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分析了在ELISA榆测技术应用中遇到的空白对照的设立方法、阴性对照的标准、酶标反应板的差异及孵育以及酶标仪的调零与比色、cut-off值的确定、阳性与阴性灰带率、ELISA检测试剂的标准化等一些新问题,重点探讨了ELISA检测技术中传统计算cut-off值的方式所存在的缺陷与形成原因,并提出了适宜的计算cut-off值的方式.
1 材料与方法1.1 卷心菜汁的制备从上海市场购得新鲜扁原形卷心菜可食部850 g,用家用食品加工机捣碎、匀浆,两层纱布过滤得"新鲜原汁”500 ml,然后稀释1倍得"稀释菜汁”及真空干燥浓缩1倍得"浓缩菜汁”.1.2 药品环磷酰胺,上海市第十二制药厂产品.1.3 动物昆明种雄性小鼠(25±2)g,由上海市中科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4 实验分组按体重将动物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阳性空白对照、稀释菜汁、新鲜原汁、浓缩菜汁.适应性喂养2 d后开始灌胃,对照组灌冷开水,灌胃量为0.25 ml/10 g,连续灌胃22 d.
目的工艺花卉着香剂是由多种化合物配制成的新型工艺花卉增香物质,为了解其急性毒性和致突变作用,为安全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实验研究.方法急性毒性实验,按Horn's法.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设21.5、4.64、10.0、21.5g/kg剂量组和1个蒸馏水对照组经口灌胃,观察两周.结果雄性LD50为7.86g/kg,可信限5.84~10.7g/kg;雌性LD50为9.25g/kg,可信限6.35~13.5g/kg,属实际无毒.致突变实验(Ames试验)选TA 97、TA 98、TA 100、TA 102菌珠,按10 000、5 000、2 500、1 250、500 μg/皿.进行加S9和不加S9试验,同时设相应菌株阳性、阴性及空白对照.经重复试验显示各试验剂量皿菌落数与空白对照比较未见增加.阳性对照组增加明显,为阳性结果.结论新型工艺花卉着香剂急性毒性实际无毒;Ames实验未见有致突变作用.
结合护理科研论文投稿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阐述了3大科研设计基本原则之一的对照原则的定义、意义和应用.分析了适合设立对照和不适合设立对照的情况,论述了6大常用对照类型:空白对照、实验对照、相互对照、标准对照、历史对照和自身对照的具体方法与内容.认为:缺乏对照意识和对照组间不均衡可比是护理科研设计中对照原则应用时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答:该方法的原理是,在氯化镁催化下,以过量盐酸与环氧乙烷反应.反应剩余的盐酸,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标准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同时,以蒸馏水代替环氧乙烷进行上述反应与滴定,作为空白对照.空白对照组所用氢氧化钠量减去样品组所用氢氧化钠量,即为与环氧乙烷反应掉的盐酸所耗氢氧化钠量,由其计算环氧乙烷浓度.
为了解兰州地区正常人群肺炎支原体(Mp)抗体水平,于1996年10月至1999年11月采用ELISA对2 014份正常人血清进行了Mp IgG检测。 1.资料与方法: (1)检测对象:1996年10月至1999年11月,收集不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血清2 014人,其中男性1 027人、女性987人,年龄2.5~72岁。 (2)试剂:ELISA试剂由伊利康公司提供。 (3)方法:标本按1∶200稀释,取100 μl加入相应孔中,并加阴、阳、弱阳性及空白对照孔,37℃ 30 min,洗板5次,加酶联物100 μl,37℃ 30 min,洗板5次,加底物A、B各50 μl,37℃ 15 min观察结果。 (4)结果判断:标本孔的颜色比弱阳性对照孔深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2.结果: (1)不同年龄段Mp IgG阳性分布: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阳性率不同,2.5~18岁占6.91%(其中2.5~5岁占6.63%,6~10岁占8.14%,11~18岁占6.50%);19~44岁占5.11%,45~59岁占8.70%(其中有130名医务人员血清中Mp IgG阳性17例,阳性率13.07%),60岁以上占3.94%。以45~59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其次依次为2.5~18岁、19~44岁、60岁以上年龄段。四者之间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
为了解加强蝇必净的效果,1998年8~9月进行了现场观察.1 现场选择新起农贸市场为封闭式市场,面积192m2,摊位55个,经营粮食、水果、百货、豆制品、海产品、蔬菜等,市场内防蝇设施不够完善,部分窗无纱网,市场西侧有一条水沟;另选择条件相类似的八一桥农贸市场作空白对照区.
