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昆虫与寄生在昆虫体表或肠道细胞中的微生物建立了共生关系.臭虫、蚜虫、猎蝽等昆虫可以依靠非最佳食物为生,这一是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还由于其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可以帮助合成和补充其食物中所缺乏的必需营养物质.蚊虫也与其肠道中共生细菌有着密切的联系.成蚊喜产卵于富含细菌的水体中,水体细菌成为蚊虫幼虫的重要食物来源.伊蚊和库蚊幼虫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细菌,在无菌条件下饲养,蚊虫或其他媒介昆虫不能正常发育至成熟或不能传播人畜疾病.该文对蚊虫与细菌的共生现象以及其在以下几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1)蚊虫共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2)共生细菌的形成与传代,(3)共生细菌在昆虫中的分布,并讨论了经过遗传改造的蚊虫共生细菌对蚊虫防治及控制疟疾等由昆虫传播的疾病的应用前景.
蚊虫不仅吸血骚扰,有些种类更是多种严重疾病的传播媒介.我国已知的蚊媒病就有疟疾、淋巴丝虫病、登革/登革出血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国外尚有黄热、东马脑炎(Easten equine encephalitis)、西马脑炎(We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委内瑞拉马脑炎(Venezulan equine encephalitis)、罗斯河热(Ross River fever)、西尼罗脑炎(West Nile encephalitis)等虫媒病毒病.媒介防治是控制这类疾病流行的重要措施.甚而对于登革/登革出血热,媒介控制是预防其发生和流行唯一的有效措施.
典型登革热及另一型死亡率较高的出血登革热,为近年来流行最严重的蚊媒病,威胁世界各地约二十五亿人口.目前尚无特效药及疫苗,故防治唯赖防制病媒蚊,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清除蚊幼虫孳生源.本文综述东南亚区(印度、印尼、缅甸及泰国)和西太平洋区(澳洲、柬埔寨、中国、老挝、马来西亚、菲列宾、新加坡、越南与南太平洋的几个岛国)的登革热流行略况.
库虫是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对人畜健康有极大危害,采用化学杀虫剂防治有相当长的历史.化学防治具有操作简便、迅速有效的特点,因而在媒介防治中占有主导地位,但由于蚊虫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对环境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频繁使用化学杀虫剂,不仅容易产生抗性,而且抗性范围广,对施用过的药剂几乎都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
疟疾是一种危害重、传播快、易反复的寄生虫病.我市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是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两种按蚊的栖息习性,为制定媒介防治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