.
背景:发展中国家已经提出通过开展结核分枝杆菌(以下简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来加强结核病(TB)控制工作.目的:研究赞比亚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自制的和商业生产的改良罗氏培养基(HLJ和CLJ),以及自动和手工的液体培养基(AMGIT和MMGIT)费用和成本效益.方法:费用是从供应商的角度根据每月平均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标本量来进行估算的.成本效益的估计是建立在研究期间收益.结果:4种培养方法,每个标本培养成本相当(均在28~32美元之间).发现1个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样本,使用手动液体培养MMGIT、自动液体培养AMGIT、商业生产的改良罗氏培养CLJ和实验室自制的改良罗氏培养HLJ,成本分别为197美元,202美元,312美元和340美元.4种培养方法,当培养标本量达到最大时,发现1个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样本成本均高于95美元.当仅对涂片阴性的样本进行检测时,应用手动液体培养MMGIT确定1个额外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样本需要487美元,其他方法价格更高.结论:基于成本效益的理由,液体培养基相比传统的固体培养基更好,特别是液体培养基的产量大大高于传统罗氏培养基.结果表明:总体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成本较高,将培养扩展到标本量较低的基层防治机构可能会导致更高的成本.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足泌尿生殖道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体[1-4].目前在一般的医院实验室对这二种支原体的培养,均采用常规的Uu或Mh单相液体培养基,经培养后通过液体变色来诊断.
不动杆菌属于葡萄糖非发酵菌,即是一群不能利用葡萄糖或仅能以氧化形成利用葡萄糖的革兰阴性球杆菌.主要有硝酸盐阴性杆菌(Ac.anitratum)和多形模仿菌(Ac.lwoffi).临床标本或固体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多数呈双排列,与奈瑟菌属相似.该菌无芽胞、多数无鞭毛、专性需氧、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不动杆菌作为院内感染常有报告,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多见[1],目前发病逐年增多,本文对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以肺部感染住院的456例患者,确诊为不动杆菌感染的32例作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患者,男,53岁,因高热就诊我院.查体,体温40.6℃,BP130/80mmHg,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粗,心率齐,A2>P2,心音有力,无心脏杂音和心包摩擦音,肝脾未扪及、四肢关节正常,无病理反射.血常规WBCl8.9×109/L,N 0.90,L 0.10,Hb107g/L,plt130×109/L.胸片,心肺正常,肝胆胰脾无异常,采血做血培养,3d后培养液混浊、涂片革兰氏染色查见阳性球菌,当日转种固体培养基27℃培养,24h时长出散在的微小菌落革兰氏染色呈球形,成对或四联状排列,在40%胆汁,6.5%氯化钠及0.01%亚碲酸钾均可生长,触酶活性较弱,在45℃环境里不生长,动力(-).药敏试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患者血培养报告,培养出绿色气球菌.嘱病人静脉点滴环丙沙星0.2g bid两周,经2次血培养阴性,痊愈出院.
近年来,由于抗结核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广泛使用,临床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耐药及复发肺结核病人,而结核病患者L型结核分支杆菌(MTB-L)是结核病难治、易复发及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1,2].因此,加强对MTB-L的检测是研究热点.国外BACTEC9000检测系统价格昂贵,且有放射污染,基层医疗单位难以承受[3].国内庄玉辉教授[4]研制的改良固体培养基(TSA-L)耗时较长,需4~5周才能出现结果.本研究结合固、液培养基的特点,研制一种新型L型固、液双相培养基(LBCM),在MTB-L快速培养和涂阴肺结核病诊断中取得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对医院空气含菌量各国都制定最低限量.我国也于1996年7月1日起对医院内各类场所的空气含菌量实施最低限量标准(GB15982-1995).本文通过对上海铁路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空气中细菌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对重症监护病房空气消毒措施和国标中空气评价方法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1)材料:9cm直径玻璃培养皿若干,普通营养琼脂固体培养基,羊血,秒表,HM18型温湿度计等.(2)方法:1999年5月和7月7~16点,每隔1小时采样1次.调查项目有细菌菌落总数,溶血性链球菌,温度,湿度等.空气采样时间、高度、布点方法、检查方法和结果计算按GB15982-1995执行.监测时对被监测场所的消毒方法、消毒频率、窗户开闭状态、病人数、家属数、医务人员数和监测时走动人数等情况进行调查.对其中的量化因素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
目的:比较在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时使用两种方法对固体培养基进行融化处理的效果.方法:取在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时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将其分为1组(对照培养基)、2组(用沸水浴法进行融化处理)、3组(用微波炉加热法进行融化处理).对三组培养基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的接种及培养.然后比较三组培养基中菌落的数量及形态.结果:三组培养基中平均的菌落计数相比,P>0.05.三组培养基中菌落的形态基本一致.结论:在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时,用沸水浴法和微波炉加热法对固体培养基进行融化处理,均不会影响培养基的性能.但用微波炉加热法对固体培养基进行融化处理更节能、更安全.