为了解D型肉毒梭菌毒素现场灭鼠效果,1997年7月至1998年3月夏、春两季进行观察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现场选择鼠密度较高的农舍、单位、特行3种生境。1.2 毒饵配制与投放 D型肉毒梭菌毒素,由崔生发提供,含量分别为2 000万鼠单位/ ml和800万鼠单位/ml,常温运输,普通冰箱低温保存。用湿润浸泡法拌制,以小麦(特行用麦芽)为饵料,用温水稀释一定量毒素,分别配制成含毒素量为2万、3.33万和5万鼠单位/g毒饵。每种生境设D型肉毒梭菌毒素毒饵、0.5/万溴敌隆毒饵、空白对照试验区。先用粉迹法测密度,次日投放毒饵,每15m2房间投2~3堆,每堆10~15g(溴敌隆为20 ~30g),观察3d毒饵消耗并适当补充,1周后测鼠密度(溴敌隆为2周后),观察灭效。
加强蝇必净是近年来经常使用的灭蝇药物,为了解其以涂刷方式使用时的灭蝇效力,以及在城市灭蝇达标过程中为集贸市场灭蝇选用有效药物,2001年7~8月,我们选择宝山区友谊街道两家室内集贸市场,其中一家用加强蝇必净进行涂刷,另一家为空白对照,作现场持续灭蝇效果观察.
"贝奥"雄性不育灭鼠剂没有直接的杀鼠作用,其有效成分雄性不育剂为棉酚和雷公藤内酯,能明显抑制鼠精原细胞、精子细胞中的LDH-C4,使鼠类不能生成成熟的精子而不育,从而整体上降低鼠类数量,最大限度地减少鼠害.我们选择2个占地面积相当,鼠密度相近的企业进行现场试验,一个企业投放"贝奥"灭鼠剂,另一个设为空白对照,以观察该药对鼠类的现场控制效果.经过10个月的现场观察认为,该药对鼠类整体数量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但下降的幅度不太理想.
本文研究用SS1Hp株以约109/ml的菌液,每次0.4 ml/只连续灌喂SPF级BABL/c小鼠4次,10 d完成,灌喂后8周经组织学等检查证实全部感染Hp后,随机分成5组,并灌喂:A组尿素酶+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羟磷灰石(HAP),B组中药胃泰+尿素酶+CTB+HAP,C组单纯中药胃泰,D组尿素酶,E组为空白对照.
多少年来,人们采用各种方法治疗牙本质过敏,但疗效多不理想。本文对Nd∶YAG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7例牙本质过敏患者,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1.4岁。共119颗患牙,均经临床探诊、热牙胶刺激检查确诊。患牙无填充体、龋坏、隐裂及 创伤,无牙髓炎症状。 2.临床分组和激光处理 (1)每例患者在选定其敏感患牙以后,随机选择其中至少一个患牙不作处理,作为空白对照。激光治疗牙为89颗,对照牙为30颗。(2)采用国产Nd∶YAG连续激光器。波长1.06 μm,输出功率3 W,光纤直径320 μm。(3)治疗方法:干燥敏感牙面,光纤末端距牙面2 mm,激光照射约15 s,间隔5 s,重复照射4次,共1 min。于治疗后1周、1和3个月复诊。1周复诊如仍敏感,再作一次激光治疗。在治疗和观察期间,不得使用其他脱敏治疗。
过去数十年,围绕着中风康复疗效问题,存在许多不肯定的意见.1989年,Reding[1]认为:评价中风康复疗效的最得力的工具是支具及辅助器械,如偏瘫病人不能步行,教给病人使用拐杖,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效,去掉拐杖就可证明.类似的治疗方法的评定,根本不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但如运动疗法(physiotherapy,PT)等治疗仍很难证明其有效性.按常理,简易的研究方法是按年龄等因素配对,随机分两组,一组给予康复医疗,一组不给予治疗作空白对照,按残损程度分层,分析预后,判断康复效果.由于医疗道德方面的原因,不给病人治疗而设空白对照的研究,几乎是不存在的.
