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国饮.神农尝百草,曾日遇七十二毒,因得茶而解.我国有文字记载的饮茶史,距今有三千多年.汉代末华佗说:"苦茶久食,益意思";晋杜育说,饮茶能"调神和内,倦解慵除";梁陶弘景说:"茗茶轻身,换骨";唐代卢全说,喝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生平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灵仙.
在以往劳动卫生调查中发现从事铅作业而有长期嗜茶饮茶史的老工人,铅中毒发生率较低,且中毒程度也较轻.据此实践经验,已通过动物实验和对铅作业志愿接受用茶叶实验治疗受铅危害工人的观察,证实了茶叶驱铅的有效性[1,2].现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拟将茶叶的驱铅作用与传统驱铅剂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作一比较.以进一步探明茶叶的驱铅效能与特性.
茶是食物又是饮品.茶文化是吃出来的、喝出来的,更是品出来的.茶文化涉及到茶史、茶政、茶制、茶艺、茶理、茶礼、茶德、茶俗、茶诗、茶书等等,是中国传统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题镌于玉楼琼阁、园林亭榭、庙观寺庵、山门牌坊的各类楹联,遍及华夏大地,它们是中华民族耀眼夺目的文化瑰宝.而遍布神州南北的茶馆、茶楼、茶亭、茶园里的茶联,不仅美化了饮茶环境,也增添了品茗的情趣.细细地寻味,不失为咏赞中华数千年茶史的绝唱、弘扬中国茶文化的颂歌.
名茶飘香万国来求
黄山之麓,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春游黄山,傍晚迷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寺院。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一周,升腾,转圈,化作一朵白莲花,然后散成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满室清香。知县惊叹不已,问后方知此茶名为“黄山云雾”,由此与长老结下茶缘。时光辗转,后来,这个知县得以在皇帝面前重演“白莲”奇景,皇帝大悦,将知县官升几品,留在帝都。然而,这个知县却心系“云雾”,怎么也不愿意离开黄山,最终弃官为僧,传为佳话。
说起来,我的"茶史"已经有大半个世纪了.最初喝茶是因为上火.那会儿还年轻,火气大,三天两头上火.听人说,喝绿茶清热解毒,能降火.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喝点绿茶.没想到,从此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现将我院误诊的10例华支睾吸虫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4年4月~2005年4月诊断华支睾吸虫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3~78岁.曾到过流行地区,有明确进食生鱼片史2例,鱼片火锅史3例,服含灵芝类中成药、灵芝茶史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