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烦】相关文献(3)
  • 浅谈栀子豉汤与"火郁发之"

    《光明中医》 2016年8期

    目的 探讨《伤寒论》中栀子豉汤的用药配伍及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伤寒论》中覆盖太阳病篇、阳明病篇和厥阴病篇有涉及栀子豉汤条文的研读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再发挥己见.结果 笔者发现栀子豉汤证主要的两大症状是虚烦和心中懊恼.结论 笔者认为该证病机为郁热在胃,旁扰于心,故用小剂量栀子清热又不复伤胃气,用大剂量淡豆豉宣发郁热兼和胃安中.秉着中医"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辨证只要有郁热、郁火,且不论郁于哪经、哪脏,均可考虑应用栀子豉汤宣发之,正是《黄帝内经》的"火郁发之"的治则体现.

    栀子豉汤 虚烦 心中懊恼 火郁发之
  • <伤寒论>栀子豉汤证治剖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CSTPCD CA CBST 1999年1期

    <伤寒论>中以栀子豉汤为代表方的栀子豉汤类方,由于在理论上对其证治缺乏充分的认识,致使在临床上不能如桂枝剂、柴胡剂等经方那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提出栀子豉汤所治主证是热郁胃中所致的"心中懊"而非热扰胸膈的"虚烦",而"心中懊" 实乃胃中嘈杂.并进而分析了从热郁胃中至阳明腑实证与阳明湿热发黄证之间存在的内在病机演变过程,指出栀子豉汤是治疗阳明热证之第一法.

    栀子豉汤 虚烦 心中懊 阳明热证
  • 酸枣仁汤浅析

    酸枣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原方为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川芎二两,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3服.

    虚劳 虚烦 不得眠 酸枣仁汤 五行生克 五味相合 动静相配 通补并用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