目的:从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肠动力改变探中医中药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以通为用思想的机制.方法:由胆总管逆行注射15 g/L牛磺胆酸钠0.5 mL诱导大鼠AP,以红霉素为对照,并设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给模型大鼠灌喂通下解毒的代表方清胰汤,分别观察各组小肠动力学、血清胃动素(Mot)、血清淀粉酶(AML)和胰腺组织病理改变指标.并用正交设计的方法,观察了清胰汤不同药物对离体豚鼠结肠平滑肌条张力的影响.结果:小肠推进比与AP组(0.21±0.08)相比较,清胰汤组(0.49±0.17)和红霉素组(0.30±0.10)明显提高(P<0.01),AP组血清MOT(119±24 pg)明显低于对照组(169±52 pg,P<0.05),清胰汤组(206±60pg)显著高于AP组(P<0.01).清胰汤组的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和血清AML显著改善.清胰汤各药对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对肌条张力影响的大小顺序是白芍、木香、延胡索和大黄.结论:小肠动力障碍是AP发展的重要病理过程,中医以通为用、通下解毒的清胰汤能改善AP大鼠的胃肠动力的同时,减轻了AP的病理损伤.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和抗Fas单抗联合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分10 μg/mL 5-FU、抗Fas单抗(CHll)1 μg/mL、5 μg/mL 5-FU+0.5 μg/mL抗Fas单抗及空白对照四组,与SW480细胞共培养.MTT法检测SW480细胞的存活率,TUNEL法检测SW480细胞的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5-FU和抗Fas单抗处理前后,SW480细胞中Bcl-2的变化.结果:10 μg/mL 5-FU、1 μg/mL抗Fas单抗、5 μg/mL5-FU+0.5μg/mL抗Fas单抗均可抑制细胞生长,且均可诱导细胞凋亡,联合作用组诱导效果最明显,其次是5-FU组,抗Fas单抗组诱导效果较差.抗Fas单抗、5-FU均可降低SW480细胞Bcl-2的表达,5-FU与抗Fas单抗对SW480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有协同抑制作用.结论:5-FU和抗Fas单抗对结肠癌细胞具有协同的增生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协同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
报道一种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的制备方法,并用此模型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创面愈合的作用.小型猪背部剃毛,用特制致伤器(直径18mm打孔器)在背部脊柱两侧垂直于皮肤向下钻至深筋膜,剪去已钻掉的皮肤,形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创面分为bFGF治疗和空白对照两组,测定伤后不同时间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及进行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伤后即刻创面面积(2.49±0.23)cm2,伤腔容积(1.84±0.27)ml.伤后3、7d bFGF治疗组创面面积缩小到1.81±0.15,(0.51±0.10)cm2,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2.00±0.21,(0.61±0.11)cm2 P<0.05];伤腔容积缩小到0.49±0.07,(0.02±0.04)ml也小于空白对照组[0.61±0.17,(0.14±0.16)ml P<0.05].伤后14d组织病理学检查示bFGF组大部分创面上皮化,而空白对照组较多的创面未愈合.采用特制致伤器制备的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简便、快速,创面之间具有较好的均衡性,是研究外用药物促进创面修复作用的理想模型之一.实验结果表明,bFGF具有促进创面修复的作用.
