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高血压病史近30年,曾服用络活喜、寿比山、拜新同等多种药物降压效果不理想,血压波动在140~170/85~95mmHg,未出现明显的不适反应,为调整降压药物,采用联合用药:原拜新同30mg再加服西拉普利2.5mg口服1次/早.
药物的过敏反应具有普遍的多发性,我国相关资料显示高达3%~ 8%.药物的过敏反应与过敏体质相关.过敏体质的药物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其一表现为对药物的特异性反应,这为家族遗传因素所决定;其二表现为对药物本身过敏,此为主要常见的药物过敏的表现形式.这种药物过敏一般发生在多次应用同一种药物后,绝少首次应用发生.
现在容易过敏的人好像越来越多了,食物过敏人群占大多数,那么什么是过敏,哪些食物容易引起过敏?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们一一道来.[什么是过敏]过敏是免疫系统参与的特异性反应,免疫系统是身体的防御系统,能够为身体不喜欢的物质打上标记,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的时候就会发生反应.
现在容易过敏的人好像越来越多了,食物过敏人群占大多数,那么什么是过敏,哪些食物容易引起过敏?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们一一道来.[什么是过敏]过敏是免疫系统参与的特异性反应,免疫系统是身体的防御系统,能够为身体不喜欢的物质打上标记,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的时候就会发生反应.
近年来文献中相继出现了一些药用植物引起肝损害的报道。事实上仅有很少的药用植物可通过确切的作用机制引起肝损害,这种损害的发生相当罕见,而且通过正确掌握安全剂量和使用时间是可以避免的。文献中的大量相关报道有可能是植物性药材引起的特异性反应,也可能是假药所致。
液相芯片技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Luminex公司研制,是集合流式细胞、激光、数字信号处理及传统化学技术为一体的新型生物分子检测技术.该技术使用荧光编码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特异性反应的固相载体,通过偶联试剂的作用,将蛋白质、寡核苷酸、小分子肽类及脂肪偶联到微球的表面构成不同的检测探针.
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的调节是一个复杂过程,涉及到自身耐受以及保持对非己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正常人体内一般都有对自身抗原产生特异性反应的T淋巴细胞存在,但都由于受到各种耐受机制的严格控制而不会导致免疫性疾病的发生[1].
乙肝病毒(HBV)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依赖于抗病毒免疫反应的性质和强度.急性乙型肝炎具有广泛而强烈的CD4、CD8反应,而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s B,CHB)患者的免疫反应较弱,病毒与机体免疫之间的平衡状态导致了肝炎的持续.抗病毒治疗改变了两者之间的平衡,病毒滴度的下降使较弱的病毒特异性免疫反应得到加强和变宽[即刺激指数(SI)增加和在T细胞增殖反应中引起特异性反应的位点增多].
γδT细胞是近10多年来人们新认识的一种T细胞亚群,尽管其在抗原识别及其对多数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中所独有的特性[1]而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目前尚未发现可用于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γδT细胞所识别的肿瘤抗原.如何发现和快速分析潜在的肿瘤抗原呢?研究表明γδT细胞是以MHC非限制性直接识别的方式识别抗原的,并且T细胞受体(TCR)与抗原之间特异性反应部位是抗原表位,而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是TCR的互补决定区3(complementary determining regions 3,CDR3),同时,以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biosensor为检测仪器的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BIA)技术为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尤其是膜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不需标记的实时检测平台[2].为此,我们利用SPR biosensor,用卵巢上皮癌(ovarian epithelium carcinoma,OEC)肿瘤组织浸润的γδT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γδT lymphocyte,γδTIL)TCRδ链的CDR3短肽快速分析和鉴定其所识别的肿瘤抗原肽.
药物热是由于使用某种或多种药物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是药物的一种特异性反应.近几年随着各种新药的不断问世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药物热也成为比较常见的发热原因之一.
血清心肌酶是指一组特异性反应心肌损伤的酶学指标,包括心肌酶、肌红蛋白(myoglobin,Mb)及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cTn).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时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大量血清酶被释放到血液循环中,通过检测上述指标可判定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并评估治疗效果.
