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鲜黄花菜.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进入人体形成氧化二秋水仙碱,极毒,食用3~20毫克就可致死.二是生荸荠.常吃生荸荠,其中的姜片虫就会进入人体并附在肠黏膜上,可造成肠道溃疡、腹泻或面部浮肿.
患者男性,4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症状2月余,腹部CT示肝占位性病变.在当地医院行肝动脉栓塞化疗,为求肝移植手术来我院.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多年,居住于浙江省,无外地久居史,否认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查体: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5 cm,剑突下9 cm,质地硬,表面欠光滑,肝区无叩痛,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血常规:白细胞8.52×109/L,红细胞3.71×l012/L,嗜酸性粒细胞8.5%,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72×109/L.病情稳定后行肝移植术.
制备姜片虫玻片标本,用醋酸明矾洋红染液染色,染色后的虫体内部结构清晰,颜色鲜艳,可永久保存.
患者女性,46岁,因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约60 h,于2004年6月入院.患者50 h前服用月见草油胶囊后,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90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3.8/9.2 kPa(1 mm Hg=0.133 kPa).
经中性甲醛溶液固定,明矾卡红溶液染色和2%钾明矾分色的布氏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标本,虫体内部结构清晰、颜色鲜艳、可长期保存.与常规制片方法相比,染色效果好,制片步骤简化.
资料与方法患者,男,41岁,农民,间断性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乏力、面部浮肿等二年余,在当地经断续治疗不见好转,近阶段症状加重,浮肿由面部扩展到胸腹及下肢,肠蠕动亢进,肠鸣音增强,清耳易闻"咕噜噜"声响,多在晨腹或饭后出现.上腹部、右肋下、有时脐部剧痛、绞痛,腹泻一天数次,时歇时泻,不消化便粥样便及正常便交替发生.
目的 了解姜片虫历史流行区目前人群感染情况,为提出和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种植菱角较多的当涂县西峰自然村进行整群调查,对居民采取Kato-Katz法(一粪三检)进行粪便检查,发现姜片虫卵者,统计感染率和感染度,同时对中间宿主和水生植物进行感染和携带囊蚴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424人,检出姜片虫卵阳性46人,阳性率10.84%.种植菱角环境发现中间宿主扁卷螺,并在菱角和茭白体表检出可疑囊蚴.结论 当涂县西峰村姜片虫传染源和传播环节依然存在,仍是姜片虫重流行村,应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消除姜片虫的危害.
广谱抗寄生虫药吡喹酮(Praziquantel,Embay 8440)对寄生人体的5种血吸虫(埃及、曼氏、日本、湄公和间插血吸虫)均有杀灭作用,对肺吸虫、华支睾吸虫、姜片虫等多种吸虫病和多种绦虫病,以及囊虫病也均有效.国内自1978年将该药用于临床治疗,20多年来治疗数逾千万人次计,使中国日本血吸虫病的化学治疗与疾病控制有了突破性进展,血吸虫病的流行率与死亡率明显下降,感染程度与危害明显减轻.
肠道寄生虫有线虫(如蛔虫、钩虫、蛲虫、鞭虫等)、吸虫(如姜片虫等)、绦虫(如猪绦虫、牛绦虫等),其中线虫最为常见.
生物性污染主要有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昆虫等。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从表面上看无明显异常改变,但食人人体后会在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内发生食物中毒;有毒霉菌如青霉菌、黄曲霉菌等,产生的毒素污染食品后,可以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诱发癌症。如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与人类肝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导致人体疾病的寄生虫有许多种,如绦虫、旋毛虫、蛔虫、姜片虫等。当人们进食被其幼虫或虫卵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就可发生相应的寄生虫病。
遇到供体肝姜片虫病2例,予以相应处理,移植后预后良 好,现报道如下.
肠道寄生虫是寄生于人体肠道,依靠吸食人体的营养而生存和繁殖的虫类.寄生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有两类:一类为蠕虫类,包括蛔虫、钩虫、蛲虫、鞭虫、旋毛虫、绦虫和姜片虫等;另一类为原虫类,如梨形鞭毛虫.1肠道寄生虫病的种类肠道寄生虫病在儿童中较成人更为多见,其流行总是与贫困相伴随,因而其高发地区主要在农村,感染率可高达50%~80%.我国幅员辽阔,环境(如水源)的污染较为严重,加之南北气候条件和居民的饮食起居习惯不同,致使寄生虫病种类较多.
目的 为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方法 用醋酸明矾洋红染液,制备姜片虫玻片标本.结果 经多年的教学重复使用,标本不褪色,虫体内部结构清晰,颜色鲜艳,效果满意.结论 用醋酸明矾洋红染液,制备姜片虫教学玻片标本,可永久保存、使用.