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阻碍流行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寄生虫病,随着多抗药虫株的出现和媒介按蚊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疟疾的防治面临新的挑战.对按蚊与疟原虫相互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寻找按蚊支持疟原虫发育因子,弄清疟原虫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机制,可为疟疾防治研究提供有益线索.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进展不但促进了人们对疟原虫和按蚊相互关系的理解,丰富了疟原虫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为寻找新型杀虫剂靶点、发现新的抗疟疫苗的合适候选抗原、完善疟原虫的体外培养技术、实现遗传改造蚊媒的防疟策略等提供帮助.本文以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的不同阶段为线索就按蚊与疟原虫相容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据<自然>(nature)杂志的网络版报道,最新研究发现,遗传改造后只携带单拷贝编码1型胰岛素类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小鼠,其寿命比正常小鼠延长了26%.
自上世纪80年代基因工程兴起以来,对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和应用即方兴未艾.研究者对许多植物进行了基因遗传改造,取得许多重大进展,获得了许多转基因植株.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育种上,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已获得了许多转基因作物品种,有些品种已通过安全性评估而获准大面积栽培和环境释放.这些转基因作物具有产量高、品质好和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点,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同时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许多昆虫与寄生在昆虫体表或肠道细胞中的微生物建立了共生关系.臭虫、蚜虫、猎蝽等昆虫可以依靠非最佳食物为生,这一是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还由于其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可以帮助合成和补充其食物中所缺乏的必需营养物质.蚊虫也与其肠道中共生细菌有着密切的联系.成蚊喜产卵于富含细菌的水体中,水体细菌成为蚊虫幼虫的重要食物来源.伊蚊和库蚊幼虫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细菌,在无菌条件下饲养,蚊虫或其他媒介昆虫不能正常发育至成熟或不能传播人畜疾病.该文对蚊虫与细菌的共生现象以及其在以下几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1)蚊虫共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2)共生细菌的形成与传代,(3)共生细菌在昆虫中的分布,并讨论了经过遗传改造的蚊虫共生细菌对蚊虫防治及控制疟疾等由昆虫传播的疾病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