肿瘤治疗理想的方法应能特异地清除肿瘤,而不破坏正常的组织.目前,肿瘤的三大常规疗法--手术、化疗和放疗治疗肿瘤的特异性不足,常常对正常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免疫治疗可以产生针对肿瘤的特异性反应,甚至能清除残余的肿瘤病灶,并产生免疫记忆,它与三大常规疗法有明显的互补性.疫苗通常用来预防致病微生物的侵害,肿瘤疫苗则主要是治疗性疫苗,是主动免疫治疗的一种方式.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特异性反应导致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能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国外住院患者中脓毒症发病率为6%~54%,病死率为20%~60%[3-6],且二者仍呈逐年上升趋势[7-8],成为世界范围内死亡和病危的主要原因。目前脓毒症发病机制仍未阐明,其治疗还没有根本性突破。然而,寻找具体的补救措施和治疗脓毒症的有效药物仍是当今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加味凉膈散能降低脓毒症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具有解毒抗炎作用[9];同时加味凉膈散具有抑制脓毒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及改善凝血功能的作用[10]。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凉膈散对脓毒症大鼠死亡率、凝血功能及炎性介质的影响,以期为脓毒症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英〕/Douek IF …∥Lancet.-1999,353.-1850 一般认为1型糖尿病为辅助性T 1(Th 1)淋巴细胞引起,而哮喘与其它特异反应性疾病的特征为Th2反应占优势,因此推测糖尿病儿童应不易发生哮喘。反之,哮喘儿童亦不易发生糖尿病。最近欧洲的一项研究的确证实1型糖尿病儿童的哮喘发生率明显降低,其比值比(OR)为0.64(95%CI:0.51~0.82)。为证明糖尿病儿童哮喘发病率降低是否有遗传学基础,或在某种程度上与糖尿病表现型相关,进行了此项调查。哮喘及特异性反应疾病相关症状发生率的对照资料来自牛津与安格利亚东部的一项包括2 324例12~14儿童的较大规模的调查。另一项基于人群的有关糖尿病儿童的家庭调查的前瞻性研究,调查了1985年以后该地区(260万人口)中1 627个家庭的相关数据。本研究调查了其中的12~14岁糖尿病先证儿童206例与其无糖尿病同胞209例,最终先证病例184例与无糖尿病同胞184例参加了研究。返回完整调查问卷的先证病例与无糖尿病同胞分别为157与173例,分别占参与者的76%与83%。所有受试儿童均采用哮喘与变态反应疾病国际研究(ISAAC)规定的哮喘与变态反应疾病症状的调查问卷。 结果先证组中27%儿童曾有喘鸣症状,而无糖尿病同胞与对照组则分别为42%与51%(P<0.001);在前1 a内有喘鸣者3组分别为17%、28%、与34%(P<0.001)。1型糖尿病儿童喘鸣发生率与对照组的比值比为0.36(0.25~0.52);1 a内喘鸣发病率两组的OR为0.39(0.25~0.60)。有严重症状者(使语言受限的喘鸣发作每年≥4次)自先证组至无糖尿病同胞及对照显示有增加倾向(P值均<0.01)。1 a内运动诱发喘鸣者3组间无明显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哮喘症状与1型糖尿病二者呈负相关,并且对无糖尿病同胞亦有哮喘保护作用,这可能有一种遗传学基础或是由于在宫内或出生后不久接触了某些环境因素。本研究证明在以上两种儿童最常见慢性疾病的预后中,Th1与Th2反应之间的平衡可能具重要作用,因此使Th1免疫反应向Th2方向偏移,可能是一种有良好前景的糖尿病预防途径。(李春元摘杨菊红校)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这种反应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依赖性、成瘾性、继发性反应以及引起癌症、后代畸形等.许多药物在研制时和在临床试用过程中都没有发生意外的不良反应,而真正在临床应用时,却发生了意外的不良反应.那么,怎样判断这种药物不良反应呢?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一种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依赖性、成瘾性、继发性反应以及致畸、致癌等作用.
鲎试剂法(LT法)检测内毒素具有快速、灵敏、重现性好、操作简单和价廉等优点,鲎试剂能与细菌内毒素发生灵敏的特异性反应,相比之下LT法比RT法灵敏度高10倍以上.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碘造影剂作为诊断用药,使用越来越多.但碘造影剂进入机体后产生毒副反应,一是特异性反应(属抗原抗体反应),二是物理-化学反应.为保证临床碘造影诊断的安全,应在仔细询问有无过敏史的前提下,对无过敏史的患者也必须做碘过敏试验.有关碘过敏试验的临床观察和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多,有些学者也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本文主要对是否做碘过敏试验、皮试方法、皮试液的浓度及影响判断碘过敏结果因素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现介绍如下.