目的 比较选择性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检测男女不同类型生殖泌尿道标本中解脲脲原体(Uu)结果的差异,并观察Uu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学特征.方法 1 698例生殖泌尿道标本被分别接种于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比较不同类型标本中Uu的阳性率、2种培养基的阳性率以及菌落形态学的差异.结果 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中Uu阳性率(49.9%)显著性高于男性精液和尿道分泌物标本(39.6%、19.2%,P均<0.05);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法相比,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Uu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精液和尿道分泌物标本Uu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u菌落形态以海胆型为主(77.5%),其次是油煎蛋样(13.8%),空泡型、微小型、棒状和混合型较少见.结论 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中Uu阳性率最高,男性尿道分泌物标本Uu阳性率最低.对于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2种方法检测Uu的结果差异较大;对于男性尿道分泌物标本,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Uu在菌落形态学方面存在多种异质性.
作者采用固体培养基滤纸培养法培养的犬钩蚴检出率高,操作简便、快速,优于传统的试管滤纸培养法.固体培养基由牛肉膏(3g),蛋白胨(10g),氯化钠(5g),琼脂(20g)及蒸馏水配制.该法可用于快速诊断钩虫病.
近几年来,泌尿生殖道的支原体,即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hominis,Mh)感染,在国内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就其流行性和耐药等方面涌现了大量的文献报道.在这些报道中[1~5],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均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仅凭肉汤培养基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有无支原体生长,而不是根据它们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形态,这是令人疑惑不解的.我们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就肉汤颜色变化与支原体培养阴阳性结论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得到大家的重视.
解脲脲原体(Uu)是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之一,寻找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支原体的营养要求苛刻,较一般细菌生长缓慢并难以培养[1,2].本研究用3种不同来源的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和支原体固体培养基对Uu作分离培养,并将分离培养法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作了平行比较研究.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是泌尿生殖道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体[1~4].
不动杆菌属于葡萄糖非发酵菌,即是一群不能利用葡萄糖或仅能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革兰阴性球杆菌,主要有硝酸盐阴性杆菌(Ac. anitratum)和多形模仿菌(Ac.lwoffi).形态为革兰阴性球杆菌,近似球菌.临床标本或固体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多数呈双排列,与奈瑟菌属相似.该菌无芽胞,多数无鞭毛,专性需氧,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不动杆菌作为院内感染常有报告,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多见[1],目前发病逐年增多.本文对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住院的456例肺部感染,确诊为不动杆菌感染的32例作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抗生素管碟测定法是利用抗生素在摊布特定实验菌的固体培养基内呈球面形扩散,形成含一定浓度抗生素球形区,抑制了实验菌的繁殖而呈现出透明的抑菌圈.根据抗生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数剂量与抑菌圈直径(面积)呈线性关系,比较标准品与供试品两者对接种的实验菌产生抑菌圈的大小,计算出供试品的效价.本文根据实践工作经验,对抗生素效价检定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作一总结简述.
近10余年来,分枝杆菌感染尤其是结核病的发生率在发达国家呈上升趋势,且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分枝杆菌诊断技术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实验室的需要.传统固体培养基虽可直接获取结果,但分离、鉴定分枝杆菌及药敏试验需2~3个月,且其在制作过程需加热,培养基中蛋白质对药物有吸附作用,故仅用于常规抗结核药敏试验,不适合用于分枝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A7固体培养基(A7培养基) 可选择性培养人型支原体(Mh) 和解脲脲原体(Uu), 约有20~30%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人, 是由以上两种支原体引起的, 是非淋菌性尿道炎及宫颈炎的第二大致病菌. 目前液体培养法是检测主流, 便捷高效且灵敏, 但液体培养法的原理在于通过生化反应来判断结果, 假阳性和污染都是面临的问题. 固体培养法可用于直接观察支原体菌落, 相对于液体培养法, 较少污染, 并且易于肉眼观察判断. 国内使用固体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一般采用直接接种法, 即将泌尿生殖道标本"N" 型划线直接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 现对200例泌尿生殖道标本采用三种接种方式进行固体培养,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估, 现报告如下.