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与癌细胞的过度增殖有关,更与癌细胞的凋亡减少有关。bcl-w和bcl-x是bcl-2家族的重要成员,前者编码产物具有抗细胞凋亡功能〔1〕,迄今有关bcl-w基因对肿瘤细胞凋亡调控的研究文献报道甚少;后者存在两种片段,bcl-xL有抗凋亡作用,bcl-xS具促凋亡活性〔2〕。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w和bcl-x在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及意义。 1.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组织。40例HCC高、低分化型分别为23例和17例;临床分期Ⅰ~Ⅱ期、Ⅲ 期为 13例、27例。取14例肝硬化对照。(2)主要试剂:羊抗人Bcl-w抗体、兔抗人Bcl-x抗体为美国Santa Cruz公司产品;桥抗兔抗羊抗体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 EnvisionTM试剂盒为丹麦Dako公司产品。(3)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DP法(Labelled Dextran Polymer法)〔3〕。阴性对照设PBS替代一抗的空白对照和鼠抗人乙脑单克隆抗体替代一抗对照。细胞浆呈黄色或阳性细胞率大于20%为阳性,细胞浆无黄色或阳性细胞反应率小于20%或背景同空白对照者为阴性。统计学处理采用χ2和配对计数资料的χ2检验。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21和p-gp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材料和方法 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40例。男31例,女9例。平均年龄62岁。病理分级按照WHO标准:Ⅰ级8例、Ⅱ级14例、Ⅲ级18例。UICC.TNM临床分期:浅表性肿瘤(Tis~T1)11例,浸润性肿瘤(T2~T4)29例。同时选取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作对照。所有患者术前未经放疗、化疗。标本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3张,厚4 μm,分别作免疫组织染色(S-P法)和HE染色复诊。以已知p21和p-gp蛋白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切片作阳性对照,以PBS作空白对照,DAB显色。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及相关性检验。
甘露醇作为脱水剂治疗脑水肿已广泛应用,然而大量甘露醇应用对肾功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小剂量甘露醇与常规剂量有相似的脱水效果.我们采用随机、单盲、交叉给药方法,观察比较了6名健康青年医务人员在给予不同剂量甘露醇后不同时间的分次尿量和总尿量.目的是比较两种剂量甘露醇的脱水效果.资料和方法:6名健康自愿受试者均为医务人员,年龄20~30岁,平均22岁.其中男5例,女1例.受试前均在同一科室工作,未发现脑、肝、肾及泌尿系统疾病.6名自愿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人.采用单盲交叉给药,第1次甲组给予半量甘露醇(125 ml),乙组给予全量甘露醇(250 ml),3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第2次给药两组交叉换药.试验于3 d内完成,第1天为自身空白对照,第2、3天,在分别完成甘露醇滴注后30 min,收集首次尿液.统计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t检验.
活髓切断术是治疗乳牙牙髓病乃至深龋的常用方法,是符合生物学观点的疗法.其成功因素与适应症选择和盖髓剂性能有关.我们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CHI)、氢氧化钙水糊剂(CH)、戊二醛合剂(GA)、甲醛甲酚合剂(FC)4种材料作为乳牙活髓切断的盖髓剂,并以对侧同名正常牙为自身空白对照,观察其远期疗效.旨在选择优良的盖髓剂,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通过大鼠的体外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探讨了五味子和甘草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雄性SD大鼠口服6 d五味子或甘草水煎液,剂量为生药1 g或3 g/kg,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分别给予蒸馏水和苯巴比妥钠(0.12 g/kg),制备各给药组肝微粒体并测定P450水平.以利多卡因为探针药物,以给予五味子、甘草或苯巴比妥钠6 d的大鼠肝微粒体研究其体外代谢速率;在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中,大鼠先口服6 d五味子、甘草或苯巴比妥钠,第7天静脉给予利多卡因(10 mg/kg),测定血浆和尿液中利多卡因的浓度,计算出药动学参数.结果:五味子组和甘草组大鼠P450水的平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450水平与剂量和时间呈相关性.第6天,与空白对照的P450水平(0.695 μmol/g)相比,五味子组、甘草组和苯巴比妥钠组分别增加了58%、91%和270%.在服用了五味子、甘草和苯巴比妥钠的大鼠肝微粒体中利多卡因的代谢速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而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也明显改变.在五味子组和甘草组中,利多卡因的半衰期分别缩短了28%和39%,总清除率增加了76%和59%.表明五味子和甘草对P450同工酶具有诱导作用.因此,当其他药物与五味子或甘草合用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将会受到影响.