即刻早期基因(IEGs),是指细胞经外部刺激后最先表达的一组基因,是联系细胞生化改变与细胞最终对刺激发生特异性反应的中介物.不仅参与细胞的正常生长、分化过程,而且也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和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在学习记忆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发现的IEGs有十几种,最有特征、最重要的是c-fos基因族(包括c-fos、fos-B、fos-1、fos-2).大量研究发现,c-fos基因及其蛋白产物与学习记忆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就c-fos基因与学习记忆的关系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依赖性、成瘾性、继发性反应以及引起后代畸形、癌症等作用.许多药物即使检验合格,在应用过程中也会发生不良反应.那么,怎样判断药物不良反应呢?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筛查鼻咽癌最特异的手段就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EB病毒早期抗原(EA)-IgA抗体[1,2]。 EA抗原是EB病毒感染细胞后早期合成的一种蛋白,可以进一步分为弥散型(D型)和局限型(R型)抗原。鼻咽癌患者血清中抗体主要是与D型EA发生特异性反应,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建立检测D型EA抗体的血清学方法对提高鼻咽癌的诊断率十分重要。本研究构建了EB病毒早期弥散型(D型)抗原基因片段BMRF1的真核表达质粒pPICZαA-BMRF1,使体外获得重组抗原EA-D成为可能,为建立其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和全球27个耐多药肺结核高负担国家之一,全国约有5.5亿人已感染了结核杆菌,我国肺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1]。2001—2010年,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人数始终位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的前列。结核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开展早期、快速、准确诊断结核病的实验技术十分重要。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是传统结核病辅助诊断试验,PPD是多种抗原混合物,与卡介苗、环境中分枝杆菌及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所共有,诊断特异性、敏感性较低。酶联免疫斑点试验(QB-Spot)是应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对待检者全血中分离出的T细胞进行体外刺激,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的待检者的T细胞可对这种体外刺激产生特异性反应,变成特异性效应T细胞,产生γ干扰素。通过QB-Spot方法可对结核特异性效应T细胞进行检测,并对其反应斑点进行计数,从而判断待检者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本所230例疑似结核病患者进行QB-Spot试验和PPD试验进行比较,探讨两者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卡式法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是近几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项利用免疫检测的新方法,也就是利用生物化学凝胶过滤技术和离心技术及免疫学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相结合的产物.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进展期肿瘤病人术后,以自体肿瘤疫苗辅助主动免疫治疗.术后第4周开始接种(共4次,每次间隔7~10 d);接种前3天及4次接种后1 w,采集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测定CD8+-IFN-γ+,CD8+-IL-10+细胞比例及CD4+-IFN-γ+、CD4+-IL-10+细胞比例;同时采集血清检测血清IFN-γ、IL-10水平;用PPD及自体抗瘤抗原做皮肤迟发型过敏反应试验,48h后测量红斑、硬结大小(mm).临床随访.结果:自体免疫苗治疗后:①血清IFN-γ水平升高,高(5.98±2.40)pg/ml升至(11.20±4.76)pg/ml;而IL-10水平由(26.04±12.85)pg/ml降至(8.12±3.69)pg/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②CD8+-IFN-γ+双阳性细胞比例由(3.72±1.56)%升至(8.01±2.54)%;CD4+-IFN-γ+双阳性细胞比例由(4.52±1.08)%升至(7.94±2.0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③治疗前后病人对自体肿瘤抗原的特异性DTH反应明显增强(P<0.01).④病人耐受性良好,无溃疡等严重副作用发生.⑤随访结果显示:22例病人无瘤生存时间超3年,其中部分病人无瘤生存时间超过5年.结论:①自体肿瘤疫苗可激发病人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②自体疫苗可改善病人的抗瘤免疫反应;③自体肿瘤疫苗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杀灭残留癌细胞、抗转移及复发有重要作用.
氯氮平为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也有少见的特异性反应,但其危险性较其他抗精神病药要高.我科于2003年9月8日收治一位躁狂症患者,口服氯氮平50m引起呼吸抑制现象,经过抢救及综合性治疗和护理,38天后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
为确定江西地区流行性出血热(EHF),病原我们收集了南昌市(郊)、南昌、新建、半城、临川、余江、东乡等县,自1981~1983年3年来EHlF患者30例初期和恢复期血清42份,与安微省分离的EHlF病毒(陈株)人肺癌传代细胞(A一549)抗原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Ⅲ,获特异性反应阳性结果.
c-fos基因是即刻早期基因(IEG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参与细胞最早功能活动的基因,是联系细胞生化改变与细胞最终对刺激发生特异性反应的中介物,被认为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最有代表性的即刻早期基因.本文主要就c-fos基因在针刺镇痛原理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内的一种耐热脂多糖,具有人体致热性并与鲎试剂有特异性反应.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主要有凝胶法、比浊法和比色法,检测试验的影响因素很多,试验中尤其要注意避免微生物污染.笔者通过在普通试验室和超净工作台两种试验环境中,分别运用凝胶定性法和动态浊度定量法进行检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