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固然桀骜不驯,但它勇于进取,敢于登顶;喜鹊即便是"老好人",但它也善于团结伙伴儿,在集体中,团结就是力量,乌鸦向来被人厌恶,只源于它针砭时弊,坚守不怕得罪人的信条.这说明绝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是优点与缺点兼具一身,如同每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一样.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我们无论看待事物还是分析问题,都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做到全面、辩证.
人们常说,要相信自己,更要听取别人对的意见,可听取意见更要讲究策略和谨慎。
晚清的吕贤基为人真诚正直,敢针砭时弊,皇帝对其印象很好,从进士一步步升编修、御史、给事中和工部侍郎。
唐代文学家张说所著的奇文《钱本草》,是仿照《神农本草经》的格式,以本草的形式把金钱喻为一种药物,平铺直叙钱之性味、采集要旨及功能效用等等,宛如一位老中医在给病人说药理.有人仿《钱本草》而作《官本草》,这篇文章不是诊治生理上的病痛,而是对《本草》的延伸,超越了医书范畴,上升到了社会学境界,针砭时弊,发人深省.这篇奇文,读之颇有情趣,可警醒世人,在当前仍有借鉴的现实意义.现抄录点评如下:
小品<卖拐>,赵大忽悠为了卖掉他制做的双拐,使出了浑身解数,终于使一个本来健康的小伙子心甘情愿地买下了双拐.钱不够,竟把所骑自行车相送,还千恩万谢.小品固然以针砭时弊,揭露行骗为目的,抨击了那些社会渣宰,看了很叫人啧啧称赞.小品的结尾是:小伙拿走了双拐,留下了自行车,还口称:"大哥!谢谢了."
当我读罢天津作家魏积良先生的<杜骗浅议>,便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部针砭时弊的力作,几乎囊括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骗子之丑恶嘴脸及五花八门的骗术.
“砭”小篆写作,“砭”在古代是指以石针刺皮肉治病,《说文》释为“以石刺病也”。用来治病的石针,就称作“砭石”。“针砭时弊”的意思就是由此引申而来。因为古代打磨技术很原始,石针不可能很锐利,只是稍具样子而已,更像是比较尖的小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疒”字形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写作“”,就像用石针在刺人的腹部治病。《黄帝内经》也记载:“帝曰:颈痈……夫痈气之息者,宜此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这里的石就是指石针,因为石针没有金属针锐利,像小刀片,所以更适合切割气血盛的痈疡来排脓。现在针灸科经常使用的小针刀就是由此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