目的 研究和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BMG三维支架中对骨髓基质干细胞(SM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大白兔的髂骨骨髓液中提取和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将无血清Mc5A培养液分为四组,含有5 ng的TGF-β1和100 ng的IGF-I组为A组、含有TGF-β1为B组、含有IGF-1组为C组及无血清Mc5A培养液为D组作为空白对照,先进行单层细胞培养的10天,再置于松质骨基质明胶(BMG)支架中继续培养10天,然后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蛋白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 第5、10天后,各组单层细胞培养的细胞个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即A组>B组>C组>D组;第20天后各组的BMG支架蛋白多糖含量检测结果,即A组>C组>B组>D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TGF-β1可提高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软骨分化能力,而IGF-I可提高TGF-β1对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分化作用.
1材料和方法1.1样品浑江牌长白山哈士蟆油软胶囊,膏状软胶囊装,由白山市北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1.2实验动物选用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动物室提供的昆明种雄性小鼠(批准号医动字第:10-5101),体重18~22g.1.3剂量选择厂家推荐成人(体重以60 kg计)摄入定型产品最低量为6.0 g/d,以厂家最低日推荐成人摄入量的10、20、30倍设置小鼠灌胃剂量,即1.0、2.0、3.0 g/(kg·d),各剂量组以豆油稀释.蒸馏水作空白对照,豆油作溶剂对照.各剂量组小鼠灌胃量0.2 m1/(10g·d),连续灌胃30天.
目的:探讨镜像治疗截肢后幻肢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截肢后幻肢痛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镜像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截肢后幻肢痛的治疗.采用作为McGill疼痛问卷(SF-MPQ)、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两组治疗情况,观察两组基线期、治疗后的幻肢痛发生频率,并统计分析.结果:基线期,两组PRI、VAS、PPI、PSQI、HAMA得分及幻肢痛发生频率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RI、VAS、PPI、PSQI、HAMA得分及幻肢痛发生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治疗截肢后幻肢痛,可改善疼痛状况、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目的:模拟临床上治疗Ⅱ期股骨头坏死的手术过程,制备兔股骨头缺损模型,并植入部分脱蛋白骨,评估股骨头缺损模型在Ⅱ期股骨头坏死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16只,切开关节囊,在头颈交界处开窗,建立股骨头缺损模型。32侧股骨头随机分为2组:(部分脱蛋白骨)PDPB组植入部分脱蛋白骨;另一组为空白对照。术后2,4,8周处死动物,标本行X射线及病理学观察。
结果:X射线、病理学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表明:PDPB组在术后2,4,8周股骨头缺损区修复组织存在新生骨组织,而空白对照组至术后8周仍修复组织以纤维为主。
结论:所建立的缺损模型在评价组织工程方法治疗Ⅱ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面具有可行性。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84消毒液、0.5%万福金安、安尔碘Ⅱ型、无菌蒸馏水.1.2 观察对象.小白鼠(昆明种、体重约25 g)150只,随机分为5组,Ⅰ组(200×10-684消毒液)、Ⅱ组(0.05%万福金安)、Ⅲ组(安尔碘Ⅱ型)、Ⅳ组(无菌蒸馏水)、V组(空白对照).剪除背部鼠毛1.5 cm×3 cm,每日用浸有消毒液的棉签擦拭局部10次,每次擦拭3遍,连续7 d处死取皮.
