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又名洞箫、单管、竖吹,是一件非常古老的乐器.它一般由竹子制成,直吹,上端有一吹孔,按音孔为前五后一.早在<尚书·益稷>中记载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当因韶乐伴奏乐器以箫(当时为排箫)为主而有此称.
首先论述了情志对气机的影响,从情志对气机的影响趋势将喜、怒、悲、恐、思等情志的性质分别归属阴阳两端--怒则气上,喜则气缓,两者均使气机向上向外,故性质属阳;悲则气消,恐则气下,两者均使气机向下向内,故性质属阴;思则气结,使气机郁结不畅,性质为至阴.继而从调节气机方面系统地论述了传统中医情志疗病的机理,并以典型案例加以说明,打破了传统的五行制约"以情胜情"的机械解说,最后得出:情志作为一种治病的方法,其机理与中药四气五味的调动气机而愈病的作用是等同的,情志疗病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以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方法.
风药味薄气轻,辛散宣通,善于调节气机,有升、散、行的作用趋向。风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也有着良好而独特的疗效,如行气宣散,通畅血脉;升举清阳,祛痰化湿;疏肝理气,调畅情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借鉴名家经验,正确合理地运用风药可为心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陈继婷教授治疗奔豚气病重视气机调节,强调情志调摄,重视调理脾胃,师古而不泥古,临症时灵活诊治,疗效显著.
目的:探讨周乐年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经验.方法:本次研究依托于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采集周教授胃脘痛临床诊疗信息,进行用药规律特点探究.结果:采集周教授临床诊治胃脘痛病例共407诊次,总结其用药类别以补虚药、消食药、理气药居多,临证或加活血化瘀、化痰药等.结论:通过对周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特色探究,予现代中医临床治疗脾胃科疾病的药物选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支楠教授师从近代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之子孔嗣伯,是孔嗣伯老先生唯一学术经验继承人,她继承和发展了孔嗣伯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将温病学辨证思想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结合30余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在诸多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独树一帜,每获良效.笔者有幸成为北京市第4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人,从2011年起跟随支师学习.现总结支师治疗突发性耳聋经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