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代开始很多大家采用寒热药配伍治疗痹病,国家级名老中医胡荫奇主任医师在临床上常常采用温热配寒凉、寒凉配温热的中草药治疗痹病,通过之间的合理搭配治疗疾病;或者补通并用,“阳气并则阴凝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健脾益气,“脾旺能治湿,气足无顽麻”,“脾旺四季安”,运用滋补肝肾、活血通络药物之间配伍治疗痹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根据痹病痛种及不同的病期“随症治之”.
慢性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往往病程长、病因复杂,治愈后反复发作,患者无比痛苦.笔者认为慢性胃病的病机主要是脾胃虚弱、气滞血病、热郁湿困.辨证论治主张从肝脾胃入手,遣方用药往往同施多法,通补并用、标本兼顾.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酸枣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原方为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川芎二两,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3服.
目的:探讨周乐年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经验.方法:本次研究依托于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采集周教授胃脘痛临床诊疗信息,进行用药规律特点探究.结果:采集周教授临床诊治胃脘痛病例共407诊次,总结其用药类别以补虚药、消食药、理气药居多,临证或加活血化瘀、化痰药等.结论:通过对周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特色探究,予现代中医临床治疗脾胃科疾病的药物选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男女发病率相似,我国发病率在5%~10%,并且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其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该病病程缠绵难愈,对患者危害极大.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体会,本病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卫外功能虚弱,外邪侵袭,肺气不宣所致.笔者采用中药通补并用方法治疗本病患者12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