目的:比较A7固体培养法和双相液体培养法在检测泌尿生殖道标本中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中的差异,并对两种方法学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为实验室在判断结果时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方法:把泌尿生殖道标本洗脱在双相液体培养基中,同时立即接种于A7固体培养基上,在含5%-10%CO2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36℃培养48小时后,A7培养基在10×低倍镜下倒置观察支原体特征性菌落及其他菌落,液体培养基观察液体颜色变化及液体特征。固体培养阴性的标本,从肉汤中取标本重新接种A7培养基继续培养后观察结果。结果:192例泌尿生殖道标本中,液体培养阳性为54例,阳性率为28%,A7培养基前后两次阳性分别为27例和35例,阳性率分别为14.06%和18.23%。结论:液体培养结果判断主观性强,提倡配套使用固体培养基,实验结果应以固体培养法为准。
解脲支原体是导致STD患者泌尿生殖道炎症最常见病原体之一.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支原体培养检查.为综合考察国内生产的不同解脲支原体培养基(Uu)试剂盒培养支原体的效果,我们从2002年6月至9月收集性病科门诊80份临床标本,分别进行了培养,并且对结果不相符合的标本用固体培养基复检,现报告如下.
目的:比较液体培养和选择性固体培养平行检测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eoplasma hominis,Mh)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将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271例平行接种到选择性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上,比较同一份标本在2种培养基上的检测结果.结果:2种培养基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73例,均为阴性的有165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0.759,P<0.01).结论:2种培养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液体培养法快速并附有药敏结果,可作为支原体的初筛试验;固体培养可以确诊,补充液体培养方法对临床标本中Mh检测的不足,比液体培养更具有科学的临床指导意义.
目的:对解脲脲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的两种检测方法(固体培养基法和液体培养基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方法:64份患者标本分别用固体培养基法和液体培养基法进行培养检测,计算两种方法检测Uu、Mh的阳性率及污染率.结果:两种培养基检测Uu、Mh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污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液体培养基引起的污染率明显比固体培养基高.结论:固体培养基法检测Uu和Mh比液体培养基更准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研制一种适合临床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初步的临床应用.本文参考相关支原体固体培养基配方,改良营养成份和抑菌剂,并与生物梅里埃IST2肉汤和A7固体培养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自制支原体固体与液体培养基在16 h和20 h时间段的阳性检出率均优于相应对照培养基,自制液体培养基与IST2抑菌效果基本一致,自制固体培养基与A7培养基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自制支原体固体培养基培养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适合基层单位使用.
目的 基于固体培养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传统计数方法 的比较研究,并探讨A600值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数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固体条件下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无菌生理盐水制成菌悬液,采用平板计数法、麦氏比浊法、显微计数法检测菌悬液,同时记录3种方法计数结果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初步稀释后检测菌液的吸光度(A600)值,取A600值在0.2~1间的菌液进一步稀释并检测A600,同时对各个稀释度的菌液进行平板菌落计数.结果在固体培养条件下,传统细菌计数方法计数结果:显微计数法>平板计数法>比浊法;同时A600值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数二者之间呈线性相关,线性回归方程为Y=28.98601X-0.17331,A600值(X),菌液浓度(Y×107cfu/mL).结论 基于固体培养条件下,3种传统计数方法之间存在各自的特点.同时,金葡菌菌液的吸光度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数之间呈良好的相关性,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的测定.
肾芩浸膏是以肾茶为君药组方的中药复方制剂,主治泌尿道感染.本实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用多点接种仪将过夜培养的细菌悬液接种于含不同浓度药物的M-H琼脂固体培养基上,每点含菌量约为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 T M )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M TC)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NTM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动物体表及体液等[1]。致病性较弱,可为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但在局部或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可成为条件性致病菌[2],目前非结核分枝杆菌有多种分类方法,按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分类法[3]可分为:(1)快生长型: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不到7 d可见菌落;(2)慢生长型: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超过7 d方见菌落。NTM 病以潮热地带多见,人和某些动物均可感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