平房区位于哈尔滨市城区的南部,有文化娱乐场所78家,从业人员195名,占本地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总数的17.24%(1131名),是一支行业复杂,素质不一,文化相对低下的队伍,且多为外来打工人员.这些人员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被服务人群和其自身的健康.本文重点对工作在这些场所持有健康证无乙肝感染人群的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作回顾调查,给今后的防护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把1999年文化娱乐场所持有健康证的从业人员的年检人员列为调查对象.1.2 方法:为EIA双抗体夹心法,按二步法操作.试剂为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判定标准:以空白对照孔调零,用酶标测定各孔OD值,并计算其与阴性对照孔的比值,凡比值≥2.1者判为阳性.(阴性OD值低于0.05,作0.05计算,高于0.05按实际OD值计算).
[杨林,陶天遵,刘枫晨,等.中华骨科杂志,2001,21(8):493]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成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方法取成人的髂骨松质骨,采用胶原-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松质骨中的成骨细胞,进行纯化和培养.在此基础上,添加1×10-8mol/L的地塞米松, 连续加药3d,置入CO2孵箱中培养,同时作不加药的空白对照.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增殖和分化情况,检测上清液中的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含量,并且对成骨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胶原-胰蛋白酶消化法得到的成人成骨细胞,生长情况良好 ,生化指标稳定可靠,细胞纯化效果佳,可以满足相关研究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 在地塞米松浓度为1×10-8mol/L,成骨细胞密度为10 000/ml的条件下,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含量明显增高,骨结节形成加速,与未加药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同时成骨细胞的凋亡情况无明显变化.结论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成人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作为促进骨形成的阳性对照应用于抗骨质疏松和筛选研究.
1 方法介绍1.1 组织标本制备新鲜待检组织立即用4%多聚甲醇固定,常规脱水、透明、浸蜡,石蜡包埋组织,4℃冰箱贮存待检测.1.2 主要步骤将石蜡包埋组织作4 μm的连续切片,在37℃烘箱过夜.石蜡切片用二甲苯脱腊10 min×3,梯度乙醇洗2 min×3,3%过氧化氢溶液处理10 min,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蒸馏水洗2 min×3,0.01 mol/L,pH 6.0柠檬酸缓冲液微波修复抗原10 min,冷却后蒸馏水洗2 min×3,PBS洗2 min×3.每张切片加50 ml非免疫性动物血清温室孵育10 min,每张切片加50 ml 鼠抗人mt1和MT2受体亚型单克隆抗体(1∶75)置湿盒内4℃过夜,PBS洗2 min×3,每张切片加50 μl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温室孵育20 min,PBS洗2 min×3,切片加50 μl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溶液,温室孵育20 min ,PBS洗2 min×3,每张切片加新配制的液体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5~10 min,流水冲洗,苏木精复染,中性树胶封片,以PBS代替第一抗体作为空白对照.
菌落计数是微生物检验工作者的一项最基本的检验项目,该项目最简单也最难做好.同一检样在不同的实验室,或者在同一实验室的几位工作者中得出的结果可以误差几倍至几十倍.即便是同一人对同一样品作多次测定,其结果也不一致.现将菌落计数时常见的几个难题分析如下:1.蔓延生长与操作污染的处理:蔓延生长常见的有变形杆菌属及某些需氧G+大杆菌.这些细菌蔓延生长直接妨碍计数或抑制标本中细菌的生长,影响计数结果的准确性.蔓延生长的细菌有来源于标本的,也有来源于操作过程中所污染的.采用稀释液作空白对照,并与样品同样操作,一般可以区别是否属操作过程中污染的同题.至于样品中本身含有的蔓延生长菌,可以通过提高琼脂浓度或倾注平皿凝固后,在37℃烘干30min,减少培养基表面水份,来阻止其蔓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